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打12万粟裕七战七捷的背后有个致胜法宝

文叔逗号 2024-06-02 16:10:18

粟裕七战七捷的背后的是情报战的巨大胜利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历时一个半月,我军展开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其中包括宣泰攻坚战,跨越了宣家堡到泰兴这两个关键地区。此外,还有如南战斗,即在如皋一带的激战,以及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战斗、丁堰林梓攻坚战、邵伯阵地防御战,最后的如黄公路遭遇战,涉及范围广泛,时间跨度较长。

这段历史十分复杂,涉及的地点众多,时间跨度长,涉及的部队和将领也颇多。如果从当时的最高指挥者来看,粟裕将军主要的对手是第一绥靖区的司令李默庵。第一绥靖区成立于1945年10月,最初由汤恩伯担任司令,但在1946年6月,李默庵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该区的新任司令。

李默庵,其背景颇为显赫,他是黄埔一期的湖南籍学员,黄埔一期生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他与陈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被介绍加入了中共。然而,在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后,黄埔军校开始限制共产党的活动组织,他也因此退出了中共的组织。此后,他一直追随黄埔军校的校长,直至1949年后,他并未前往台湾,而是选择了前往阿根廷,并出版了一本备受瞩目的回忆录《世纪之履》,内容颇具故事性。

李默庵

对于李默庵来说,在抗战期间,他在华北与八路军合作,共同参与了忻口战役。到了1940年,他担任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育长,因此对游击战术颇为熟悉。随后,他被调往浙江,担任第三战区的司令,为沿海登陆反攻做好准备,然而,正值美军投下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他的反攻计划未能实施。

正因为李默庵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1946年6月,他接替了汤恩伯,成为第一绥靖区的司令。然而,到了1949年,他与陈明仁一起在湖南倒戈,但由于与陈明仁产生分歧,最终前往香港,并与一些将领发表了联合声明,支持倒蒋,而未选择前往台湾。

听起来,李默庵对中共的游击战颇为熟悉,对苏浙一带的地形和地物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他怎么会在这场战役中失利呢?

李默庵后来出版过一本回忆录《世纪之履》,当中透露:当时我军在苏中地区兵力为2个师加2个纵队,共3万人;而李默庵手下就有5个师,两个旅,加上两个警察总队,有12万人之多。加上李默庵部队装备优良,国民党军上下对苏中战役都展现出很强的信心,认为胜利是手到擒来之事。

而且回忆录还在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他说,他当时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城镇,而这个目标似乎达到了,尽管损失惨重,但并未受到南京政府的指责。相反,李默庵认为,解放军的目的是消灭国军的有生力量,以较小的代价消灭较多的部队,所以他认为粟裕也算是获得了胜利。

其实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国军的失败在当时是必然的,因为从一开始,国军的一切动向都在我军的掌握之中。

比如,在李默庵接任司令的时候,当时美国正在介入国共双方调停,但是蒋介石却不顾这些,他定于7月13日发动进攻,而华中野战军在7月10日就获得了这个情报。于是粟裕决定先发制人。

苏中战役国军一路陷被动 老蒋:我们的电报被破译最多一周功夫

在《苏中七战七捷》这本书中,有一篇名为《苏中战役的情报保障》的文章。这些资料相互印证,揭示了情报作战的重要性。情报战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是敌对双方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特殊手段,以获取对方情报。

在苏中战役中,第一绥靖区司令还未开战之前,情报就已经泄露了。

李默庵指出,第一绥靖区司令部设在江南的常州,使用两部美式电台来指挥江北的作战。尽管他的回忆录没有具体说明使用的是哪种型式,但根据后来的数据推测,应该是采用了美制的V101报话机,其传输距离可达50公里左右。然而,将司令部设在常州,即长江以南,如何将命令传达到最前线是一个挑战。

国军曾派遣独立通信兵第二营在南通作为据点,通过有线和无线电话进行通信联络。但由于国军在该地区盘据了8年之久,使得情况复杂,国军的有线电话线路经常遭到破坏,维修困难重重。因此,各级部队不得不依赖无线电报进行命令传输和情报传递,但由于使用简单密码,很容易被破译。

蒋介石曾经警示,国军所使用的密码只能使用一次,多次使用就会导致情报泄露。中共会将前后拍发出去的电报进行对照,最多一周就能破译,因此,国军的情报安全受到了威胁。

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代号四中队,由朱诚基主要负责。朱诚基指出,粟裕非常重视侦查情报工作。1945年11月10日,新四军华中军区成立了华中野战军,同时也建立了技术侦察队伍,整编了40多个有经验的人员,统一归属到华中军区司令部的情报处。我军的主要任务是侦察,破译正面国军电台的情报,其中包括来自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一师的人员,外号是司令部通信科第三台。

这一举措旨在扩大或者系统化之前的侦察队伍,粟裕十分重视四中队的工作,在行军、作战以及转移时都要求我军随行,随时接收第一手情报。他甚至让朱诚基等人参加军事会议,以便了解粟裕的战略意图。

然而,第三台或四中队的情报对战争的影响有限,因为我军奉命不准报导,留下的数据也相当有限。但是,我军于1945年7月10日获得了国军集结情报,得知国军即将在7月13日出兵,动用了东北军的王铁汉整编49师、李天霞的83师、黄百韬的25师以及整编第99旅等,准备在三、四天的时间内兵分四路向如皋、海安等地大举进攻。四中队立即将侦测到的情报报告给了粟裕。

抢占先机的粟裕,他是如何展开进攻的呢?四中队也同时侦测到了李天霞整编的83师19旅有两个团,先朝泰兴和宣家堡前进。粟裕认为,李天霞的整编83师是中央军,这支部队相对比较自负,他可以集中兵力先打这两支孤军冒进的部队。如果成功,泰州西北面和东南面的国军部队之间的间隙将会拉大,这样就可以回转兵力,连续进行作战。

于是粟裕决定由华野第一师的陶勇攻击宣家堡,而华野第六师的王必成负责对付泰兴县城。情报传来,接下来就是指挥者的判断。

1946年7月13日,华野主力从如皋、海安这边出发,远途奔袭大概60多公里。然而,这次大规模的奔袭行动还是被发现了。李默庵在回忆录里特别提到,李天霞在13日下午3点左右打电话报告说,我军发现我军可能要先发制人,目标是宣家堡和泰兴,这两个团有战斗力,所以请司令官放心。

然而,到了半夜,李天霞突然又打电话来,报告说宣家堡已经被攻破,而派去增援泰兴的部队又受阻,所以泰兴的守军也遭受了一些损失。可以说,粟裕已经率先采取了行动,但整83师并非完全处于被偷袭的情况,我军也吃了些亏。这次战斗中国军损失了大约6000人,获胜之后,我军并未恋战,之后立即撤退了。

随后,国军又集中了7个旅,于7月30日进攻了海安。而华中野战军则只留下两个团来保卫海安。然而,在8月3日华中野战军撤离海安时,只有损失了200人,而进攻的国军则损失了3000人。

在宣泰战斗和如皋以南的海安战斗中,国共双方在短短半个月内连续进行了三场战斗。看起来,粟裕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让国军陷入了被动局面。根据四中队朱诚基的说法,我军在7月10日之前就监听到了国军的动向,可谓立下了大功。

国军仍然感到困惑,当时的新四军以华中野战军的技术是否真的有这么强大的能力

不过,国军仍然感到困惑,当时的新四军以华中野战军的技术是否真的有这么强大的能力?汤聿文这位后来编入四中队的队员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抗战时期,我军有能力监听南京汪精卫政府国防部、苏中驻扎部队等的电台,甚至连国军两淮税警总团的电台也能监控到。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粟裕的这套打法早已经有所准备。

总的来说,对于当年国共的胜败,好像并非每一场都能简单地归因于情报泄露。李默庵也肯定知道有被窃听的可能性。在半个月之后,他的回忆录提到,李振的整编65师、李天霞的83师等开始使用美式的V101报话机,这使得情报搜集和反情报作战变得更加复杂。

但新技术的出现也给四中队带来了一些困难。朱诚基很快发现,虽然新式报话机声音较小,但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内容。难怪蒋介石曾说,最多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研究出情报内容。第四战,李堡战役,其与情报判断也是密不可分。

在国共的苏中战役中,第四战被称为李堡战役。在这场战斗中,国军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们使用了美制的新式V101报话机,但在电话里泄露了机密,粟裕捕捉到了战机。战至7月23日,国军进入如皋,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随后的第二阶段于8月3日攻入海安。在海安,据朱诚基所言,国军报话机中充斥着各种喧闹声。有些向李默庵报捷称已占领海安,消灭了两三万人,我军已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还有的报话员疯狂叫喊着胜利,称在海安举行庆祝大会。这些错误的战果传递导致后方参谋本部做出了错误判断,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面对国军的错误判断和部署,国军在这里构筑了一条长蛇阵,试图巩固苏中,并计划向北推进。这刚好是粟裕想要的,于是粟裕调整了战略,再度集中兵力,准备打击李堡,这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地区,位于整个战线的最东端。

8月10日的傍晚,华中野战军第一师迅速抵达了李堡的外围,并迅速攻占了该地。而第二天上午,国军第7旅又从江南北调到海安,准备前往接防李堡的整编第21师。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李堡的部队已经被歼灭,仍按照原计划前进。然而,中午过后,国军第7旅就陷入了我军的口袋中,不到半天就被歼灭。

据李默庵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述,国军损失了整个第7旅和105旅的旅部等人员,成为苏中战役至今为止最惨烈的一次战斗。

而更重要的是,在李堡被攻下时,李默庵竟然不知情。据李默庵的回忆,这主要是因为国军在交接时拆除了电台和电话,导致陶勇的第一师迅速打进来,国军都来不及向上级报告就撤退了。

华中野战军的第一师行进速度迅速,而国军攻入海安所宣称的歼敌两三万人的数字很可能是夸大的。据粟裕所述,我军撤退到了海安以北几公里重新休整,并在民兵的帮助下封锁了所有消息。因此,国军可能以为我军全部覆没,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粟裕在得知新七旅接防时,抓住了机会。这段战史,国军可谓是“如痴如聋”,处于盲目作战之中。而我军却了如指掌。

李默庵的战绩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理想,他也感觉是情报工作出了问题。于是国军也派出了侦察部队,试图化装成老百姓进行搜查。然而,他们的行动很快就被识破,因为当时人民群众更倾向支持中共,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无论在何时,老百姓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视的。

在打赢了李堡战役后,粟裕于8月22日再次对丁堰和林梓展开了攻击。原本已经出动清剿的交警第七和第十一总队临时被叫回来重新占领阵地。我们之前在讨论1948年的黄泛区会战时,曾提到过交警第二总队。他们当时使用美式装备,而江苏的交警第七和第十一总队,根据李默庵的说法,火力也相当不错。他们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并且认为工事做得也相当出色。因此,在电话中向李默庵报告时,他们表示打上一两个钟头应该就没问题了。

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战局很快就转为危急状态。电话和无线电很快就中断了联系。据李默庵描述,他只能任由他们独立作战,而事态的发展速度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在晚间8点,丁堰的第七总队开始向西突围,而第二天,林梓的第十一总队也撤至白浦。这就是第五场战役,粟裕又赢了。

丁林战斗之后,李默庵让黄百韬25师主力进攻邵伯。此战我军在敌猛烈炮火之下,坚守邵伯,毙伤整编第25师2000余人,打破敌军战略意图。

最后一战,如黄战斗是在1946年8月25日至27日之间,发生在如皋和黄桥战斗。粟裕事先获悉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情报,调集第1,第6师、第5旅等部队准备分别将两路敌军分割包围消灭。第6师加一个特务团包围第99旅,第1师和第5旅则负责消灭如皋来接应的3个团。

8月25日,华野各部队分别与两路敌军遭遇;25日晚,成功完成分割包围。粟裕为快速消灭被围之敌,从第1师抽出第1旅增援至第6师处,以5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于26日下午发起总攻,一举消灭敌99旅,随后集中15个团的兵力消灭如皋的3个团。8月27日如皋3个团均被我军击溃,我军乘胜攻占黄桥、大白米、曲塘等地,歼敌17000多人,重创李默庵部,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至此,整个苏中战役在耗时一个半月后胜利结束,共歼灭53000余人。苏中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迟滞了它对苏皖和鲁南解放区的进攻,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山东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作战,而且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实行内线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 阅读:264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