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纵观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无可避免地遇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我国同样如此,但由于我国受到战争时期、新中国发展、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在未来除了要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外,还会遇到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期。

针对我国的复杂的人口结构,复旦大学的张震、李强教授曾在篇论文中预测了这一时间的到来,可能会是在未来十年内。
我国将会出现每年死亡人数将会超过1900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未来社会将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死亡人数受三大因素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在战争时期,我国折损了大批正值盛年的劳动力,而我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口红利去支撑发展。
于是从五十年代末,国家就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
在这一政策影响下,上世纪60至70年代,我国经历了持续十余年的“婴儿潮”,年均出生人口约2500万,累计超过3亿人。

现如今,当年这批“婴儿”们大部分已经进入晚年,他们之中最年轻的75年出生的人,今年也已有50岁,而最早的一批为65岁。
截至2023年的数据统计得知,中国60岁以上人口规模已高达2.97亿,占到了总人口的21.1%,预计到2050年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8亿人。
而根据我国现在人口平均寿命为78.6岁,这批“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将会在十年内开始走向生命终结,预计在13-15年后,这一指标将会达到高峰期,直到30年后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预测仅仅是根据现在的人均寿命和医疗水平进行预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人均寿命可能还会逐步提高。

就好比,咱们新中国刚成立时,受到医疗条件落后、战争因素的影响,当时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然而到了2023年,已经增长到了78.6岁。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人均寿命已突破84岁。人均寿命的提升虽然对个人而言,是一件三、四代同堂的幸事,但这也意味着老年人口基数持续累积,最终导致死亡人数的“延迟爆发”。
两位教授文章中还指出,未来可能会出现死亡高峰期,除了受到“婴儿潮”和医疗条件提升因素影响外,还和死亡率降低有关。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口死亡率高达20%,而到了2023年已经降低到了7.87%。
然而,死亡率下降不仅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更是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从而加剧了人口结构失衡,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劳动力锐减。
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降至62%,有专家预测,到了2050年的时候,将会降低到50%以下。

从社会整体层面去看,劳动力锐减,将会严重提升企业的用工成本,尤其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同时还会使得社保和医保支出激增,加剧社保基金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城市出现了“天价墓地”的现象,而在未来,这一现象可能会蔓延到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小县城。
而从个人角度出发,人口老龄化还会加大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从而减少对子女养育、教育方面的开支,因此可能会出现许多年轻人失去生儿育女的意愿。

这种死又不敢死,活又很难好好活的情况,将会成为许多家庭的巨大心理负担。
如何破局?不管怎么样,人口寿命的提高,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虽然未来可能会遇到严峻的挑战,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我国早已未雨绸缪,在2000年以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广上北深地区已经开始引导产业转型,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果。
因此,在未来密集劳动力将会被人工智能设备取代,而这些新兴行业在科技的加持下,企业的利润率也会逐渐提升,从而提高劳动人口的薪酬。
在养老方面,现在许多地方也开始推行现代化养老院、社区式上门养老,使得未来老年人的照顾不再过度依赖年轻人。

总之,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推动社会改革的机遇。正如张震教授所言:“人口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但提前布局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性风险。”
只有通过政府、市场与家庭三方力量,方能实现“老有所养、逝有所安”的美好愿景!

参考资料:
1、 界面新闻: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2、 新华社:新华深读|人均预期78.6岁,如何迎接长寿“新常态”?


以后工厂用工有可能转向机器人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