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副司令、副参谋长55年为何未授衔,而是56年补授中将、少将

朕侃过去 2025-01-04 19:24:38

1950年9月第二兵团机关改建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次年7月改称“装甲兵司令部”),统一指挥全军的装甲部队,装甲兵作为我军一个单独的兵种正式成立,由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担任司令员。

装甲兵成立之初未设政委,由向仲华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设副司令员一位,由聂鹤亭担任,张文舟、钟人仿先后出任装甲兵参谋长,副参谋长则有黄鹄显、邓家泰二人。

1955年9月全军首批授衔,装甲兵系统共授予了大将1人,中将1人,少将20人;其中装甲兵副司令员聂鹤亭与副参谋长黄鹄显未能参加首批授衔,直到1956年二人才分别补授中将、少将,这是为何呢?

聂鹤亭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早,1926年便在叶挺独立团担任了排长,后又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时聂鹤亭便已担任了连长,而装甲兵首任司令员许光达此时仅担任排长,可以说聂鹤亭的资历非常老。

同时其职务也并不低,三大时期曾长期担任参谋长,特别是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红4军参谋长(政委罗瑞卿大将)、红1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司令员彭德怀元帅),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又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司令员聂荣臻元帅)、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司令员林彪元帅)、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司令员林彪元帅)。

而到了建国后,聂鹤亭则主要出任军兵种副司令员,先后担任了装甲兵、工程兵副司令员,正是由于聂鹤亭资历老、职务高,有部分人便认为聂鹤亭1955年因觉得中将军衔太低了,闹了情绪,所以授衔暂缓,直到1956年才补授中将,事情真是这样吗?

在《罗荣桓传》中曾提到过有一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开国中将,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同时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负责授衔工作的罗荣恒元帅曾亲自找他谈话,批评了他的错误,后经过综合分析考虑,最终还是决定授予其中将军衔。

参加南昌起义的开国中将有6位,虽说没有指名道姓是谁,但结合这6位开国中将的经历,可以看出说的正是聂鹤亭,所以说真正的原因还是《罗荣桓传》中提到的两点原因。

黄鹄显是在1931年参加的红军,参加红军的次年便被选调到彭杨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黄鹄显成为了中央红军的一位连级干部,先后出任连指导员、连长,后更是被调往红军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黄鹄显被调往红四方面军总部担任作战科长,后又出任了红30军参谋长,并参加了西征,在西征中不幸被俘,经上级积极营救获释,抗战时期曾担任朱德警卫团(即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49年全军统编后,曾担任第134师师长。

建国后不久,黄鹄显调往新组建的坦克第一师担任师长,成为了装甲兵系统的一员,并参加了抗美援朝,自此黄鹄显长期在装甲兵任职,先后担任了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1955年黄鹄显因为在西征被俘那段经历的审查问题,授衔耽搁了,在次年才补授少将。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