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德械师(2)蒋介石原本只想捏个软柿子却碰上了硬骨头

文叔逗号 2024-05-24 23:26:58

前言

我们之前提到了德式师的建立,最初我计划训练30到60万部队,第一阶段的规划完成是在1939年。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德械师的故事,七七事变之后,德械师这个时候真正完成的只有四个师,而全面战争却提前到了,为了转移华北的压力,蒋介石决定以新训练的德械师突袭在日本的5000日军,这一仗也把驻上海的日军给打懵了,随即双方调兵遣将。就这样,原本计划的一场突袭,却打成了淞沪会战。

蒋介石突袭上海日军原本只是想捏个软柿子 却碰上了硬骨头

而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当时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还处于初始阶段。以当时贫弱的中国军队,根本无法与日本抗衡,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蒋介石来说,他必须争取时间,愿意通过某些方式进行和谈,以换取更多的时间来装备军队。只有等到军队实力上升,他才有能力与日本进行抗战。

因此,九一八事变最终以和谈告终。事实上,双方从未正式坐下来承认事变的结果,中华民国一直在抗议并未承认。随着九一八事变后建立的伪满洲国,尽管国民政府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但它已经发生了。

面对这一情况,国民政府的策略是不让事态继续扩大,因为他们必须先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有机会与日本对抗。这是第一个原因,即军队实力薄弱。

另一个问题可能会提出:既然德式师要到1939年才能训练好,为什么1937年不多做些让步呢?我个人认为是,此次事件牵涉到的地区已经是蒋介石的底线。日军突破长城后,对国防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蒋介石的底线被触及,因此他认为必须坚持抗战,并全面抵抗。

随之而来的就是当时德械师的首战,与当时的德式师有关,涉及到一场著名的战役,即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发生在北平的七七事变之后,起初的反应是派遣军队到北方去作战。然而,蒋介石的一些团队指出,去华北作战非常危险,因为平原地形无法提供防守之处,而日本的装甲和机械化能力比我们强。因此,派军队去华北会非常危险。问题是,你不能不抵抗,因为已经决定要抵抗了。那该怎么办呢?此时,顾问团队的想法是,反而去转移日军的注意力,去攻击上海。

为什么选择攻击上海呢?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次年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本曾派军队进攻上海。后来双方在上海陷入了僵持,各自撤军。然而,撤军听起来似乎很公平,实际上却很诡异。因为自那时起,上海就没有国军驻守了,因为你要撤军,对吧?反而,日本在上海有租借地,这是清朝时期留下来的,相当于日本的领土。所以日本在上海城就常驻了5000名海军陆战队。

蒋介石的团队认为,攻击这5000人是个好主意。柿子挑软的吃,对吧?这也会吸引日本的注意力,从北方战场调走一部分军队,可以减轻在华北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这在战术上是合理的考虑。

然而,攻击上海也有困难,因为上海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城市,许多建筑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以当时的火力来看,要攻打这样一个城市,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尤其是在巷战中。因此,攻击上海需要派遣最强大的部队。而攻击力最强大的部队就是德式师了。

当时,蒋介石下令,将87师和88师秘密部署在上海附近,甚至紧急召回了36师。而36师当时驻扎在西安。这与蒋介石有关,因为西安事变曾发生。在蒋介石被绑架期间,国民政府决定采取“边打边谈判”的策略,以展示实力。因此,他们派遣36师前往西安救援。然而,在36师到达之前,西安事变已经结束。尽管如此,部队仍留在西安附近,继续监视,包括对中共军队的动态。

为了追求最强大的攻击力,87师和88师准备就绪,同时调回了西安的36师。调动36师的方式是优先利用所有交通资源,先通过火车运输,然后再通过汽车接驳,最后再靠人力行军到达目的地。在部署完成后,1937年8月13日,87师和88师率先抵达。他们越过原定的停战线,开始主动进攻那5,000名的日本士兵。

这并不仅限于这三个步兵师,其他部队也参与了攻击。蒋介石还调动了最新成立的德国重炮团,包括150毫米重榴弹炮兵团。他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消灭这5,000名敌人,夺回上海。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拥有更好的防御能力,并吸引日本注意力,从而减轻华北战场的压力。因此,87师、88师以及后来加入的36师,开始不断向那5,000名日军发动猛攻。

德械师试炼失败

当事情爆发时,日本人感到困惑,觉得这种进攻方式太奇怪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不去顾及华北,反而转而进攻他们这5,000人。为了迅速援救他们,于是在事变隔天的1937年8月14日,一支轰炸机队从台北的松山机场出发。虽然日本陆军难以立即抵达,但空军可以先行支援。然而,中国也派出了空军团队,包括著名的空军将领高志航等人,前去迎击,这就是著名的八一四空战。

日本可能太过急躁,没有预料到这种攻势如此怪异,因此他们派出的轰炸机大队竟然没有护航的战斗机。结果,中国空军将其击退,据实际记录,两架敌机被击落,两架重伤,两架轻伤。中国军队以战斗机击退了敌方的轰炸机,没有遭受任何损失,成功将其击退。

然而,很不幸的是,德国顾问团队观察到中国军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巷战,由于战场在街道上,中国军队缺乏有效的通信装备,难以协调夹攻或规避障碍,只能各自为战。其次是炮兵,尽管派出了重炮团,但炮兵和步兵之间的配合不佳。炮兵应该随步兵一起前进,但他们却停留在原地继续发射,导致效果不佳。随着日本援军即将到来,蒋介石也变得焦急起来。

蒋介石后来不仅派遣了重炮团和所谓的德式师,还将战车团派遣到前线支援。当时中华民国的战车团只有40几辆战车,却派出了20几辆前去支援。然而,随着战车团的加入,发生了一幕令人遗憾的情景。虽然战车一开始取得了一些突破,但随后发现步兵没有跟上前线。有些步兵甚至远远躲避,战车指挥官不得不从车里跳出来催促步兵跟进。有时,战车指挥官甚至会呼喊“步坦协同”,但步兵对此的回应却是:“你们是铁包肉,为什么还需要我们来保护你们?”

事实上,当时国军对于坦克和步兵的协同作战概念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经常出现坦克突破而步兵未能跟上的情况,导致坦克被摧毁,丧失了进一步突破的机会。总之,双方的第一个关键时刻是在1937年8月23日,当日本的第一批援军终于抵达。整整10天的时间里,中国无法在抢先的状态下击败对方。虽然动用了大量兵力,但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这是非常遗憾的。

德国顾问后来写了一份报告,为德国军队总结了巷战经验。毕竟,他们要对祖国负责,根据这场战役的观察,他们指出了城市作战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军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我们也间接地为后来的纳粹德国充当了巷战的试验品。

虽然中德合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但事实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这也许需要一番解释,但抗日战争对于二战的前奏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将其视为二战的前兆。有些人甚至认为,如果要追溯起始时间,应该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而不是二战正式爆发的1939年9月1日。

在淞沪会战中,其中一个有力的支持是日本当时为了支援上海的部队派遣了航母,即加贺号。这个航母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偷袭珍珠港和参与中途岛海战。因此,日本在1937年已经积累了实战经验,尤其是在航空兵和航空母舰方面。

等到日军的增援部队到位后,中国军队就已经陷入了被动。此时,日军开始由守转攻,中国军队则需要重新建立防线,努力维持僵持状态,以确保上海不会丢失,但事与愿违,最终在日军的攻势下,只能选择撤退。

上海除了是金融中心外,对蒋介石来说还是一个理想的宣传地点。他希望借此向外界展示抗战的决心,以免被认为只是口头上的支持。

为此,他在撤出上海的最后一刻,还派遣了800人去守卫仓库,以提高可见度。此外,蒋介石一直在等待一个称为九国公约或九国会议的东西。在清朝时期,外国势力不断入侵中国,美国提出了门户洞开政策,鼓励各国在中国开展贸易,同时警告不允许任何国家独霸或挑起战争。这个政策演变成九国公约,日本、中国和美国等国参与其中。蒋介石认为这是刺激九国公约的绝佳机会,他希望通过展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来争取国际支持,以加快战争的结束。但战争的车轮一旦开启,要停下来谈何容易。

10 阅读:2498
评论列表
  • 2024-05-30 08:41

    但是战略意图还是达到了呀,日军调遣了大批军队南下增援而不是北上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