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姚文元一篇文章害死5人,其中一人曾任北京市副市长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2 03:18:39

1966年,姚文元写了一篇名为《评“三家村”》的文章,打响了“十年革命”的第一枪。

这篇文章一出,导致很多无辜忠良纷纷受整,仅仅是直接因为这篇文章而惨死的就有5人,间接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这里所说的“三家村”,即“三家村札记”,是1961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开设的一个专栏。

该专栏由邓拓、吴晗、廖沫沙合写,三人当时都是北京政府各机构的官员,其中吴晗任北京市副市长,廖沫沙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邓拓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

原本该专栏就是为了活跃气氛、提升杂志的质量开设的,其内容涉及读书治学、做人做事、从政打仗等,其内容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由于该专栏的文章内容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有启迪性,因此自开设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到了1966年的时候,“三家村札记”却遭到了批判,姚文元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评“三家村”》的文章,称该专栏是:

“反对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的一切,力图使干部、青年蜕化变质,全面地、彻头彻尾地实现资本主义复辟……”

总之,在姚文元的笔下,“三家村札记”被批得体无完肤,三位主力作者也是如此。

当然了,对于姚文元等人的行为,很多人都是心明眼亮的,大家都很清楚:他们的真实动机,其实就是将矛头指向邓、吴、廖三人身后的北京市党政系统。

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966年3月底,毛主席在与康生等人的谈话中,点名批评了“三家村札记”和邓拓的《燕山夜话》。

在这样的形势下,《北京日报》也被迫对“三家村”进行了批判,其言词之激烈,令人叹为观止。

在此期间,就有5人先后惨死于姚文元的这篇“妖文”之下。

其中第一个死于姚笔之下的,便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

1966年5月17日深夜,在经历了大量“莫须有”罪名的批判后,54岁的邓拓写好遗书,服安眠药自杀。

第二位死于姚笔之下的,是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8年秘书、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田家英。

1965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召集“五大秀才”,即陈伯达、田家英、胡绳、艾思奇、关锋召开会议,要他们每人为一本马列经典著作写序。

由于这一天毛主席的心情大好,于是便与几人谈论了很多,以至于所聊内容大大超过了写序的范围。

在此期间,毛主席谈到了《海瑞罢官》的问题,田家英在整理记录时,认为这段评论式的话不妥,与谈话主题无关,于是便自作主张将这句话删了。

其实,田家英完全是出于正气、正义而删的,结果却被江青和陈伯达抓住,将他安上了“篡改毛著”的罪名。

不久后,田家英被停职检查,赶出了中南海。

1966年5月23日,才华横溢的田家英在中南海永福堂毛泽东书房里自缢而亡,年仅44岁。

吴晗一家四口,有三口死于姚笔之下。

1966年夏,吴晗已经被关押起来,但对他的批判却没有停止,而且是越演越烈。

1968年4月,吴晗的妻子、著名历史学家袁震也被送进了劳改队,后双腿瘫痪,并于次年3月18日愤然离世。

1969年10月11日,就在妻子去世仅几个月后,吴晗被打得胸积瘀血惨死狱中,终年60岁。

在吴晗去世前,其头发已被拔光,死后骨灰也下落不明。

他的女儿吴小彦因受到牵连,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于1976年9月在狱中饮恨自尽。

1979年7月,北京市委为“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平反,邓拓、吴晗、廖沫沙得以恢复名誉。

田家英则于1980年正式得以平反昭雪。

相较于邓拓惨死狱中,吴晗家破人亡来说,廖沫沙的结局就要稍微好一些了。

廖沫沙虽然也曾受到长期关押、强制劳动,但在1979年平反后,他一直活到了1990年去世,享年83岁,是几人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

0 阅读:0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