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上午,2025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会议对于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进行数据汇报,同时将对2025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管理文件发布及修订说明。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田径协会联合党委书记,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孙远富作会议发言。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路跑行业在挑战与机遇中蓬勃发展,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持续攀升,全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
据报告,去年中国跑者成绩水平大幅提高,认证赛事中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及以内的跑者超过1.8万人,马拉松项目的总体平均完赛成绩为4:07:01,较2023年提升5分多钟,且2024年男子全程马拉松、男女子半程马拉松全国最好成绩双双被刷新。

马拉松数据背后的意义解析
(1)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路跑运动成大众健康新趋势
参与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路跑赛事749场,总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大众对路跑运动的热情,马拉松从“小众运动”发展为全民参与的健身方式,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公众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上海、无锡、武汉等热门赛事2024年报名人数都超过20万。其实在2025年武汉和无锡报名人数都超过40万,说明马拉松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跑步文化深入人心。
现在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
成绩提升彰显科学健身意识
马拉松总体平均完赛成绩提升至4:07:01(较2023年缩短5分钟),认证赛事中破3小时的跑者超1.8万人。
成绩进步不仅是竞技能力的体现,更折射出大众跑者更注重科学训练、体能管理及长期健康投入的积极态度。不仅跑的人多,大家还在追求科学有效方式去锻炼。

(2)中国马拉松竞技水平迈入国际梯队
纪录频破,精英水平突飞猛进
在2024无锡马拉松赛中,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男子全国纪录,让中国马拉松迈入了新的殿堂。
张德顺和扎西次仁在眉山仁寿半马跑出的半马新国家纪录成绩,也意味着中国马拉松精英水平的突飞猛进。
目前,中国马拉松的国际纪录仅剩女子马拉松纪录还未被打破,但从张德顺刚刚在东京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20分53秒成绩来看,其打破孙英杰的国家纪录成绩指日可待。
从“完赛”到“精进”,跑者目标升级
跑者不再满足于“完赛”,而是追求更快的成绩和更高的赛事标准。赛事成绩的提升和精英选手的涌现,激励更多普通人加入科学训练行列,形成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双向促进。

(3)规范与特色并行,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头部赛事引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上海马拉松等7场头部赛事平均直接经济效益达4.19亿元,间接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增长。马拉松已成为城市“文体旅商”融合的重要载体,助力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
规范化治理提升跑者体验
针对赛事组织、保障及不文明现象,需加强标准化管理: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援体系,优化赛道设计;服务优化:简化报名流程,提供个性化补给;文明引导:倡导跑者礼仪,提升赛事形象。特色化打造城市IP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设计赛道(如无锡的太湖风光、西安的历史地标、武汉的樱花大道),推出特色奖牌、本地美食补给等,增强赛事吸引力;
通过“马拉松+旅游”模式,延长跑者停留时间,带动周边消费

(4)以马拉松为支点,撬动全民健康与城市发展
中国马拉松的蓬勃发展与成绩突破,既是全民健身意识觉醒的缩影,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未来需通过规范管理、特色创新和跑者体验升级,将马拉松打造为城市文化名片,持续释放赛事经济潜力,最终实现健康中国与地方经济的共赢。
头部赛事的受欢迎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以口碑、影响力等为特征的跑者体验,正成为马拉松行业“内卷”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