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一直以来,兵器迷对影视剧中出现的各种“撸子”情有独钟,但同时也对众多的“撸子”有些摸不着头脑。本刊特推出“专家沙龙”这一栏目,邀请著名军事专家杨南镇作客,听他从一部国产反特影片聊起有关“撸子”的各种趣闻—— 杨老师您好!欢迎您在百忙之中到我刊作客,畅谈有关“撸子”的各种趣闻。话题从哪儿开始呢? 杨南镇:几日前与几个发小一时兴起,夜来翻看1950年代的一部国产反特故事片《徐秋影案件》。这部曾令孩提时的“50后”们夜黑惊悚的片子,讲的是建国初期一伙潜伏敌特分子,为确保破坏计划不暴露,设计密窃我军某转业干部私存的一支名叫“三号张口等”的“撸子”,干掉企图弃暗投明的女特务徐秋影的故事……看后余兴不减,从影片聊到撸子,又聊起老一辈戎马倥偬、艰苦卓绝、出生入死、绝地重生的往事。当然,最后还是又集中到了老一辈与枪的往事,特别是那些关于“撸子”的趣事。 那么,杨老师,影片中的这支名叫“三号张口等”的“撸子”究竟来自何方?背景如何? 杨南镇:卖个关子,“张口等”我随后再说,这里先澄清一下什么是“撸子”。所谓“撸子”,在中国是专指那些体积和质量相对小巧的手枪。至于有将德国卢格手枪谬称为“撸子”,更或将所有的手枪都称为“撸子”的,都是以讹传讹,这些讹传甚至来自军事题材影视剧,实属“穿帮”。 谓其“撸子”,是因为这些小型手枪的外形尺寸与成年男性的手掌不相上下,外观小巧,造型可人,携带方便,操作快捷,特别是拉送枪机时,手掌常常几近将套筒遮掩住那么一“撸”,再加上复进簧以及部件运动摩擦撞击声绵腻,远不像一般战斗手枪那般“嘁哩喀喳”地“张扬”,故而在国人中被形象贴切、富于爱意地一概统称为“撸子”。但“撸子”的携带和使用常常是“绵里带刚”,低调中常常透着隐秘,似有“于无声处藏惊雷”的威慑力,故而人们每每谈及“撸子”往往不乏敬畏之感。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内有军阀混战,这一境况不仅为外国枪的泊来和流入洞开了大门,敞开了市场,而且还使得自古以来就十分生动且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军武文化,伴随着“舶来品”的“热化”不断“膨化”,老百姓口中有众多传说,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枪文化”。为外国枪起中国俗名,就是“枪文化”的一部分。 那个时代,各种武器包括“撸子”涌入中国,民间是如何从称谓上区分这么多种“撸子”呢? 杨南镇:为了区别品种繁杂、数量众多的“撸子”,中国人以鲜明简洁、概然一致并且赋予形象思维的方式,不论这支“撸子”是何国制造,也不管那支“撸子”的口径和本国的品牌之类的“洋码字”几何,一概以该“撸子”的最典型特征冠名。总结起来,当时的冠名有以下“公式”可循。 “公式一”:当为不同型号“牌子”的“撸子”冠名时,手枪的名字=型号“牌子”的典型特征+“撸子”。 例如:为比利时勃朗宁FN M1900 7.65mm手枪冠名时,依据该枪枪身上有一个同型手枪图案,即冠以“枪牌撸子”,也俗称为“一枪”;而柯尔特手枪枪身上有一个“小马”图案,于是为柯尔特M1903 7.65mm手枪冠名“马牌撸子”,也俗称为“二马”。比利时勃朗宁FN M1900 7.65mm手枪枪身刻有该枪图案,因而被称为“枪牌撸子”
美国柯尔特M1903 7.65mm口径小型手枪枪身图案为一匹“小马”,故被国人称之为“马牌撸子”
“公式二”:当为不同构型的“撸子”冠名时,手枪的名字=构型典型特征+形象思维+“撸子”。 例如:因勃朗宁FN M1910 7.65mm手枪的枪口套上有一圈为方便分解结合而刻的“滚花”,又加上该枪采取复进簧套于枪管的设计(即枪管兼作复进簧导杆),构型甚为紧凑,公认为最适合女性使用的手枪,于是采用形象思维的寓意,绝妙地被称之为“花口撸子”,也俗称为“三花口”。勃朗宁FN M1910 7.65mm手枪,因枪口套上的滚花而得名“花口撸子” 又如:德国毛瑟M1910/1914 6.35mm手枪被冠以“张口等”的奇名。其根本原因,就是该型毛瑟手枪结构造型上,一反绝大多数手枪全套筒包络枪管的传统样式,独树一帜地在套筒抛壳窗前缘至枪口段采取开口样式,使枪管上半部分裸露出来,人们赋予其如同豺狼虎豹般“张口以待”的威慑性形象思维,把外在构型与内在“凶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谓之“张口等”,唤来上口,听来“威猛”,好一个张口等着夺人性命的“小虎崽儿”!
“张口等”设计标新立异,在套筒抛壳窗前缘至枪口段采取开口样式,使枪管上半部分裸露,如同豺狼虎豹般“张口以待” “公式三”:当为同一品牌不同口径或大小的“撸子”冠名时,手枪的名字=不同的口径、大小+“撸子”。 例如:对出自毛瑟公司的自卫手枪,口径为9mm和块头相对较大者冠以“一号撸子”或“头号撸子”;口径为7.65mm和块头居中者冠以“二号撸子”; 口径为6.35mm和块头最小者则冠以“三号撸子”。具体到枪型,毛瑟M1910 9mm手枪称为“一号张口等”、毛瑟M1914 7.65mm手枪称为“二号张口等”,毛瑟M1910/M1914 6.35mm手枪称为“三号张口等”。
被称为“一号张口等”的德国毛瑟M1910 9mm手枪
被称为“二号张口等”的德国毛瑟M1914 7.65mm手枪
被称为“三号张口等”的德国毛瑟M1910/1914 6.35mm手枪 “公式四”:当为同一品牌、不同表面处理的“撸子”冠名时,手枪的名字=表面处理典型特征+“撸子”。 例如:对表面镀铬处理的自卫手枪,通常唤作“白钢撸子”;对表面刻花的自卫手枪,通常唤作“刻花撸子”;对表面镀铬+刻花处理的自卫手枪,则唤作“刻花白钢撸子”。
被称为“刻花撸子”的美国柯尔特M1908 6.35mm微型手枪 中国的汉语是极为丰富的,表现在枪文化上,自然也毫不逊色。以上所述为外国枪起的中国名字,诸如“一枪”、“二马”、“三花口”(称谓中的一、二、三表示这3支枪诞生年代的早晚,即“一枪”诞生最早);“刻花撸子”、“张口等”……居然是那样的周严精辟、形象贴切!更令人赞叹和称奇的是,这些名字居然还是举国上下同相传,军队朝野概然一致! 您总结得太经典了!除了刚才谈到的“一枪”、“二马”、“三花口”、“刻花撸子”、“张口等”广为流传外,各式撸子还有别的有趣称呼吗? 杨南镇:当然,在历史上对于那些琳琅满目的各式“撸子”,中国民间以及一些杂牌军队也曾有诸如“小八音”、“掌中雷”、“鸡腿撸子”乃至“加九零”之类的称谓,但大多都未能叫得响,传得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名字”都未达到周严精辟、形象贴切地反映手枪的本质特征。 例如“小八音”和“掌中雷”,前者是指某型可装8发枪弹的小型手枪;后者更像是小炸弹名称。 “鸡腿撸子”一词出自刘流先生所著长篇小说《烈火金刚》,根据故事情节、年代判定,该称谓所指的是日本7.65mm口径的南部陆式手枪,如果握着枪管将该型手枪倒过来,还真像是拿着一个红烧鸡腿,足见老作家的生活积淀。所谓“加九零”是非常少见的名字,可能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向英国定制的勃朗宁MK.I 9mm大威力手枪,其在当时战争未波及的加拿大生产,因此该型手枪自来到中国就被称为“加拿大手枪”。也就是说,只要说“加拿大手枪”,就一定是专指勃朗宁MK.I 9mm大威力手枪。这一称谓先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起源并唤之,解放战争中我军大量缴获后又沿袭这个名称。当然,“加拿大手枪”属战斗手枪,不属“撸子”范围之内。 在旧中国,主流的手枪舶来品有哪些?都来自哪些国家? 杨南镇:要说在旧中国,主流的手枪舶来品实际上大致可归为两大系列。 其一,是全枪质量较大、威力较大的战斗手枪。这些手枪主要是来源于德国和西班牙的“驳壳枪”、“盒子炮”、“匣子枪”等等。其中,德国毛瑟公司不同时期生产的各种版本的“驳壳枪”占主要份额,特别是9mm口径、使用长枪管和大握把的“一把”驳壳枪,7.63mm口径、使用长枪管和大握把的“二把”驳壳枪、7.63mm口径、使用短枪管和小握把的“三把”驳壳枪以及M1932“快慢机”,均是纯正原装之上上品。西班牙制造的主要有“皇家”(ROYAL)和“星”(ASTRA)牌手枪两大类,其外观造型很像毛瑟驳壳枪,内部构造却大相径庭,而且复杂许多。顺便要说一下,旧中国仿制的各种山寨版驳壳枪,数量也相当之大。 其二,是全枪质量较小、威力也较小的自卫手枪。考世界百年枪史,凡小型自卫手枪的型号品种近千种,是世界枪林中的一个庞大的家族。截至二战结束,口径为6.35mm(0.25英寸)的小型自卫手枪有300余种型号,而口径为7.65mm(0.32英寸)的小型自卫手枪,也有150余种型号。 在旧中国,那些品种繁杂,数量众多的“撸子”,主要来源有比利时和西班牙等欧美。其中比利时FN公司不同时期生产的各种版本,诸如以前我们曾经说过的包括“一枪”、“三花口”在内的勃朗宁系列自卫手枪占主要份额,同时也被认为是纯正原装上品。而西班牙的“撸子”在世界上堪称品种款式繁多杂乱、加工品质良莠不齐,旧时即被国人视为另册甚至不齿,多为民团、帮派、匪盗、土豪所据。 这些“撸子”主要是哪些人使用? 杨南镇:如果说驳壳枪之类的战斗手枪射程远、装弹多、威力大,特别适合配备一线作战部队的初级军官、军士或士兵使用的话,那么小型手枪的配备范围则是政府、军队、警察的中高级官员以及需要隐蔽携带和使用武器的各种公务人员,甚至民间各地方的豪绅、显贵乃至小姐、太太等各个阶层。是时,在旧中国这个大市场上,比利时“勃朗宁”系列小型手枪为主流的“撸子”,与毛瑟驳壳枪分庭抗礼,平分秋色。正所谓“毛瑟‘盒子炮’”、“‘撸子’勃朗宁”!今天,我们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流传下来的这句“名言”,不仅可以看到“毛瑟”与“勃朗宁”在中国所占市场和人气“份额”旗鼓相当,而且能够强烈地感悟到,在那个时期的枪文化中,人们对于手枪的“品牌意识”是何等鲜明。同时,也可以明显地体会到“盒子炮”和“撸子”对中国枪文化乃至中国军事战争文化的影响是何等深广。 我们所说的“张口等”就出自毛瑟公司。毛瑟公司缘何开发了这款“撸子”? 杨南镇:这个问题我正想要说。当时毛瑟公司并不满足于驳壳枪的销售业绩,其也试图开发小型手枪。 事实上,毛瑟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制一款弹匣中置,即弹匣插装于握把之内的小型手枪。1909年,毛瑟着手开发一款与驳壳枪相比体型相对短小、结构相对简单的新型半自动手枪,这款新研制的手枪被命名为“毛瑟M1910”。开发这款半自动手枪的初衷,就是要与比利时FN公司勃朗宁系列小型手枪争夺市场。该型手枪在研制之初就确立要采用毛瑟公司早在1907年就研发并获得专利的“鱼鳃”闭锁装置,在保持足够战斗效能的同时,压缩全枪尺寸和质量,并配用9×19mm卢格手枪弹(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且将手枪装入皮质枪套,用武装带束在腰间携带。
1909年,毛瑟公司开始研发的一款与驳壳枪相比体型相对短小,结构相对简单的9mm半自动手枪,被命名为毛瑟M1910手枪,但该枪的研制不成功 但这个方案并不成功,因为9×19mm卢格手枪弹的能量使新手枪的体积和质量难以减下来。后来,该枪转而改用当时刚问世不久且已受枪界好评的勃朗宁6.35mm(0.25英寸)ACP手枪弹,并且自动原理也进行重新设计,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
鉴于首支毛瑟M1910样机并不成功,毛瑟公司于1912年推出了这款使用勃朗宁6.35mm(0.25英寸)ACP手枪弹的袖珍版毛瑟M1910手枪,这就是旧中国俗称的“张口等” 毛瑟M1910甫一问世,就使人感到了它的优秀潜质。问世不久,它便漂洋过海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既是帝国主义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帮凶,又是革命志士手中反抗列强以及反动政府剥削和压迫的利器。也就是从这时起,按照它的特点,民间给他起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张口等”。 “张口等”的来历如此这般呀! 杨南镇:是的,今天在这里聊,也就是明确一段史实,即凡谓之“张口等”者,一定是专指德国“毛瑟M1910”袖珍手枪及其一系列沿革改进的变型手枪。(待续)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2年第9期上半月刊,文有删改)
2023年第12期《轻兵器》杂志已经上架!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编辑:魏开功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张口蹬,啥叫张口等?
徐秋影是错案,平反了。
为什么m1911没有进入中国呢?或者说非常少见
以上几种手枪都玩过,张嘴等,三保险,没有弹夾不落火,现在这些枪还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