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朝衰败的原因(下)

有一错觉 2023-07-03 12:26:12

一:重农抑商,遏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复存在,在明后期已经转变为闭关锁国,只有“朝贡贸易”得以保留,即只允许少量的外国人带商品进行贸易,交换,对外政策发生对立性的反转。在明朝得经商贸易上,食盐,铁器等一些都由国家专营,私自贩卖,一经发现,重罪处罚,明初期,进士出身的驸马都尉,贩私茶,从中谋取暴利,大臣报告给朱元璋,将其赐死,此后从商者更是有苛捐杂税,层层叠加,商人的利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所以,商业经济发展低迷,可历史的车轮毕竟是前进的,明朝的资本主义便被扼杀在摇篮里,此时的统治者还是抱着“农为本”的思想,踏步不前,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蓬勃发展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的一系列闭关锁国政策之下,使我们落后西方几百年之久。

我们由此可知,明朝初期的各种制度改革,已经不适合此时的世界变局,但是皇帝们的作为,宦官的乱象,封建社会正式走向下坡路,在这个发展创新的世界中,中国失去了迈进世界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倒退,进入晚期。 正是由于明朝的“重农抑商”,在13-16世纪左右,倭寇猖獗,主要劫掠走私,侵扰沿海城市的百姓,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嘉靖之前,由于日本进入战国时期,乱象丛生,而在嘉靖一朝,倭寇是由中国人统领的少量倭寇浪人,其中的成员大多是明朝的官商勾结,入侵。

可见其政治腐败,加上政策失误,军事力量也形同虚设,导致大量侵犯东南沿海城市,明朝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二:明中期的土木堡之战与北京保卫战

公元1449元,明接到也先率领瓦剌侵犯的消息,在太监王振(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是宦官乱政的典范)的相劝下,英宗朱祁镇亲征,这时的军中已经军备废弛,大多是没有经验不会打仗的功勋之后代,各方面实力已经大不如前,明朝的高低层有也先的内奸呼应,军中内部有人走私,贩卖重要火器给瓦剌使臣。内外因素之下,其实际作战能力大不如前,英宗对于大臣的谏言不予理会,执意亲征建立丰功伟绩,军务大事都由王振决定,王振不懂军事,明军连续失利,终于连翻战争后,在土木堡朱祁镇被俘,明军涣散,土崩瓦解,瓦剌军队在也先率领下,一路直奔北京城下,直逼北京,如若没有于谦等一系列大臣的坚持下,保卫北京,恐怕历史又要重演,又将现几百年前北宋的惨状—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三千多的贵族皇室遭到俘虏,城中的积蓄财宝为之一空。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第一次对外作战的失败,导致明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损失,英宗的刚愎自用,宠信宦官王振,军事,民事混乱不堪,也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开端,明的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可谓是致明由盛转衰的转折,文官集团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政治斗争更为激烈。起初,朱元璋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随着时代的潮流,明金贵的皇子皇孙只顾贪图享乐,没有能,并不是当初艰苦出身知百姓艰难的帝王了,只顾身处后宫炼丹,差点丧命宫女手下的朱厚熜(壬寅宫变),木工皇帝朱由检等,在最后崇祯的极力挽救下,明王朝病入膏肓,还是倒地不起,276年的明王朝一夕之间灰飞烟灭,流向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9

有一错觉

简介:每天都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