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明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帝会不上朝。万历二十年不上朝,嘉靖三十年不上朝,然而令我们疑惑的是,为什么他们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行,为什么他们不上朝权力却始终在他们手中?
今天就来解答这个疑惑。
首先,为什么他们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行?因为有内阁的存在。
首先,内阁是永乐年间设立的,在明代之后的历史中逐渐成型的,最后形成了深深影响明朝历史的内阁制度。简单来说,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作"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明朝有很多太监能掌权的原因,因为宦官读了书,有了一定的文化,再碰上个懒散的皇帝,基本上就大权在握了。而在明朝,内阁基本上都要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连张居正要完全掌权都要靠太监冯保。
而内阁下辖六部,所以说在明朝事务一般都是由六部上交到内阁,再由内阁来处理,小事基本上内阁就给独立的办了,而遇到什么大事要请示皇帝,皇帝是大事的决策者。所以说皇帝即使不上朝,国家机关都能正常运行。
关于为什么权力都在皇帝手中的事情,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宦官都是皇权的延伸,至少在明朝是这样。我们列举一下明朝的有名的宦官,例如刘瑾,即使被称为“站皇帝”,但是明武宗的一声令下刘瑾顿时也就灰飞烟灭了。再来看九千岁的魏忠贤,即使在天启一朝胡作非为,权力滔天。但是一个新上来的崇祯皇帝也不需要太大的功夫就能灭掉他。可以看出,在明朝,那些权力滔天的宦官背后都是皇权的支持,没有了皇权,宦官的权力也就消失了。因此,即使嘉靖整日不上朝沉迷炼丹,他依然能在朝堂背后操作着大臣们,以严嵩来牵制文官,又不让文官集团太猖狂。而万历虽然也不上朝,但是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例如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国本之争等,都是由他主导的。所以说,在明朝,即使皇帝不上朝,但是皇帝也是管事的,毕竟为了享受权力,就要懂得保护权力。明朝皇帝都不是傻子,所以说无论政局如何变化,皇帝永远都能把权力攥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