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jiǎ tú miè guó),也作“假途灭虢”“假道灭虢”,指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晋国攻灭虢国后,在归途中又灭掉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策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注:成语“唇亡齿寒”“辅车相依”亦出自该典故。

春秋初期,晋献公为实现霸业,积极对外谋求扩张,在先后攻灭霍国、魏国和耿国等周边小国后,虢国随之进入晋献公视野。
晋献公之所以选择攻打虢国,原因有三:一是晋献公在剪除国内桓叔、庄伯两大家族后,不少公子逃入虢国,这对晋献公构成了威胁;二是虢公丑屯兵于边境,经常与晋国发生冲突;三是虢国与虞国结盟,成为了晋国对外扩张的阻力。
虞国与虢国同为姬姓诸侯国,国土比邻,关系密切,其中虞国与晋国接壤,虢国则位于虞国南方。虞国与虢国作为盟友,晋国出兵攻虢,虞国必定会出兵救援,晋国虽强,但面对两国之兵也没有必胜把握。

为此,晋献公问计于荀息,荀息分析一番后,回答说,“虞公贪婪,喜好宝物,我们可用屈地的良马和垂棘的美玉贿赂虞公,借虞道攻伐虢国,离间两国关系。”
对于晋献公来说,屈地良马和垂棘美玉也都是稀世珍宝,他也舍不得将之送人。
荀息见状,劝谏道,“我们利用这两种宝物,从虞国借道伐虢,虢国失去虞国救援,必定灭亡,虢国被灭,虞国也无法独存,我们灭掉虢国之后,再回兵攻灭虞国,到时便可取回宝物,这就犹如将宝物暂时寄存在外一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晋献公认为荀息所言有理,但转念一想,虞公虽然贪婪昏庸,但虞国却有贤臣宫之奇,或许他会察觉到晋国的阴谋,若是宫之奇极力劝说虞公,到时候晋国送出了宝物,虞国却不借道,岂不是得不偿失。
荀息回答道,“宫之奇虽贤,但却性格懦弱,他必然不会强谏。何况,虞公贪爱宝物且愚昧,纵有贤臣强谏,也不见得会听从。”
晋献公听罢,这才放下心来,于是命令荀息带着良马和美玉出使虞国。

荀息到了虞国,虞公见到荀息所献上的良马和美玉,顿时喜笑颜开,荀息趁机对虞公说道,“昔日冀国无故攻打虞国,我国及时出兵相助,不计损失击败冀国,都是为了虞国利益。如今虢国无道,长期驻军于边境,时时入侵我国南鄙。希望虞国念及交情和道义,让我国军队借道贵国前往虢国兴师问罪。若能攻克虢国,所有虏获将全部奉献贵国,以报答借道之恩,寡君也愿和贵国世世敦修盟好。”
虞公听到还能获得更多好处,立刻便答应了下来,甚至表示虞国愿意先行举兵伐虢。宫之奇闻言,连忙出言阻止,然而虞公并未采纳。

同年夏(即鲁僖公二年,前658年),晋献公派里克和荀息率领军队,联合虞国军队攻打虢国,攻破下阳。下阳乃是虢国宗庙祭祀所在,虽不是国都,但却十分重要。
然而,对于国都被破,虢国却像是毫不在乎一样,虢公丑反而在不久后出兵伐戎,在桑田击败戎族。晋国卜官郭偃听说后,预言说,“虢国必亡矣。下阳被夺却不知惧怕,反而捞取击败戎族的虚名,这是上天夺去了他的镜子,使他看不清虢国危亡的形势啊!败于晋国而不知安抚百姓,如此下去,不出五年,虢国必灭。”

三年之后(即鲁僖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道,“虞、虢两国彼此依恃,互为表里,虢若灭亡,虞必同灭。晋国侵略野心不可开启,外国军队不可轻易引进,一次就足够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谚语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指的就是虞、虢这样的情形啊。”
然而,面对宫之奇的极力劝谏,虞公却是没有丝毫理会,依旧选择了借道给晋国。宫之奇见状,只好带领族人离开了虞国,并叹息道,“虞国恐怕等不到腊祭就要灭亡了!晋国此次出兵已经足矣,用不着再次出兵了。”

同年八月,晋献公亲自率兵攻打虢国,包围虢国都城上阳,虢国弱小而无外援,于同年十二月被灭,虢公丑逃往周王畿。
晋军班师路过虞国,晋献公命人将俘获的歌女和虏获的部分财宝送给虞国,请求允许大军驻扎在虞国都城外休息,被美女和财宝冲昏头脑的虞公答应了下来。不久,趁着虞国不备,晋军突袭虞国,虞国随之被灭,虞公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