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朝衰败的原因(上)

有一错觉 2023-07-02 17:00:52

明朝,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它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政权,可以说是承上启下,前有蒙古建立的元朝,后有满人建立的清。明(1368—1644),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共有16位皇帝,初期建都南京,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政变,迁都北京。

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中央集权再次加以提高

明朝初期朱元璋立李善长,徐达等为相,杨宪被诛后,胡惟庸谄媚,深得朱元璋欢心,因此被立为相,在多年后,骄纵跋扈,凡是参奏自己的直接扣留,手握大权,各大臣争相送古珍奇玩,珠宝玉器,数不胜数,于是更加膨胀,心坏异志,作威作福,结党营私。

1379年,占城国进贡,没有进行上报,有人便参奏将其告发,朱元璋大怒,诛杀胡惟庸,在其死后,有三万多人受到株连,包括刘善长在内,便下令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并且立下规定,后世之君王不得立丞相,臣子有奏请设立者,处以极刑,自此中国封建社会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结束,而胡惟庸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相权剥夺废除,君主的权力走向巅峰,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了君主专制,成为朱家一姓之天下,此次是封建帝王,为巩固政治权力做出的巨大改革,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和宋初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厂卫制度的设立与明朝后期的宦官乱政

朱元璋废除丞相两三年不久,设置锦衣卫,而后世皇帝明成祖朱棣设“东厂”,明宪宗朱见深设“西厂”,明武宗朱厚照设“内行厂”这些厂卫统一都是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构,负责监视大臣,百姓,不受法律的约束,这些厂卫迫害正直大臣,随意诬陷,残害百姓,但是各个特务机构间不断冲突,互相陷害,所以,有些机构只存在几年时间,就被裁撤。厂卫互相重叠,且都由司礼太监任厂督,厂卫,特务,太监相互勾结,无孔不入,又有如万历皇帝等几十年不上朝的,大臣见不到皇帝,只见宣旨太监冰冷的形象,久而久之,这些太监的权力扩大,与心怀不轨者互相勾结,便慢慢掌握了朝政,权力偏移到司礼监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特务代表皇帝,这些机构犹如毒瘤,蛀虫一点点的蚕食着日渐衰落的大明王朝。例如:著名的王振,魏忠贤等人,王振起初有张太皇太后,不能干预朝政,在其死后,他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互相攀附,明爆发瓦剌入侵,他又劝英宗亲征,后英宗被俘,全军覆没。魏忠贤是明末时期最为出名的太监。称为“九千岁”专断国政,排除异己。这些都是明朝时期的宦官乱政的典型,从一方面说是巩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帝的政治权力,弊大于利,加速政治腐败,军事扰乱,为明王朝的灭亡加速进程。

0 阅读:10

有一错觉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