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卫生部召开首届“全国肿瘤学术座谈会”,目的是交流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的学术成果
对mr深水此前的历史科普有所了解的你,一定记得这个时期整个中国医学学术风气都是歪的
“东风压倒西风”成为了一种政治态度,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研究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它是承担“复兴祖国医学”的一项政治任务
这种风气搁那个时候叫“政治正确”,搁今天就叫“学术不端”,包括“柳枝接骨”、“针刺麻醉”、“针刺治聋哑”、“卤碱疗法”都是这种学术风气下的产物,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想方设法的证明“西医行的——中医更行”
既然“中医更行”,这种全国性质的肿瘤学术交流就一定得体现出“中医更行”的证据来。于是会议开始前我们就组织了一个42人的中医药代表团,带着全国征集来的62篇中医药“有效治疗”肿瘤的“学术论文”上台交流了
因为整个风气都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这征集上来的62篇中医药治肿瘤的论文也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其内容放在今天看起来堪称医学奇迹,拿几个诺奖都是分分钟的事
当时有个说法叫“五信五不信”,就是在论证中医药治疗肿瘤过程中要秉持的研究态度
“五信”就是:信实践、信自己、信群众、信土法、信中医
“五部信”就是:不信书本、不信外国、不信专家、不信洋的、不信西医
这种带有明显预设立场的研究态度,你就知道其研究结果会有多奇葩
这次会议最终讨论出了一大度能“有效治疗”肿瘤的中药,什么“神农丸”、“消瘤丸”、“内消肿瘤丸”……
甚至还有类似跳大绳的“移疮挪病法”,就是将体内的肿瘤转移到体表,然后用刀割去……
但也并非一点靠谱的没有,例如当时有一种治疗肿瘤中药叫“癌灵”,其主要成分是朱砂、砒霜和蟾酥(蟾蜍的毒腺分泌物)
当时临床发现“癌灵”对白血病(当时称为血癌)有一定效果,当时并不清楚药用机理。可研究团队顺着这根线就一路走了下去,最终发现蟾酥并没有疗效,有效的是朱砂(汞)和砒霜(三氧化二砷)
之后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了,团队使用三氧化二砷+微量汞的方法制成了新药,“癌灵”升级成了“癌灵1号”
接着研究团队又把朱砂去了,只用三氧化二砷,“癌灵1号”就变成了著名的“砷剂”
2020 年 12 月 24 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敏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Cell 子刊《Cancer Cell》上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砷剂在治疗结构突变型 p53 癌症中的巨大的潜力
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款从中药而来,最终被认为能有效治疗肿瘤的药物
但也仅仅是这一款中药(现在已经是西药了)被认为是有效的,1959年那次肿瘤学术交流会议中的62篇被认为能“有效治疗”肿瘤的中药,在后期的临床试验阶段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医治癌?
这本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掺杂民族感情、爱国主义和政治立场等因素
“癌灵1号”的出现,证明中医的发展与振兴需要脚踏实地的在临床上踏实苦干,整天将“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挂在嘴边既救不了中医,也无法推动中医向前发展
与其预设立场认定中医一定能治癌,然后想方设法去找证据,不如回头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
为啥说学中医一定要学中医史?这不光是学古代史,近现代史也要学,起码你得知道今天我们的很多所谓“振兴中医的举动”早在几十年前就轰轰烈烈的搞过,然后失败的又是那么的彻底
掉进去的坑儿,就要想办法避免再掉进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