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万科受到行业关注的同时,
其实没有谁,能真正的预测或者定义万科。
行业好的时候,万科高喊着“活下去”,率先跨入“黑铁时代”,
当行业的冬天快要过去的时候,
万科作为昔日的领军者,差一点倒在黎明之前。
于是很多人会说,原来万科也没能踩住刹车,原来喊着活下去的万科也在经历着市场的降速和规模的反噬,
但是当压力和困难降临的时候,
万科却并没有躺倒,而是开展了从决心到效率的积极自救。
交付有保障,销售不掉队,组织做瘦身,化债很积极,
走过2024年的万科,
仍然在过去的一年,表现出一个优秀企业的韧性,
即使风雨交加,依然执光前行。

02
3月的最后一天,
万科发布了2024年的经营财报。
和往年的业绩说明会不同的是,当下的万科选用了更加务实的公告的形式,对2024年的经营状况进行回顾。
其中,在1月27日预告的亏损达到了495亿,也作为万科发布财报以来的首次年报亏损,出现在财报中。
这样的亏损规模,反映了万科当下的经营压力,也折射出过去几年的行业深度调整和时擦下行,优等生万科也未能幸免。
首先,是去库存付出的货值减损。
房价的持续走低和销量的下行,让万科新拿地项目陷入了量价双降带来的实际亏损,
许多三四线城市项目,在去化过程中,普遍需要降价30%以上才能形成正向流量。
其次,是市场下行带来的坏账压力。
除了万科自身的压力,许多合作方出现经营风险,导致的应收账款以及收入无法分回,也导致了万科资金状况的进一步下行。
另一方面,伴随着实际亏损的万科,还需要为保交付进行资源的协调和资金的投入。
第三,是保交付的资金和资源的协调。
万科在2024年,
完成了覆盖全国327个项目和666个批次,超过18.2万套的高品质交付。
这样的数据背后,
许多爆雷房企是通过“纾困专班”的介入,用纾困资金实现的保交付,
而万科则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用自有资金的调用,去确保亏损项目保交楼的履约和呈现。
万科一方面在通过去库存和缩表出清而导致货值折损影响利润,
另一方面,则是用挣到的钱去确保交付的高标准完成,而进一步影响了利润的实现。
单看495亿亏损,
过去几年的寒冬,万科也在艰难过冬,
但是艰难过冬的万科,没有耽误应交付的一套房的交付,
这样的交付背后,赚到了不褪色的责任和客户的信任,比黄金珍贵。
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03
交付的责任和信任,
反馈在销售上,确保了万科第一阵营的企业占位仍在。
2024年万科完成了2460亿的销售额,作为唯一的一家非央国企位居TOP5,
这样销售额的实现背后,是1810.7万㎡的销售面积登顶TOP1。

前5名房企里,万科成交面积最大,金额第5,
意味着万科一方面在积极的去库存,另一方面则在坚定的要回款。
万科用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0.8%的代价,但换来2460.2亿元销售额和100%的回款。
壮士断腕,经历过过去几年保交付和保信用的从业者,应该经历过这种痛感。
但是万科,依然选择了坚定的决断。
除了保交付,万科同样通过积极、主动的资产重组进行债务的化解。
通过2024年的存量资源的盘活,万科新增产能412亿元,
借助大宗交易和资产处置,以及其他多元业务的退出,万科去年实现了超过900亿的处置资产收益。
面对未来的发展,万科选择在2024年主动的承担压力,把其中的81亿存货跌价和264亿坏账进行计提,
这意味着万科把未来几年都无法收回的资金风险,提前背在了身上。
这种“主动出清历史包袱”的财务策略,也为万科后续的轻装上阵,奠定了基础。
万科自自身经营团队,在2024年打出来一套“存量盘活+资产处置+亏损提前计提”组合拳,
与此同时,大股东深铁也表现出积极的助力,
无论是通过资产收购、REITs认购、融资协调等方式助力万科实现现金流的增长,
还是国资团队进驻以来,通过快速高效的两笔高达70亿的股东借款,助力万科的流动性。
这种“资源协调+明确路径”的有效助力,让万科从容的如约清偿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部债务,
也对未来的偿债安排有了明确的信心和筹备。

04
抛开账面的亏损和导致亏损的因素,
再来看万科的经营状况,
会发现这家标杆房企的经营状况仍然在线。
无论是主业的业绩还是新业务的拓展,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
首先,是积极的化债经营。
在出现债务压力的同时,万科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其中之一,是把总对总的融资模式,转向以项目为单位的抵押融资,通过高效的金融机构沟通,进一步盘整资产和白名单,进行经营的恢复;
另一方面,拓展融资通路,全年新增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93亿元,并且用仅3.54%的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了偿债压力。

其次,是经营性业务的稳定增长。
在开发业务承压时,万科的经营性板块作为持续的稳压器展现出抗周期的韧性。
物业服务板块的万物云用363.8亿的营收,实现持续的增长。
值得提及的,是万物云的规模和创新。
2024年,万物云的在管面积首次突破了10亿㎡,登顶社区物业服务规模的榜首。
另一方面,物业服务进行的数字化升级和智慧化改造,带动了14.2%的毛利率增长的同时,智能化平台也实现了15%的人力成本降低。
服务规模越来越大,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万物云正成为万科在主营开发业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经营业务增长引擎,为万科提供持续的现金流和利润贡献。

第三,是长租公寓赛道的持续领先。
万物云之外,泊寓同样是万科一个重要的增量。
2024年的管理房源达到了26.24万间,并用19.12万间的开业规模,成为行业在管和开业规模最大的长租公寓运营商。
除了规模的领先,泊寓通过“青年公寓+中高端公寓+企业宿舍”三大产品线的产品矩阵,涵盖了青年客群、企业中高管以及员工宿舍的广阔租赁人群,
不仅达到了 95.6%的高出租率,实现了高效的运营,
更通过会员权益体系的搭建和持续经营,从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到持续化的社群构建,泊寓的老客户续租率接近 60%,远超行业均值。
2024年,泊寓用37.02亿的营收,同样收获了7%的正向增长,更通过REITs的试点实现“收购-改造-REITs退出”的经营闭环,
经营和运营业务,是万科面向下半场的重要增量,
不仅贡献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更成为万科从“开发”向“运营”转型的新增长曲线。

05
面对2025年的发展,
万科的管理层通过投资者关系的沟通,
表达了对行业和市场的信心,也规划了万科新的战略重心。
第一:回归高能级城市。
在2025年的城市布局中,万科重点回归与聚焦25个高能级城市,并逐渐退出三四线非优势区域,高能级城市的新增土储占比,提升到70%的头部房企的新占比。
第二: 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
开发业务的高质量回归,伴随着退出物流地产等非核心业务,万科的主营业务里,加入了重点发展代建和城市更新的全新布局,不仅形成新的业务合力,也构建主营业务的领先力。
第三:持续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
作为商业消费和长租公寓REITs模式的创新和领跑企业,万科在“投资-运营-退出”机制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
持续打造“轻平台”的业务布局,实现运营化业务的全面推进和增长。
第四:推动产业协同和生态圈构建。
通过深铁的入主,新的“专业+资源”形成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不仅能够进一步通过大湾区以及核心城市的城市更新、产业协同的产城融合开发,
更能构建,基于万科专业优势的“未来城市”模式和“轨道+物业”TOD生态圈,
形成基于产业互补和生态协同的,新的开发模式和多产业生态圈的构建。

上海·万科天空之城实景
06
深铁的国资赋能,
给了万科穿越周期的底气和信用背书;
万科的专业回归,
给了深铁赢得领先的模式和专业自信。
下行周期的风雨,
总会被上行的阳光驱散阴霾。
万科,也读过最艰难时刻,
迎来黎明,以及春天。
全文完!

巨大的暗伤才逐渐暴露出来,居然说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25年财报只会亏损的更多。
其实没人在救房地产,还不都是为了脱身,都知道房地产没大意思啦,高能耗能是主流吗?现在都在节能减排,靠房地产就丢脸了。靠科技创新才是主流。
垃圾公司,还不倒闭
别扯淡了,今天1到4月销售简报都不敢发了
它是说是,你说不是。怎解?香婆婆大把积压钱💰💰💰 禺人节
巨额亏损,销售额大跌,管理层大换血,这就黎明了?现在的销售额根本不能支撑债务利息。快的话估计明年就资不抵债了!
全国老百姓都想它们死,它们死了老百姓才买得起房子。[点赞]
大环境更加恶劣不死才怪[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