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首任卫士长,后成开国上将,官至副国级,儿子也是上将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2 02:52:34

说起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李银桥。

他11岁参加八路军,20岁时就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先是担任周恩来的卫士,后调到毛主席身边,任卫士组组长、副卫士长、卫士长,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长达15年之久。

所以首先想到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其实,在李银桥之前,毛主席身边还有一位名气很大的卫士长,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他还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次授予的五十余名开国上将之一。

他就是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被世人誉为“禁卫上将”的——张宗逊将军。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1908年出生。

相对于当时我军很多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高级将领来说,张宗逊的家庭环境要稍微好一些,正因如此,张宗逊才得以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7岁进入私塾读书,12岁上小学,14岁进入到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就读。

在此期间,张宗逊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中国大地上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时年16岁的张宗逊积极投身革命,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转入中国共产党。

张宗逊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八军第三师第九团,任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干事兼2营政治指导员。

同年9月,张宗逊率部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当时,中央的起义计划是:各团由东向西发起攻击,目标是夺取长沙城。

然而,由于敌我双方军事实力悬殊,加上我起义部队指挥员大都缺乏实战经验,导致起义受挫,时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卢德铭壮烈牺牲。

战斗中,张宗逊英勇顽强、身先士卒,出色的完成的各项任务,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

起义失败后,张宗逊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秋收起义后,部队损失惨重,干部大都降职任用,张宗逊被调到特务连任副连长。

当时,特务连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保护毛主席和团部的安全,张宗逊亲率一个排,专门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任务。

因此,张宗逊实际成了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扩大,善于指挥作战和管理部队的张宗逊接连得到提拔,先后担任过红一军团第十二军36师师长、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第14师师长兼广昌警备司令。

此时的张宗逊,已然成长为红军中的一员著名战将了。

然而,这仅仅只是张宗逊军旅生涯的开端而已!

在这之后,他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作战、长征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7年1月,张宗逊迎来其军旅生涯的一次高峰,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

中央军委一局,也称‘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一局’,是军委指挥机关的一个综合部门,下设作战、文秘、警卫等多个单位,并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央能将这样的重要职位交给他,足以证明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宗逊出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率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取得了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

在这之后,张宗逊继续率军鏖战在各个抗日战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抗战胜利之初,中央军委组成晋绥野战军,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贺龙任司令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兼吕梁军区司令员、政委。

张宗逊的职位虽然经常在发生变化,但其工作的核心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那就是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当时的吕梁军区,位于晋西的吕梁山脉及其周围地区,与陕北隔黄河相对,不仅是晋绥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连接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根据地的枢纽。

从战略上看,这里就是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

所以,张宗逊坐镇吕梁,实际上就是兼负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重任。

解放战争初期,张宗逊历任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集宁、保卫延安等诸多战役。

1949年初,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张宗逊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西北军民,进行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5年9月,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这之后,他还荣任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标准的副国级干部。

1983年6月,从部队退下来后的张宗逊将军,还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建言献策。

1998年9月,张宗逊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值得一提的是,张宗逊将军是上将,他的儿子张又侠也是上将,一门两上将,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0 阅读:11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