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唯爱做图。兄弟们如果感觉好的话,点个赞或评个论支持一下。

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源地,在古印加语里边是“玉米之仓”的意思。在西班牙入侵之前,这里曾经诞生过信仰太阳神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Inka)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向安第斯山两侧扩展,极盛时期包含从今厄瓜多尔到智利与阿根廷的安第斯山区,绵延3000公里,成为美洲有史以来幅员最辽阔的帝国。
西班牙殖民者(卡斯蒂利亚人)选择的入侵时机比较好。
1529年,新国王去世后,印加帝国发生了王位继承战争,两位王子瓦斯卡尔和阿塔瓦尔帕大打出手。虽然最终阿塔瓦尔帕胜出成为新王,但极大削弱了印加帝国的国力。

皮萨罗
1531年,被任命为秘鲁总督的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知道印加帝国正陷入内战,向印加帝国发动了进攻。
1532年,在卡哈马卡城突袭战中,皮萨罗仅率168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对战8万印加精锐。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印加人大败,死者达7000人之多,国王阿塔瓦尔帕被俘,西班牙人除了轻伤,无一阵亡。

卡哈马卡之战
168人就轻松征服了拥有600万人的帝国,真正的降维打击!其实,印加人主要是被西班牙人的武器和装备吓坏了,跟晚清败给英国人一样。他们没见过战马、大炮和火枪,而且木石器根本穿不透西班人的铠甲,心理上直接崩溃。

1533年,阿塔瓦尔帕被处决,皮萨罗实际占领了整个秘鲁全境,建立了秘鲁总督区,标志着西班牙而对南美西部殖民统治的开始。1535年,皮萨罗建利马城,作为秘鲁总督的驻地。
之后,印加人也反抗过,阿塔瓦尔帕的敌对者曼科·印加曾与皮萨罗结为联盟,但联盟很快瓦解。1536年,曼科·印加领导了多次对利马和库斯科的袭击。直到1572年最后一位印加王帕克·阿马鲁被处决,印加人才彻底被征服。

秘鲁总督区极盛辖区大大超过了印加帝国,从今哥伦比亚一直延伸到阿根廷,实行“监护征赋制”,奴役原住民劳动,一系列新城市也同时建立。在此期间,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各种疾病,原住民大量死亡,热带沿海谷地最为严重,人口减少八到九成,甚至全部灭绝,高地的人口下降与相对较低。

1776年,经过两轮拆分,秘鲁总督区所辖范围大幅缩小,主体部分在今天秘鲁,还包括一块智利统领区。
19世纪初,西班牙在欧洲陷入与法国的战争。1809年,早就对西班牙波旁王朝殖民统治不满的上秘鲁(玻利维亚)人民发动起义,拉开南美独立战争序幕。

1821年,南美解放者双雄之一的圣马丁率智利军队和秘鲁流亡军登陆皮斯科,然后攻占利马,宣布秘鲁解放。

圣马丁
但西班牙保皇派势力仍然很强大,控制了秘鲁内陆和上秘鲁,随时可能反扑,情况并不明朗。秘鲁的土生白人精英既不愿意承担责任,又害怕圣马丁会激发印第安人的自由意识。所以,作为一个阿根廷人,圣马丁只好勉为其难地任秘鲁“护国公”。

圣马丁与玻利瓦尔会谈
1822年,圣马丁与另一位南美解放者英雄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师并进行会谈。二人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事后圣马丁把秘鲁远征军指挥权交给了玻利瓦尔,由玻利瓦尔继续领导秘鲁反抗西班牙反扑的解放事业。

玻利瓦尔
1824年,玻利瓦尔手下的将军苏克雷在阿亚库乔战役中以少胜多,大败西班牙保皇派的军队,俘虏了西班牙的秘鲁总督和将校级军官300多人。然后,苏克雷乘胜解放上秘鲁,玻利维亚共和国诞生。

1826年,秘鲁的最后一支西班牙军向玻利瓦尔投降。至此,秘鲁共和国获得真正的解放,以利马为首都。一开始,秘鲁共和国的版图与原西班牙秘鲁总督区的核心部分基本差不多。
当时拉美各国名为共和,实际普遍盛行考罗迪(意为“首领”)主义,军头林立。同年,玻利瓦尔一离开秘鲁,秘鲁就乱套了。各派军政势力争夺最高统治权,政权更迭频繁。
1836年,为了应对反对派加马拉等人的夺权政变,秘鲁奥韦戈索政权向玻利维亚独裁者圣克鲁斯将军求援,条件是事成之后答应圣克鲁斯担任秘鲁-玻利维亚联邦最高领袖。

同年,圣克鲁斯入主利马,秘鲁-玻利维亚联邦成立。
秘鲁-玻利维亚联邦的成立让临近的智利和阿根廷感受到了威胁,它们很不爽,不希望圣克鲁斯做大。而且,秘鲁与智利还相互收留了对方的流亡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所以,智利和阿根廷决定把这个联邦给拆了。
1837-1838年,流亡到智利的秘鲁反对派成员加马拉和卡斯蒂利亚带着智利远征军杀回秘鲁,在云盖一战中大败秘鲁-玻利维亚联军。1839年,圣克鲁斯不得不退回玻利维亚,秘鲁-玻利维亚联邦就此解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两个打一个没打过,大大刺激了智利的民族主义,这为日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圣克鲁斯并不死心,1841年,他不断鼓动秘鲁南部省份起义并加入玻利维亚联邦。加马拉和卡斯蒂利亚只好到处平叛,结果一个战死,一个被俘。
1844年,被关押两年的卡斯蒂利亚以英雄的身份回国,并掌控了政权,使秘鲁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稳定时期。

1864年,因为西班牙移民与秘鲁人的一场小纠纷,引来了西班牙的入侵。西班牙军趁秘鲁不备,占领了防守疏松的钦查群岛。
别看这三个小岛不到一平方公里,可是却是著名的“鸟岛”,盛产鸟粪,可以卖到欧洲赚取外汇。所以,钦查群岛对于立国不久的秘鲁来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西班牙的到来引起了南美各国的警惕,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先后加入反西班牙联盟,爆发了所谓的“鸟粪战争”,西班牙海军最终被打败,悻悻而归。1871年,秘鲁最终以300万比索赎回钦查群岛。
头条号天启元贞:请慢慢地读
19世纪60年代,阿塔卡玛沙漠发现了硝石矿。由于开采能力不足,玻利维亚把当地的硝石开采权交给智利和英国,通过收税赚了不少钱,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秘鲁看着羡慕,也来插了一脚,把塔拉帕卡地区的硝石矿交由智利与英国合资公司开采。

看似一切正常,实则暗流涌动。秘鲁与玻利维亚一直防着智利,1873年双方签订了针对智利的军事密约。1876年,玻利维亚军事强人伊拉里翁·达萨上台后对智利加征重税,甚至扬言让其滚蛋。
智利一来不能容忍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二来其实早就对这一地区垂涎已久,正好愚蠢的玻利维亚给送来了借口。1879年,智利向秘鲁和玻利维亚宣战,硝石战争爆发。

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秘鲁和玻利维亚都占优,但是战斗力是真的不行,在智利眼里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智利号称“南美小普鲁士”,陆军颇有德式作风,而且在英国的支持下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结果不出任何意外,秘鲁和玻利维亚又重蹈上次的覆辙,被智利打的丢盔弃甲,丧地失土,只好请美国调停。但是智利在谈判桌上趾高气扬,俨然以列强自居,秘鲁和玻利维亚怒而退出和谈,战争继续。

1881年,秘鲁海军被智利击败,失去制海权,首都利马被智利攻陷。秘鲁一看玩不下去了,只好与智利议和。

1883年,秘鲁与智利签订《安孔条约》,规定秘鲁割让塔拉帕卡给智利,并由智利在10年内统治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10年后公投决定两地归属。
但智利在两地推行同化政策,一直赖着不公投。直到1929年,这一问题才通过《利马条约》解决:塔克纳由秘鲁收回,阿里卡则以600万美元卖给智利。

至此,秘鲁的版图上损失了塔拉帕卡和阿里卡两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亏大了。当然,比起丧失出海口的玻利维亚还算好的。
既然打不过强悍的智利,找个软柿子捏一捏吧。于是,秘鲁把目标锁定了与其有领土争议的厄瓜多尔。因为从普图马约河到亚马孙河之间的热带雨林区争议地区发现了石油,这是秘鲁所急需的,所以开始大量移民。
1941年,秘鲁军方在美国石油资本的支持下发动了对厄瓜多尔的战争。厄瓜多尔哪里是对手,只有1800人的军队,装备也不怎么样,而秘鲁有13,000多人的军队,还有先进的捷克造坦克和大量火炮以及空降兵。

结果毫无疑问,厄瓜多尔战败求和,秘鲁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过了一把列强瘾。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调停之下,1942年秘鲁与厄瓜多尔签订《里约热内卢议定书》,秘鲁获得了厄瓜多尔一半的领土,其中有著名的亚马逊河港伊基托斯。

最终,通过南失北补,秘鲁成功进军亚马孙,将版图面积锁定在了128万平方公里,位列南美第三,拉美第四。
参考资料:《世界通史》、《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秘鲁史》等。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创作不易,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