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国之君能善于听取臣子意见这是贤,而作为臣而言为君效命这是忠,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双方的关系同时也充满着变数,君可以杀死臣,这是君主所拥有的权力,同样臣也可以废掉君,这样的臣,称作权臣。
权臣拥有天子级别的权力,往往这个时候的皇帝只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比如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曹操,亦或如篡唐自立的权臣朱温。这些人随时可以取代天子而自立,差的只是一个合理的借口。作为皇帝,显然是不满意这些权臣把持朝政的,所以历来皇帝与权臣双方都会争斗个你死我活,鲜有和谐共处的时候。
孙休是东吴时期的第三位皇帝,孙休能够当上皇帝,离不开权臣孙綝[chēn]的帮助。孙綝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孙綝执政期间残暴嗜杀,与第二位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孙綝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废黜了皇帝孙亮,转而迎接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上位后孙綝更是大权独揽,进居丞相,加领荆州牧。
孙休虽说依靠孙綝当上皇帝,但孙休却对孙綝时刻提防,毕竟孙亮的例子就在眼前。有次孙綝给孙休进献牛酒,孙休怕孙綝在酒中下毒就没有接受,孙休的行为让孙綝很不舒服。于是在与左将军张布的一次宴席上,出言向张布抱怨,说原本以为孙休是一位贤能的人,我才会迎立他当皇帝,如今我给他送礼他却不收,分明是把我拿一个普通臣子对待,看来我要重新考虑皇帝的人选了。
宴席散去之后,张布对孙休说了此事,孙休很是担忧,怕重蹈孙亮的覆辙。于是孙休先想办法稳住孙綝,不仅给予了孙綝很多赏赐,又提拔了孙綝弟弟孙恩为侍中,允许孙恩与孙綝一起批阅文书。做完这些后,孙休又私下找到左将军张布,寻求解决办法,张布与丁奉商量决定在腊八祭这天宴请孙綝,并趁机除掉他。
孙休突如其来的关切,让孙綝摸不着头脑,同时也心生警觉。就在腊八祭这天,孙休邀请孙綝前来赴宴,孙綝害怕有诈于是假装称病拒绝了孙休,孙休又命十几位使者前去邀请,孙綝没法拒绝只能赴宴。临走之前,孙綝和家中约定,一会宴会开始时在家中放火,这样就能找理由提前离开。
孙綝赴宴没一会就看到家中火光,于是主动和孙休说家中失火,要提前离开返回家中,孙休哪里会放走他,于是拒绝了孙綝的请求。孙綝越发不安,就想强行离开,没成想刚要走,孙休就命左右上去擒拿住了他,绑得严严实实。孙綝得知今天已经无法安然离开,于是只能跪求孙休饶他一命,但孙休很坚决,命人把孙綝推出去斩首。
孙綝死后,孙休又命人将其三族也全部诛杀,并把孙綝从族谱之中除名,显然是恨到了极点。这场皇帝与权臣的争斗,最终以皇帝取得胜利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