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芳,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中并不起眼,但他的一次背叛,却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作为刘备的“二舅哥”,麋芳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投敌卖国,亲手毁掉刘备的大业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麋家在徐州是有名的豪族,家底雄厚。陶谦去世后,麋家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刘备,全力支持他成为新的徐州之主。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刻,麋家更是倾尽家财,为其招兵买马、购置军需物资,这一举动堪称雪中送炭,让刘备的势力得以维持,没有彻底垮台。
不仅如此,麋家兄弟还将妹妹嫁给刘备为正妻,即糜夫人。此时的麋家,无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期望刘备能以徐州为根基,成就一番大业,而麋家也将因此成为大汉第三帝国历史上的顶级世家,就如同东汉的耿衍家族一样,与国同休。
然而,事与愿违,刘备最终在徐州之战中失败,狼狈逃离,麋家兄弟也随之离开家族的根基之地。这对麋家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此前的大量投入似乎付诸东流,家族的发展前景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此后,刘备在创业过程中历经坎坷,虽然麋竺作为原始股东一直跟随左右,但等到刘备占据益州时,麋家手中的“原始股”已经所剩无几。而且,糜夫人早在赤壁之战前可能就去世了,更为关键的是,她没有留下子嗣,这使得麋家在未来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利益保障受到了严重影响。
刘备对麋家兄弟其实还算不错,麋竺被封为安汉将军,待遇甚至高于诸葛亮。麋芳也担任了南郡太守,在刘备控制的荆州地盘内,南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郡,在刘备入蜀后,如果说关羽是荆州的第一负责人,那么麋芳就是第二负责人。
但实际上,这种回报与麋家早期的付出相比,显得不成比例,这让麋芳内心逐渐产生了不平衡感。
在襄樊之战期间,麋芳与关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没能及时提供足够的粮草,关羽扬言回去后要收拾他。作为顶头上司的关羽,经常看不上麋芳,这让麋芳觉得备受屈辱和不忿,在蜀汉集团内部的处境愈发艰难。
《三国志》关羽传记中记载,关二爷因粮草问题扬言处罚麋芳,导致麋芳心灰意冷,直接投奔了东吴,在吕蒙白衣渡江之后,他就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
《吴书》则称,麋芳本打算坚持抵抗,但吕蒙把长江以南公安地区的负责人傅士仁带到了江陵城外,麋芳得知长江以南的荆州已被吕蒙完全占领,考虑到关羽的性格,即便自己挡住吕蒙,事后也可能会被处罚,再加上江陵城内军队不多,为了保全自己和百姓,只能无奈打开城门投降。
《吴录》记载,之前麋芳在江陵管事时,城内曾发生一场大火,烧了不少军械和补给,关羽因此非常愤怒,要处罚他。孙权趁机联系麋芳,等到吕蒙打过去时,麋芳就直接开城投降了。
无论麋芳投降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其结果是吕蒙轻易占领了南郡,断了关二爷的后路,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这一事件对蜀汉的影响极其深远,使得蜀汉失去了荆州这一重要战略要地,也损失了关羽等重要将领,极大地削弱了蜀汉的实力,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
麋芳的背叛看似是个人的一时之举,实则是蜀汉政权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从麋家的角度来看,曾经在徐州时期,麋家倾尽家财资助刘备,彼时刘备势微,麋家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刘备对麋家也极为倚重,麋芳更是身居高位。
然而,随着蜀汉集团的不断壮大,各方势力逐渐涌入,益州本土势力、荆州旧部等相互交织。麋家作为早期跟随刘备的势力,在新的权力格局下,未能及时找准定位,地位逐渐变得尴尬。
麋芳与关羽的矛盾更是将他推向了背叛的边缘。关羽性格高傲,对麋芳多有轻视,在日常相处和军事协作中,常常让麋芳下不来台。
而对自身前途的担忧则是麋芳背叛的直接导火索。麋芳深知一旦荆州有失,以关羽对他的态度,自己必将受到严惩。在东吴吕蒙的诱降下,他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背叛蜀汉,献出南郡。
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际关系中,个人的选择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选择又可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你认为麋芳的背叛是个人的选择还是历史的必然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