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不一般,人道“青龙无春年,4人要躲春”,到底该怎么躲?

令志说娱乐 2024-02-10 21:35:37

都说2024年是相当特殊的一年,是“青龙无春年”。很多老人会特意告诫小辈,“青龙无春年,4人要躲春”,千万别忘了“躲春”,这会影响你一年的气运。

什么是青龙年?

众所周知,按农历算,今年正值甲辰年——天干是甲,地支是辰,生肖是龙。

古人崇尚五行学说,将金木水火土与天干地支、四时物候、中医理论等传统民俗文化勾连,形成了一套庞杂的对照图谱。

比如甲,属性为五行之中的“木”,木代表五色之中的“青”,搭配上生肖龙年,所以甲辰年又称为青龙年。

什么是无春年?

无春年,顾名思义,就是今年农历没有立春这一天了。

按阳历算,2024年的立春时间是2004年的2月4日;而按照阴历算,2024年的立春时间是腊月二十五,仍属于2023年的范畴。

因此,在阴历时间的2024年中,这一整年都没有立春节气,所以被称为“无春年”。

关于无春年,民间流传了很多中说法。

比如“两头不见春,树皮剥到根”,认为当年将有灾荒,是大凶之兆。

又比如“寡年无春,不宜结婚”,认为这一年寡妇无法成就婚姻。

后者的说法,在民间颇为盛传。

古时候,人们把“无春年”称为“盲年”“盲春”“无春”“哑年”“寡妇年”,盛传这一年寡妇不能结婚,出嫁的女儿也不能回老家,若有孕妇生了小孩也会是哑巴。

但这些习俗其实没有科学依据的。

古人观念中,春夏秋冬遵循着一套特有的阴阳法则。

就像那句经典的《动物世界》台词:“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春天是人们理想中的交媾、生育的季节。

在四季中,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

春为少阳,木主繁殖。

但是,如果一年之中没有了“立春”,就如同这一年也失去了阳气。

阴阳不谐,无法生育。

只剩孤阴,犹如女人丧失配偶,就会让人联想到“寡妇”。

但以上,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衍生说法。

说白了,无春年就是闰年,没有那么多穿凿附会的含义,也并不是多么罕见的年份。

比如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都没有立春。

所以,“无春年”是一个非常正常且常见的历法现象。

那么为啥要躲春?

在干支纪元中,立春为岁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

这样一个象征着欣欣向荣的节气,为什么要躲避它呢?

这其实是古人的养生之道。

坊间有言:“立夏三不做,财广人兴旺;秋分五不做,一年病不沾。”在季节轮换的重要时刻,人们会避开做一些事情,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迎接新的一季来临。

关于躲春,有三种说法。

一是躲病。

立春,作为一年岁首,也是冷暖气流交接之时,冬季阴寒的气流尚未彻底消散,春天的暖湿气流则略显弱势。

在古代,富贵人家会提前为了躲避春寒预备下衣物、饮食和居住的暖房。然而家境相对窘迫、没有御寒措施的贫苦人家,则会特地避开这一天,避免见客、看病、理发、搬迁之类耗费体力的事宜,以免病气入体。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立春时节气候变化容易影响免疫力,生气、犯愁、上火都会诱发病因。

所以“躲春”也是躲病,在一年之初给身体开个好头,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二是躲太岁。

另有一种说法,是从星辰崇拜的角度出发,说立春日是迎太岁的日子。

这里的“太岁”指的是天空中的“老星”,又称“木星”。

太岁源于天体崇拜,沿用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是道教著名年神之一,主宰黎民百姓的一年祸福、全年运程。

太岁并不是1个神,有60位,依据当年的干支属性,分别在六十甲子轮值,为值年太岁。

例如2024年是“甲辰年”,“值年太岁”就是甲辰太岁李诚将军。

“本命太岁”就是出生那年的干支属性甲子神。例如2024年出生的小孩,这一年他的值年太岁和本命太岁都会是李诚将军。

躲太岁也有两种情况。

⑴方位。

古人认为,每年太岁所在的方位就是凶位,不宜在此方向动土施工、兴建房屋,同时要注意大门开启方向,否则容易招惹是非、身体出现疾病。

⑵生肖相冲。

古人认为,每一年都会有特定的生肖与太岁(值年太岁)相冲、相害、相刑、相破。

为了祛除这种负面影响,就需要“躲春”,以保佑一年平安顺遂。

三是躲“气”。

立春作为年运交接的重要时刻,也是气场最混乱动荡的时候。

不过这个“气”并非气流,而是生气、喜气、旺气、衰气、晦气……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气场,容易对身弱、敏感的人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立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哪4类人需要躲春?

1、犯太岁的人

在2024年甲辰年,与辰龙有刑、冲、破、害关系的生肖有4个,分别是:龙、狗、牛、兔。

属龙的,今年是本命年,就与“值年太岁”相刑(相互制约),这一年主伤害、容易破财、感情受困。

属狗的与“值年太岁”相冲(相互对立),这一年主凶险、运势不错、但易损财、容易受伤。

属牛的与“值年太岁”相破(相互削弱),这一年主工作、生活中要提防小人扰乱计划、容易破财。

属兔的与“值年太岁”相害(相互伤害),这一年主疾病,要注意保管好财物、远离生活中的小人、事业也可能陷入瓶颈。

2、年龄逢“九”的人

在古人观念里,9是地位最高的数字,通常代指帝王的至尊地位。而太岁神素有“年中天子”之称,尊贵无匹,不可轻易冒犯。

因此,年龄里有数字9的人,如19、29、39……也会为此避讳,害怕冲撞了太岁神。

3、年龄逢“暗九”的人

老话说:“明七暗九,坎年大关口”。说年龄逢“暗九”的人容易遇到灾祸。

暗九就是年龄能被九整除的人,18、27、36……

这个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9是最“盛”最“满”之数,人逢暗九,恐怕会水满则溢、盛极而衰。

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安慰。

4、回娘家的已婚女子

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就有一项习俗,在立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得住在娘家。

不过,随着时代变化,现在对于这方面就没有那么讲究,出嫁的女儿只要在立春当天“太岁交接”的那几个小时里不在娘家就行。

躲春的时间?

2024年立春时间(农历2023年腊月廿五)是2024年2月4日16时26分53秒开始。

这个时间点,即2023年癸卯岁君皮时大将军与2024年甲辰岁君李诚大将军的交接时间,一般只需要两个小时(一个时辰)。

但是太岁来无影去无踪,时间不一定把握得那么精确。

所以关于躲春的具体时间,一般都会尽力拉长。

尤其是子时(前一天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也是重点“躲春”时间。

具体要躲多长呢?

网上有很多说法,种种不一。

最早从3日的晚上11点开始,最晚到4号的晚上9点。

幸好当天是周末,也给了大家全天“躲春”的客观条件。

接下来就回归正题,介绍一些“躲春”的传统做法:

1、避免外出

传统民俗中,“躲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避免外出,减少和人的交流,减少室外活动。

在现代社会,线上交流可能比线下交流还要频繁,所以建议这一天也尽量少看手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或者娱乐活动。

比如在家中,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在去年的总结复盘基础上,做一个新年计划;或者在厨房研究一个新的菜谱;创作一幅新画……

但需要减少与家人交谈的频率,也不要聚众喝酒、看电视等,实在不行也可以睡觉。

2、不见“三光”

“三光”是指星光、月光、太阳光。

民俗文化里,躲春期间需要拉上窗帘,关闭门窗,不能见一点自然光,但可以在室内开灯看书。

不过,理想情况中,“躲春”时期最好是一人独处。

但要是那几个小时里,一定有需要外出或者和人交流的事情要做呢?

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如果一定要脱离独处环境,那就要重点避开以下几项。

3、不宜迁居搬新家

“躲春”的本意,就是为了维系室内气场的平衡稳定。搬迁新家这件事,属于最扰乱气场的举动。

而且人天性喜欢熟悉的环境,搬新家后,一时间或许会有另起炉灶、开阔视野的新鲜感,但是终究缺乏一个足够熟悉环境的适应期。

如果实在要在那一天搬家,也要提前规划好搬家路线和搬家时间,尽可能避开人群搬家,在白天搞定所有工作。

如果东西实在太多,建议多次搬家,以避免身体过分劳累,减少遇到意外事件的概率。

4、避免病人上门

对于流年犯太岁的人来说,尽量不要让外客上门造访,尤其是有些不舒服小感冒的客人。

虽然访客贺年是好心好意,但是对于那些年长体弱的亲友,还是尽量建议他们避开这天,以避免出门劳累或者撞风遇寒导致生病。

5、佩戴吉祥物

吉祥物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完全看个人爱好,主要图个喜气。

如果是本命年,就可以穿戴红色衣物或者红色首饰,家里也可以购买水仙、大花蕙兰等贺岁年花,作为家居的装饰点缀。

6、防春病

立春时节,春寒未退,气候时而干燥,时而湿润。加上路上返乡探亲车流激增,空气质量随之下降,正是慢性咽炎、肺炎的高发时期。

建议还是少吃生冷、上火的食物,多吃顺气、滋补的食物,比如萝卜、面食、荠菜、桑叶枇杷茶等等。

7、尽可能不说负面词汇

立春当天,尽量避免与有旧怨的亲友和那些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人交流。

语言能够塑造人的情感认知和思维模式。

对于极其注重仪式感的国人而言,在一年之初,尽量少说负面的话,多说吉祥话,也是对这一年的美好祝愿。

8、避免做出重要决定

如果在这一天,涉及结婚、购房、选学校、找工作这类很重要的人生决定时,延迟决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在现代社会,人生变动也不可能真的取决于一个年份的好坏。如果不愿意遵循这种传统习俗也很正常,一切随心出发即可~

除了“躲春”,立春还能干什么?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对于我们国家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种植的重要季节。黎民百姓以食为天,一天到头最渴望的,无非是五谷丰登、春生秋藏。

立春,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人们美好祈愿的节气。

因此,历朝历代也衍生出许多有意思的节日民俗。

⑴迎春神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在周代,官方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

此后,迎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就离不开祭春神、祭太岁。

相传太皞,即伏羲氏,是司春之神;但后世似乎更加崇尚作为木神的句(gōu)芒。而太岁为值岁之神,掌管人间一年福祸,所以民间也会对其进行祭祀。

民间迎神时,常常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扭秧歌、咬春饼等表演活动。

百姓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⑵鞭春牛

迎春之后,就是立春日。

鞭春牛,也叫鞭土牛,是立春这一天的重要保留节目。

山东民间,执鞭人会特意把土牛打碎,让人们争抢象征吉祥的牛头,谓之抢春。

而各地年画中,也会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这些习俗,都是意在催促人们:耕种土地的时候已到,莫误大好春光!

⑶咬春

立春之日,除了打春牛这类表演活动,也衍生出了相应的食俗文化。

咬春是指立春日的一系列节令食品:春卷、春饼、春盘、萝卜、五辛盘等等。

春卷主要是素春卷,卷的是胡萝卜丝、白萝卜丝、莴笋丝、绿豆芽之类的时令蔬菜。

春饼、春盘的构成则更加丰富。《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饼。”

萝卜,可以解困、通气,也是立春常见的时令美食。

五辛盘,顾名思义,是用葱、蒜、椒、姜、芥等五种辛辣调料调和而成,主要作为用餐时的调味盘。

⑷“躲春”避太岁

前面也提到过,古代躲春,主要是为了避让值年太岁。

据《宁乡县志》记载:“立春……多按时刻燃香烛,奉迎太岁。间有听星士言年命冲犯岁君,或行运冲犯者,是日杜门不出,谓之‘躲春’。”

传说中,六十甲子太岁神的首领殷郊,是商纣王之子,生来就是一块圆不留丢的肉球,又被称为肉灵芝。

每年太岁神都会处于一个固定方位,倘若对其大兴土木,就会挖到一个会动的肉球。

传闻中,这肉球有两层功效:一是长生不死,二是自带诅咒。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中,就记载了一桩奇闻:莱州即墨(今山东省)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兄弟三人素来心壮胆大,从不信什么太岁禁忌。民间传闻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他们就在院子里,依照值年太岁所在方位,特意去刨了一个坑。

这一挖,就挖出一个吓破兄弟三人心肝的东西——一团会蠕动的肉球,见风就长,见光就跑。兄弟三人胆战心惊之际,相掩土把它埋回去,却为时晚矣。

最终,肉球大到挤满了整座庭院,而王家兄弟也得了暴病而死。

可见当时人们对“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一说法的信同,民间为此还衍生了一个习俗——立春以后的一连五个戊日都不能动土。

《宁乡县志》载:“自后逢戊日,家家辍土锄不动土,谓之‘禁戊’,五戊皆然。或谓戊为阳,土其数为五,木主事则土休囚,故于春首禁五戊以培之,亦通。”

结语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躲春,不仅是对身体上的保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呵护和传承。

无论大家对“躲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保持积极心态、实干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让一个年份的吉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0 阅读:1

令志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