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1870年的夏末,南京城里天朗气清,校场上,两江总督马新贻正在例行检阅士兵。这是一件常事,但没想到,这次检阅,竟成了他人生的终结。这天,天才刚刚放晴,马新贻带着一众随从巡视着,他意气风发地走在前头,眼前军容整肃,一切井井有条。
可是,谁能料到,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场合,一场惊天刺杀正在悄然酝酿。上午十点钟左右,突然,从人群中窜出一个身影,大喊冤枉。马新贻还没来得及看清,另一人手握匕首,从背后猛然冲上来,直刺他的右胁肋。
凶手一击得手,竟然没有逃跑,反而停在了原地,慢慢将匕首放下,然后昂首站定,对着围观的士兵们大声说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今日我张汶祥报仇雪恨,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听得在场的人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而马新贻已经倒地不起。就这样,刺马案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震惊了晚清朝野。
张汶祥与马新贻:恩怨与仇杀刺马案的主角张汶祥,外表看似寻常,实际上背景并不简单。张汶祥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为何甘冒杀头大罪,刺杀堂堂两江总督?表面上看,张汶祥似乎是在为私人恩怨报仇。据说,早些年他曾因为一桩案子被马新贻定罪,心中愤恨,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动机。马新贻并非普通官员,而是两江总督,慈禧太后亲自任命他来南京,这背后的用意可不简单。话说回来,马新贻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他可是清朝有名的能吏,一路从地方官做起,精明强干。
最关键的是,他曾经在曾国藩的麾下任职,对于湘军的底细了如指掌。慈禧太后看中的,正是他的这一点。马新贻的上任,目的之一就是要对湘军进行调查,看看这个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军队,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可惜,马新贻的这条密道还没来得及挖到底,就倒在了张汶祥的匕首之下。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一起私人恩怨的仇杀,那就大错特错了。刺马案的背后,其实牵涉到一场更加复杂的权力斗争。马新贻上任时,慈禧太后可不是单纯看重他个人能力,而是要借他之手对湘军进行一场“软性清理”。
要知道,曾国藩的湘军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崛起,逐渐成为了晚清最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湘军虽然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但实际上它拥有极强的独立性,这让慈禧太后始终心怀忌惮。马新贻的任命,正是慈禧打入湘军内部的一个重要棋子。
她希望通过马新贻来削弱湘军的势力,同时调查曾国藩兄弟与湘军之间的复杂关系。谁知,马新贻刚刚开始执行任务,就遭遇刺杀。这场刺杀,究竟是私人恩怨,还是湘军的反击?刺客张汶祥是不是一个“替罪羊”?这些问题扑朔迷离,真相至今依然被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中。
曾国藩的沉默与内心的挣扎刺马案发生后,清廷震怒,慈禧太后更是怒不可遏。作为处理此案的重臣,曾国藩的态度至关重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对此事表现得异常低调。按理说,马新贻是曾国藩昔日的部下,出事之后,曾国藩应当立刻表态,表明立场。
可事实是,曾国藩接到圣旨,调任两江总督之后,竟然以“身体抱恙”为由迟迟不肯上任。这里面的原因,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曾国藩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当然知道,这场刺杀绝非简单的个人恩怨。马新贻的死,背后牵涉到的可能正是湘军与中央权力之间的博弈。
曾国藩是湘军的缔造者,如果深究下去,不但会牵连出他的弟弟曾国荃,甚至可能动摇湘军的根基。为了保全湘军的利益,曾国藩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其实是曾国藩内心极大的挣扎。曾国藩深知,慈禧太后之所以让马新贻来调查湘军,是对湘军权力的一种试探。
而马新贻的死,意味着这场试探失败了,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曾国藩并非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深知,一旦湘军受到牵连,清廷内部的权力平衡将彻底打破。于是,曾国藩选择了拖延时间,希望以时间换取空间,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慈禧太后对于马新贻的刺杀案感到无比震惊。她一方面希望查清真相,惩办凶手;另一方面,她也知道,事情并不简单。如果深挖下去,很可能会牵扯到湘军,甚至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慈禧太后手中虽然握有权力,但面对湘军这样强大的地方势力,她心中也不免有所顾忌。
于是,慈禧在决策上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她派遣郑敦谨这样的“青天大老爷”去严查刺马案,表面上显示出她要追查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她暗中请回曾国藩,实际上是希望曾国藩能够掌控局势,平息事态。
慈禧太后深知,如果让湘军的势力继续坐大,清廷将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而一旦湘军真的与朝廷彻底决裂,清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可是,慈禧太后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她已经不再拥有足够的力量来收回曾经放出去的权力。
湘军的崛起,已经让清廷的中央集权体系出现了裂痕,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大员手中的实权,已经超过了慈禧能够控制的范围。曾国藩的沉默,实际上是对朝廷的一次无声反击:权力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央,而是逐渐分散到地方。这正是晚清时期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一。
刺马案的结局与清廷的无奈经过几个月的审理,刺马案最终草草了结。刺客张汶祥被凌迟处死,而案件背后的真相却始终没有浮出水面。曾国藩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两江总督的任命,但他心中清楚,湘军的势力已经牢不可破,朝廷想要借此削弱湘军的企图彻底失败。
慈禧太后虽然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做出了决策,但她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地方势力的完全掌控。刺马案的发生,不仅揭示了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更是清政府中央集权崩溃的一个缩影。曾国藩的沉默、慈禧的犹豫,背后隐藏的都是对权力分散的无奈。
正如曾国藩心中所想:“太后,时代变了,您放出去的权力,永远都收不回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刺马案逐渐被人淡忘,但它揭示了清朝权力结构的深层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已无力扭转局势。
参考资料:
刺马案探秘 光明网20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