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美国代表团25日在沙特利雅得结束新一轮会谈,双方就黑海航行安全、能源设施保护等核心议题达成多项实质性协议。此次谈判标志着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首次在多边框架下取得外交突破,而俄罗斯在同步举行的俄美会谈中态度则显得更为谨慎。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洛夫会后声明,各方同意自3月28日起暂停针对黑海商船的一切军事行动,并禁止将民用船只用于军事目的。协议明确要求俄罗斯军舰不得进入黑海东部以外海域,否则乌方将行使自卫权。这一条款直接回应了2023年7月俄军袭击敖德萨港导致全球粮价飙升的教训。
卫星数据显示,黑海目前仍有23艘悬挂中立国旗帜的运粮船滞留。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透露,新机制生效后,每月可恢复至少500万吨粮食出口,相当于战前水平的70%。
谈判另一关键成果是能源基础设施保护协议。双方承诺暂停对电力、油气设施的打击,初步有效期30天。这一共识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乌克兰国家电网报告称,俄军近期对能源系统的袭击已造成全国15%的发电能力瘫痪;而俄罗斯方面,乌克兰无人机对炼油厂的袭扰也导致其原油加工量下降12%。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承诺提供价值3.7亿美元的电网修复设备,包括200台高压变压器和1500公里绝缘电缆。这些物资将通过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的陆路通道运输,避开黑海风险区域。
协议首次引入第三方监督执行机制,土耳其、阿联酋和挪威已表示愿派员参与。其中土耳其将提供无人机监测黑海航运,阿联酋负责能源设施损害评估,挪威主导战俘交换核查。这种“中立国担保”模式为后续谈判提供了新范本。
在人道主义领域,美国确认协助交换包括120名亚速营成员在内的战俘,并建立被驱逐儿童数据库。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仍有1.6万名乌克兰儿童滞留在俄控区。
尽管取得进展,领土问题仍是谈判禁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帕利扎明确表示,不会讨论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方案。而俄美会谈中,双方在黑海机制适用范围上仍存分歧,俄方坚持该机制仅覆盖运粮船,拒绝扩展至其他商船。
战场态势为外交增添变数。乌军情报显示,俄军正在扎波罗热方向集结4个机械化旅,疑似为春季攻势做准备。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对600亿美元援乌法案的搁置,使得后续协议执行面临资金缺口。
这场在沙漠中开启的和平探索,正在考验各方将战术共识转化为战略突破的能力。正如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所示,82%的乌克兰民众支持“以战场优势促谈判”策略,但仅有34%相信年内能实现全面停火。当外交官们在谈判桌上划分利益边界时,前线的炮火仍在重塑着和平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