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姚枢,为何选择于蒙古朝堂为官,于中国北方发扬理学

夕君趣史 2021-10-19 17:09:32

姚枢是金朝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理学方面颇有研究的理学家。

少年时期的姚枢认真学习,成年之后恰好遇到蒙古军队占领家乡,他便为了生存前往燕京地区投靠亲戚。凭借才华,他被推荐给了蒙古可汗窝阔台。当时窝阔台本就求贤若渴,因而对于姚枢的加入显得格外的喜悦,在认真辅佐窝阔台治理国家的同时,他还不断的北上讲学,让理学在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中国文学史》中曾有记载:北学之开,实大以衡而自于枢。以儒学为元朝开国名臣。

根据历史记载着,姚枢本来是柳城地区的人,后来却由于战乱而迁徙到了洛阳一带居住。在金朝统治期间,他的祖父以及父亲都曾先后在金朝中任职,只不过由于籍贯原因,始终只是低级官员而已。

不过出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也使得姚枢较其他的汉人更为条件优越,他也因此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年幼的姚枢对待学习十分认真刻苦,对自己有着颇高的期望。当时闲居在家乡的一位名士就对姚枢寄予厚望,认为他颇有辅佐皇帝的才华。

这个时期蒙古帝国早已崛起,在蒙古军队的铁蹄之下,金王朝的统治早已风雨飘摇的。公元1232年,蒙古军队占领了姚枢的家乡,为了生存,姚枢只好向外出逃。那时欣赏他的那位名士也已经在蒙古朝堂中任职,姚枢就前往燕京地区投靠于他。

通过此人的推荐,他成为了元朝名臣杨维中的手下。姚枢当时已有32岁,但杨维中却只有27岁。也或许是由于年龄相仿,再加上他们二人本就政见相同,因此相互欣赏。在杨维中的推荐之下,姚枢很快就前往漠北地区觐见窝阔台。那时漠北地区并没有汉族大臣,窝阔台对于姚枢的到来格外欣喜,将其留在身边,姚枢也因此了解到了蒙古的风俗以及文化。

公元1235年,窝阔台的一个儿子奉父亲的命令带领军队攻打宋朝,姚枢也跟随在其身边共同出征。

与其他将领占领更多领土的目的不同,他的目的是在中原地区寻求大量有关于儒家、道家甚至医学、音乐方面的人才。姚枢也知道自己此行的重要性,因而在战争进行的同时,他认真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蒙古军队占领枣阳的时候,主将本来想要杀害姚枢专门收罗的各种人才。还是在姚枢的极力保全之下,这些人才免除一死。紧接着,蒙古军队又占领了德安地区,数十万百姓,全部被坑杀。

姚枢虽然有心想要阻止,奈何却势单力薄,根本就不能够与蛮横的蒙古人讲道理。好在他及时拿着窝阔台的诏书四处奔走,拯救了一批士大夫,使其在北方讲学,极大地促进了理学在北方的传播。

顺利完成任务归来的姚枢回来觐见窝阔台,窝阔台十分满意,立刻将其任命为燕京行台郎中。这个官职颇有地位,奈何当时他的上司燕京行台颇为贪婪。此人本来就是商人出身,格外喜欢金钱。

为了讨好他,各地的官员以及掌握兵权的将领都会争相往燕京地区送银子。为了不被姚枢所弹劾,此人还经常将收到的贿赂分给姚枢一半。这对于正直的姚枢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他既不想收下,又害怕得罪顶头上司。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一切辞去官职到苏门一带隐居。

在苏门,姚枢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注定没有多少的积蓄,因此他不再有燕京城中的华丽宫殿,只好盖起了茅草屋。然后拿出多年的积蓄开垦荒田数百亩,经常在田间劳作,最起码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问题。

丰收之后,他便将家产变卖,置办了家庙,其中供奉的孔子以及周敦颐等人的画像。他自己沉醉于程朱理学之中,十分认真。那个时期的北方长时间处于战乱之中,各种书籍本来就极度缺乏,南方所实行的理学在北方几乎没有出现。

这对于理学家姚枢来说无疑不是一个遗憾,因而他开始刊登书籍,还动员朋友出资刻印图书,散发到诸多地方。这个时期的姚枢俨然已经成为了理学传播的核心人物,为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许衡曾这样评价他:皇元启运,道复隆古,倡而鸣者为雪斋姚公。

虽然姚枢当初投靠蒙古的行为遭到了他人的耻笑,但却极为正确。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蒙古军队的铁蹄,一般人根本就不能抵抗。姚枢之所以服从蒙古帝国,也只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已。且在他的努力之下,还挽救了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并让理学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元朝名臣事略·卷九·左丞姚文献公》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0 阅读:11

夕君趣史

简介: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