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对面,一起与杨南镇大校诠品“张口等”

轻兵器 2023-12-06 20:41:00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本刊上期,著名军事专家杨南镇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撸子”的来源及别有“枪文化”意味的有趣俗称,并特别引出了本文主角——俗称“张口等”的毛瑟M1910袖珍手枪。本期继续畅聊“张口等”的其他趣事—— 杨老师,上期您为我们介绍了俗称“张口等”的毛瑟M1910袖珍手枪的研制来历及其“形象”特点。那么,这支手枪为什么在旧中国很快就会赢得良好的口碑? 杨南镇:在中国,要说舶来的德国手枪,占主导地位的要数毛瑟公司的产品,而在该公司的手枪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中国人所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驳壳枪。事实上,毛瑟驳壳枪自问世之初,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把中国当作其“第二故乡”。1950年代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毛瑟驳壳枪最大的市场。毛瑟驳壳枪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抹不去的印记。由此,人们对毛瑟公司的武器,特别是手枪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同。在毛瑟M1910袖珍手枪到来之前,勃朗宁小型手枪成为旧中国“撸子”的主流,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舶入我国的毛瑟M1910袖珍手枪在当时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毛瑟M1910袖珍手枪在中国的赞叹声远近相传,“张口等”的别称也不胫而走。今天看来,这支枪的流传与“物以稀为贵”以及人们总是求新求变的“赶时髦”心态不无关系。当然,毛瑟M1910袖珍手枪断然一改原来“鱼鳃”闭锁装置的基本设计,决然放弃军队流行的9×19mm卢格大威力手枪弹,并毅然选择6.35mm勃朗宁弹药,其设计思路把握得非常到位。故该枪成为旧中国风行的“撸子”自在情理之中。

毛瑟M1910 6.35mm袖珍手枪左视图(上)、右视图(下) 如前所说,“张口等”最大的形象特征是套筒前部上半部分为开口式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其他手枪上有采用的吗?另请您介绍一下该枪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结构。 杨南镇:“张口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整体构型上,一反当时世界上传统的封闭式套筒模式,采取了套筒前上半部分开放式设计。同时,这种开放式的套筒又区别于当时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纯半节式套筒枪机(套筒前端上半部分也采用开放式设计,但没有抛壳窗,将套筒向后拉时,弹膛完全裸露出来,如伯莱塔M1934手枪),在开放的套筒右上方设有一个造型流畅的抛壳窗。 “张口等”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单动发射。手动保险柄装配于枪身左侧面的握把护板前缘,位置十分恰当可手。手动保险柄处于上方位置时为射击状态,处于下方定位置时为保险状态。可用握枪的右手拇指上下扳动保险柄,操作十分方便,动作简捷确实。该枪的弹匣卡笋位于握把正下方后端,平时借弹匣卡笋簧张力向前扣住弹匣底盖后端面。向正后方推弹匣卡笋,可解脱弹匣卡笋并将弹匣抽出。当插入弹匣到位后,弹匣会被弹匣卡笋自动扣住。

“张口等”的手动保险柄设置在枪身左侧面的握把护板前缘,其操作方便快捷、确实可靠

“张口等”的弹匣卡笋位于握把正下方后端

采用优质胡桃木握把护板的M1910/1914“张口等”左视图(上)、右视图(下) 该枪采用机械瞄具,准星位于枪管前方上端,为固定式;照门为“V”形(1934年后改为“U”形)缺口,可左右移动。握把护板采用整体后套式,这也是世界手枪开先河之举。握把护板的材质大多由优质胡桃木整体手工加工而成,加工工艺精良,品质典雅上乘。当然,为了提高生产率,也有一部分握把护板是用塑料模压成型的。 毛瑟M1910袖珍手枪自推出后又有哪些发展型号? 杨南镇:自1912年第一款毛瑟M1910袖珍手枪问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毛瑟公司还按比例放大制造了一款体积和质量稍大,口径改为7.65mm(0.32英寸ACP)的手枪,即毛瑟M1914手枪,其在一战中作为军官佩枪少量装备德军。同时还推出了6.35mm口径的袖珍手枪,即毛瑟M1910/1914手枪。自1914年起的20年间,毛瑟公司生产的这两种口径的“张口等”在设计和外观等方面,不断进行着整体优化及细小改进。到了1934年,又推出了两种口径的M1934“张口等”,其在整体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可以说更达到了更完善的境界。在中国,人们把7.65mm口径的手枪称为“2号张口等”,把6.35mm口径的手枪称为“3号张口等”(此前9mm口径的毛瑟M1910称为“1号张口等”)。

毛瑟M1910/1914 6.35mm手枪左视图(上)、右视图(下)

毛瑟M1914 7.65mm手枪左、右视图 “张口等”一直在不断改进,那么我们分几个阶段对“张口等”作个比较吧。请您先谈一谈同为6.35mm口径的M1910“张口等”与M1910/1914“张口等”的区别在哪里? 杨南镇:M1910“张口等”加工手段不尽合理,机构功能不尽如人意;而M1910/1914“张口等”则有几多创新改进。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一是设有待击发状态指示功能,即当手枪呈待击发状态时,击针尾杆突出枪尾部约2.5mm;手枪呈击发状态时,击针尾杆则全部缩进枪尾部,使用者可十分便利地用视觉或拇指触觉随时了解手枪所处状态,避免误操作。

“张口等”在待击发及击发状态下击发针状况对比。在待击发状态下(左),击针尾杆突出枪尾部约2.5mm,使用者可用视觉或触觉随时掌握枪的状态;在击发状态下(右),击针尾杆完全缩进枪尾部 二是增加了具有套筒自动回位功能的空仓挂机机构。当手枪打完弹匣中最后一发弹,套筒会在空仓挂机凸笋的作用下自动停止在后方位置。这时若卸下空弹匣,套筒仍然挂停于后方位置。当装上实弹匣时,弹匣中的首发枪弹在弹匣推到位过程中向上略抬抛壳挺前部,抛壳挺后部带动空仓挂机凸笋向下解脱套筒,套筒遂藉复进簧张力向前,并推首发枪弹入膛,呈待击发状态——由此空仓挂机机构实现套筒自动回位。这一机构的设置在小型自卫手枪中可谓是首创。此时,若在空仓挂机状态下不打算供弹上膛,可在装入实弹匣之前向后拉动一下套筒,使之解脱空仓挂机并回到前方位置。特别要指出的是,“张口等”有一个手枪上极为少见的功能——当插入空弹匣时,套筒也能自动回位。这一设计在后来我国手枪史上也有见。1964年设计定型、供我国公安司法部门大量使用的64式手枪,也设计了一个空仓挂机套筒自动回位装置,与“张口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处于空仓挂机状态下的“3号张口等”

上为采用注塑握把护板的M1934 7.65mm口径“张口等”,下为采用注塑握把护板的M1934 6.35mm口径“张口等” 三是将扳机销轴改为固定在握把体上的形式,取消了单独加工的扳机销轴及定位件。同时结合半自动控制杆的改进,将扳机簧由圈簧改换为片簧。 这一系列改进减少了零散件,大幅度提高了手枪加工装配、分解结合以及操作使用的方便性,使机构动作更加确实可靠。 从加工工艺上看,M1910/1914“张口等”较之其前身从内到外也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其在机件加工工艺方面最大限度地应用毛瑟自动手枪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从而使得“张口等”周身涌动着毛瑟枪械优良的基因,外观看上去如若精美的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内部机构精妙,丝丝入扣,令人赞叹。 那么,M1910/1914“张口等”与M1934“张口等”又有哪些区别? 杨南镇:M1910/1914“张口等”与M1934“张口等”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两者的握把护板造型不同:前者的握把护板后缘几近平直;而后者则一反传统的手枪握把造型样式,握把护板的后缘自虎口处向下部分弧度较大,以获得极佳的握持舒适性。这一优美的弧度设计,就是现在来看,也可以算得上是很“潮”了,在当时毫无疑义地称得上是“标新立异”!

毛瑟M1934 7.65mm手枪左视图(上)、右视图(下)

毛瑟M1934 6.35mm手枪左、右视图 当时,瓦尔特手枪特别是瓦尔特PP/PPK小型手枪已被列为德军以及纳粹和盖世太保的首选自卫武器,而M1934“张口等”仍然被列为德军的备选标准小型自卫手枪,特别是其被德海军和空军大量采购,该枪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足见一斑。此外,M1934“张口等”也很受德国乃至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警察与保安部队的青睐。 “张口等”的优点纵然很多,不过老一辈军人每每在谈及各种“撸子”时,为什么总是以“一枪”、“二马”、“三花口”辨高下,论短长,而“张口等”谈之不多。个中原因若何? 杨南镇:“张口等”虽然是一支优秀的“撸子”,但就使用广泛性上尚不及“一枪”、“二马”、“三花口”,这与其自身结构存在欠缺有关。“张口等”的缺点有几点。 首先,“张口等”比各种型号的勃朗宁“撸子”,在结构上和分解结合的操作上要复杂,其不完全分解的零件也多一些。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缺憾。据我所知,老一辈军人珍藏了一辈子“张口等”,到最后上交的时候,从来没有分解开来擦拭过,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毛瑟M1910完全分解状态 第二,7.65mm口径的“张口等”存在另一个问题是在进行速射时,每每在第3发甚至第2发就出现击发无力,若退出未发火的枪弹,可见其底火上的击针窝痕很浅。若将这发枪弹装入弹膛再次击发,又能打响。这种击发无力的现象,在采取一发一发慢速射击时倒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贴身隐蔽携带、近距紧迫自卫的“撸子”来说,无疑是一个要命的隐患!这个隐患的根源,与套筒质量、枪弹能量以及复进簧张力等诸要素的匹配未达到最佳状态有关。分析其原因,当第1发枪弹发射后,套筒后坐抛壳并后坐到位,接着向前复进推弹上膛闭锁时,由于金属的撞击又稍向后回弹。若此时再次击发,击针的前冲力被套筒的回弹力抵消一部分,致使第2发击发无力。这也是“2号张口等”并不那么抢手的又一个纠结。但是,6.35mm口径的“3号张口等”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该枪在速射弹匣中的9发弹时,连续清脆的枪声和刚劲有序的抛壳,无不令射手称快。

毛瑟M1934完全分解状态 “张口等”虽有缺陷,但在战争年代获得一支仍是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老一辈的婚姻中,许多“张口等”被用来充当为定情礼物。 还有一个问题,在旧中国,几乎所有的“舶来品”都能找到它的“山寨版”,如到处充斥着毛瑟驳壳枪的仿品,为什么同出一宗的毛瑟“张口等”却没有仿品? 杨南镇:的确,在缴获的驳壳枪中,各种“山寨版”比例之大令人惊叹,而缴获的“张口等”中,却都是正宗的毛瑟原装正版。“张口等”得以“守身如玉”,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其结构紧凑、机件精密,在旧中国落后的工业状况下,实难制造出“山寨版”,由此它的使用性也不那么广泛了。关于“张口等”的境遇,有诗曰: 智者千虑总有失, 阳春白雪和者寡。 匠心至极终无过, 技艺精湛后世传! (全文完)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12年第9期上半月刊,文有删改)

2023年第12期《轻兵器》杂志已经上架!

限时福利! 2021年7-12期杂志打包限时优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编辑:魏开功 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