突围行动 部署有失
影片中,正当苏军苦守待援之际,天空中出现了一架苏军的伊-16侦察机。这架侦察机在要塞区上空遭到两架德军战斗机的攻击后被击落了,飞行员跳伞后告诉团政委福明,苏军已经撤过了明斯克,战斗正在纵深很远的地方进行,后来被俘虏的德军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意味着主力部队已经远离要塞区,无法给要塞区解围了,守军只得利用暗夜实施突围。
影片中苏军的突围行动是由3处抵抗点的3支队伍同时实施的——因为当时4处抵抗点中,由温施坦因中尉指挥的阵地已经失守,人员全部阵亡。突围的3支队伍选择了3处不同的突围地点同时行动,由团政委福明统一指挥,以发射的红色信号弹为信号统一行动。团政委福明率领的队伍选择了河上的桥梁作为突围路线;基热瓦托夫中尉率领的队伍选择渡河进行突围;而加夫里洛夫少校率领的队伍则向位于一处高坡上的德军阵地实施突围。在双方兵力、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苏军的突围行动失败了。3支突围队伍无一成功,在遭到很大伤亡后只得重新退回要塞坚守。
就影片进一步分析,苏军的突围行动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3支突围队伍同时突围无可厚非,这样可以分散德军的注意力和火力,但是发射信号弹作为行动信号就明显不妥了——信号弹不但己方部队能看见,德军也能看见,这无疑是提醒德军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当时已经由小号手阿吉莫夫沟通了3处阵地的联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开始突围更为隐蔽,这样就避免了信号弹可能暴露企图的问题。其次,突围力量过于分散,不能做到相互支援,无法利用邻近的部队牵制住部分德军兵力、火力。当然,这样可能是因为苏军被分割在三处不同的地点导致的。最后,突围行动的攻击点选择不尽合理。团政委福明率领的队伍选择从桥上突围,队伍完全拥挤在桥面上根本展不开,对方只需2挺机枪就可以封死桥面,而且桥上还有燃烧的车辆等物品的火光照亮桥面,要想隐蔽行动几乎不可能。而加夫里洛夫少校率领的队伍向着一处有探照灯的高坡攻击,结果被对方探照灯发现,加上处于仰攻的不利境地,很快就遭受到很大伤亡而被迫退回。只有基热瓦托夫中尉那一路选择渡河突围相对来说比较合适,但由于火力悬殊过大而以失败告终。
冷静看来,当时如有可能,应利用暗夜将3支队伍集中到一起以加强兵力和火力,即使不能完全会合在一起,也要选择除桥梁外的另一处实施相对集中的突围行动。应先以部分兵力向桥梁或另一个地点进行佯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待德军抽调兵力前来增援时,然后集中全部兵力、火力向一处受到削弱的德军阵地进行坚决突击,以打开突破口。在攻击手段上,可以争取偷袭但必须立足强攻,一旦被德军发现应立即由偷袭转为强攻,因此要布置部分火力用来压制德军火力从而掩护突围行动(影片中苏军没有这样做,德军可以毫无顾忌地扫射)。这样就可以在一些地段造成较强的火力,虽不一定能占到多大优势,但绝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处于绝对劣势而被德军火力无情射杀的场面。只要突围出去并想办法避开其他德军部队,那么白俄罗斯广阔的森林和沼泽地就可以提供给苏军良好的栖身之处。
德军的战术表现
影片中对德军的战术表现并不多,只有几个零散的片段,但通过这几个有限的片段还是可以对德军的战术表现作一分析。
从火车上下来的伪装成苏军边防军的德军突击队
德军进攻的先导是一支化装成苏联边防军的突击队,这支部队待在经过伪装的火车车厢内通过了边境。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在苏军后方制造混乱,暗杀指挥员和通信人员,破坏交通线和通信设施等。影片中一名苏联老火车检修工被这些人杀死,之后这支部队顺利进入苏军防区之内,并且切断了要塞区的水电供应。在温施坦因中尉的阵地上就出现了这支德军部队中的一员,他化装成一名边防军少校,命令温施坦因中尉手下的部队放弃据守的营房,分成小组前往指定区域。看样子,他的用意是想让苏军部队放弃据守的工事,从而暴露在毫无工事依托的地方,这样更容易被德军歼灭。但警惕性很高的温施坦因中尉除了查看这名假少校的证件外,还要求查看他的靴子,因为德军靴子使用的是方钉,而苏军靴子则使用圆钉。假少校露出了破绽,在企图逃跑时被击毙。
大摇大摆进入要塞区的德军部队
德军开始的攻击似乎有些过于大胆而显得很轻敌,他们进入苏军营区时并没有采用交替掩护前进的办法,而是大摇大摆地进入,结果在苏军突然的反冲击下伤亡惨重而被击退。进攻要塞正门的德军则过于固执,他们总是把桥梁当做惟一的进攻路线,其进攻在苏军有利阵地上的火力阻击下一次次失败。不知为什么德军不采取使用橡皮舟在多处地点同时强渡的战术,这样就能大大分散要塞守军的火力。在那次由3辆坦克支援的进攻中,德军步坦协同出现了问题,步兵落在了坦克后面。当苏军反坦克手匍匐向坦克接近时,德军步兵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其行动,结果使自己的坦克被炸毁,导致进攻失败。影片中的德军运用火焰喷射器和喷火坦克清扫街道两旁的房间的行动,以及最后在以正面攻击进行牵制的同时,从侧面接近并投弹炸毁基热瓦托夫中尉的重机枪的行动,则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战术灵活性。
德军使用火焰喷射器清扫道路两旁的房屋
7月23日,坚守要塞长达32天之久的扎夫里洛夫少校被德军俘获,他是最后一个要塞守卫者。不屈的要塞陷落了,但是其所代表的顽强精神却是永恒的。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苏军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收复了布列斯特要塞,最终直捣柏林,宣告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全文完)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1年第11期上半月刊,文有删改)
2023年第12期《轻兵器》杂志已经上架!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编辑:高燕燕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和损失被欧美昂撒淡化
影片中要求查看德军军官的靴子,完全是温施坦因中尉的心理战术,故意编造这个话题,迫使敌人信以为真,不敢出示靴底,所以中尉判断这是一个德军伪装成苏军少校,解决了他。事后,其他苏军士兵看见自己的靴底也是三角钉,才知道中尉用诈吓唬敌人。
决战要塞 好片
布列斯特要塞建造在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成四个小岛的地形上,由环形中心堡垒和三个桥头堡组成,进出要塞三个桥头堡是必经之路。当时驻守要塞不同位置是互不统属且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方式,来自两个步兵师和边防军的三支部队。要塞是德军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于1939年苏德两军瓜分波兰后由德军转交给苏军,德军了解要塞及驻军情况。以上地形和敌对双方基本情况都不了解还来谈讨战术?!
反尤!!!
占领布列斯特要塞是苏联成为社会帝国主义标志之一。
苏联最大的错误就是解体了。
布列斯特要塞
布雷斯特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