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朝鲜战场上,韩先楚与杨得志都是战场上响当当的将领。
但在1951年第4次战役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职务对调。
在指挥部担任副司令员韩先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成了第十九兵团司令员,这看起来像是被降职。而原来杨得志却被调回指挥部接替了韩先楚。
这看似简单的调令却蕴含着巨大的智慧。究竟是组织上觉得韩先楚的作战风格不合适还是觉得杨得志有其他过人之处呢?

在1950年的秋天韩先楚领导着40军进入朝鲜半岛开始了自己在半岛北部的任务。此时这里是美联军第1师的驻守地,如果想要南下突破的话,就必须打通这里的关节。
当时双方战力的悬殊相当明显,毕竟美军装备和火力远在志愿军之上,而对方又是驻守方,各种防御工事必定相当扎实。对志愿军来说,我们的劣势相当明显。

但好在当时的美联军丝毫不在意志愿军,觉得我们就是一群没有装备的土八路而已。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韩先楚的作战方针都是出其不意,每次都打得美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初到战场的韩先楚将40军划分为3个部分,一组加以正面进攻,一组去断敌军后路,而最后一组将仅有的装备集中才是致命进攻的主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能在朝鲜半岛上能吃这么大的亏。而且面对美联军装备的优势,韩先楚就提出了近身作战与夜间行军都有利于我们。
所以当时的美联军十分惧怕夜晚时分,毕竟在这个时候很可能对方的军队就会出其不意出现在自己的阵地上和你拿着刺刀拼命。

虽说美联军的火力强大,但有时也架不住志愿军的偷袭,尤其是韩先楚喜欢把灵活战术穿插使用,所以对方的火力优势往往使不出多大的劲。
有时在阵地上的殊死搏斗,志愿军总是敢于拼命,很多战士在回国后都表示当年压根就没打算活着回来。而美联军的很多人都畏首畏尾,安定的日子过惯了他们哪里见过这种不怕死的打法。

这种战术好虽好,但是韩先楚这种快速突击的战术消耗相当大,有时它自己在战役胜利后也免不了有些心疼。所以他这种激进的方法似乎有些欠缺。
杨得志的细水长流与韩先楚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杨得志,他这是在任何时候的稳扎稳打。不仅如此,一般情况下不少看不到的大后方他都掌握得相当精细。

在1951年的5月份,当时志愿军的战线开始延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后勤绝对跟不上的事实。但是后勤的军需火药包括军粮等都开始出现短缺,所以此时美联军的优势又开始显露出来了。
但是机械化的装备齐上阵,就想压制志愿军并切断对方的后路。这个时候就杨得志所肩负的就是掩护撤退的任务。

此时在铁原这个地方就迎来了一场恶战。此时如果这个地方一旦失守,志愿军撤退的后路就会被切断,杨得志当下的任务的确有些压力。
而在与美联军装备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杨得志指挥战士们利用地形在山区里修看相当多的反坦克战壕和地雷区。毕竟坦克拼不过,防御就是最重要的。

此时杨得志在每次美联军冲锋的时候就退到下一个防线来还击,毕竟正面拼不过就边打边撤,先消耗一些敌人的力量再说。此时就已经消耗了不少的美联军兵力。
而且一到夜晚,杨得志就安排一些突击队东一头西一头的突袭 ,虽然不会对敌人主力造成较大的损害,但把对方的小股势力一点点分化。

于是一直到第5天,美军才算攻破了第二道防线。不过此时的杨得志丝毫不慌,只让志愿军将后勤的弹药和各种军需准备妥当。
杨得志此时借助着铁原城的街道与美联军周旋,在近距离的时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对方耍得团团转。而在敌人十分疲惫的时候再集中火力削弱对方的兵力。

此时杨得志下令保存的军需就派上了用场,他在自己最有保证的情况下一举进攻,使得美联军遭遇 前所未有的挫败。
各有千秋的抉择韩先楚就主打一个一口去定胜负,而杨得志却一点点耗尽敌人的耐心,让敌人疲倦。而在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场就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

此时总指挥部就下达了一个韩先楚和杨得志对调职务的命令。但是有不少人感到相当困惑,两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得相当好,为何说换就换,尤其是韩先楚从司令降到副司令,难道是犯下错误了?
其实中央军委在深思熟虑下才决定。经过在战场上的比较,组织上已经摸清两人的战斗风格。韩先楚的确勇猛,也在初期的时候看见较好的成效,但是局限性也能显示出来。

由于前进得太快,补给等军需实在跟不上。美联军就抓住这个缺口开始反攻,这就会造成我军的重大损失。如今战线已经拉得够长,而且也给敌人一个震慑,所以并不急于向前推进。
杨得志的稳打稳扎型更加适合当下的局势,不仅消耗了敌人的战力,更加保证了我军的军需供给。

就是因为杨得志对后勤的看重,所以在战争的后期更加重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韩先楚的风格就不太适合指挥。
于是在互调职务后,韩先楚就开始研究防御策略,而杨得志就开始在稳扎稳打中开始研究各种突击的战术。

在随后的战役中我们就看到了两人配合得相当不错,一直到整个朝鲜战争的结束都一直没给美联军突破。
所以通过对职务的调整并不是哪一个指挥官有失误,而是在战场上要随机应变地改善战斗方针,这样才能引领全局。
参考资料: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抗美援朝中毛泽东如何“调兵遣将”》2·华夏经纬网-《韩先楚:朝鲜战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3·中国军网-《井延坡工作室丨志愿军有几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4·百度百科-《韩先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