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古韵:“醉观天地宽,闲步觉光阴悠。”
众多步入晚年的长者,在卸下工作的重担之后,往往会感到时光仿佛拉长,一日如数日般难熬,充满了无尽的寂寥与无聊。
为了排遣这漫长的空闲,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寻找各种机会,让自己重新投入到忙碌的怀抱中。
然而,稍有不慎,便可能从一个困扰的泥潭,跌入另一个困境的漩涡。
要想在晚年生活中享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须努力成为一个“不闲”之人,有所作为也有所不为,有所追求也有所放弃,如此方能在余生的岁月里,悠然自得,福祉长存。

01 不说闲话,沉默是福。
在古人的智慧结晶《格言联壁》中,有这样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不仅是行为的准则,更是一种深邃的修养。
自古以来,谨言慎行被视为一种美德。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往往容易在言辞中失误。若是无意中触及他人的痛处,可能会引发对方的怒火,甚至激发无端的是非。
当我们在言谈中过多地涉及自家琐事,原本的分享可能逐渐演变为抱怨和吐槽,这不仅可能暴露家庭隐私,更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消耗。
在邻里间,一位老太太常常抱怨自己的儿媳。她指责儿媳工作不努力,挥霍无度,对孙子的照顾也疏忽大意。不久,这些话语在小区的其他老人之间传开了。某日,儿媳在麻将馆意外听到了大家的议论。
当她回到家,面对老太太时,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在现实生活中,激烈的唇枪舌战实属不必要的。虽然古典小说中不乏“舌战群儒”的精彩典故,但那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创作,并不适合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应避免模仿。
闲话,往往包含着不知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的内容,最好的做法是选择沉默。
退休的老人,少言寡语,这是一种成熟的风度,是对周围一切的一种包容与理解。他们选择用更温和的方式去润色自己的言辞,用近义词的替换,让话语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他们的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传递善意,而不是引发争端。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们的文章独具匠心,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温度。
02 不管闲事,冷淡是福。
在知乎的一篇帖子中,一位初三的学生倾吐了自己的苦楚。
他的母亲对他的日常生活,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管理。每当他去上补习班,疲惫不堪想要稍作休息时,母亲竟然会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
尽管他的学业成绩在稳步提升,但母亲的期望总是无止境,对此她还严格限制了儿子的零花钱。
无论他走到哪里,母亲总是要盘问对方的情况,仿佛不把对方家庭的所有细节了解清楚就心有不甘。他试图拉着母亲前行,但她却纹丝不动。
在学校,他与同学们的关系,母亲了如指掌,甚至还会对他们的行为指指点点。
母亲总是宣称:“你是我儿子,我想怎么管你就怎么管。”
显然,这位母亲缺乏应有的边界感。
作家周国平曾经深刻地指出:“所有的交往都存在无法逾越的底线,而所有的困扰与冲突,皆源于试图突破这层底线。”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各自管理自己的生活。
在与外界的交往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常常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客位”的心态,这也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准则相契合。
退休之后,你真的无法掌控整个世界,即便是小区里的琐事,你也无力管辖,也不该过多干预。
哪家迎娶新媳妇,谁需要人牵线搭桥,哪家孩子需要辅导,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情,与你并无太多瓜葛。
03 不生闲气,心静是福。
在《文子·上义》中,古圣先贤曾言:“自古至今,无人能完美无瑕地行遍所有道路,因此君子不强求他人十全十美。”
人们为何会愤怒?多半是因为他人的言行触动了自己的不满之情,从而升起责备之心。
举例来说,假设一位儿媳参加某个活动,其装扮别出心裁。作为公公的你,目睹此景,心中不禁感到不适,认为儿媳过于造作。
当你开始责备儿媳时,她却回应道:“我乐意如此。”
此时,你或许会感到愤怒,认为儿媳的态度傲慢,语气无礼,装扮更是不堪入目。这一切都成为了你责备的“借口”。
你所目见的种种,即刻在你的内心掀起涟漪,这是极为可惧的。你越是在意的事物越多,内心的烦忧也就越重,使得你的心境总是沉甸甸。
古语有云:“人心原本纯洁无瑕,心灵宁静自然明净。”
做人应如水晶般清澈透明,任何事物都能映入心内,但又能迅速放下。就如同微风轻轻掠过心田,却不留下一丝痕迹。
愤怒是一日的损耗,而欢愉则是赢得一日。
退休之后的光阴无比宝贵,它们不应该被用来生气。应当欢欢乐乐地度过,将一切视为平常,让每一天都过得顺遂如意,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04 不捡闲物,干净是福。
如果说,无法割舍任何物品,对家庭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那么,无选择地捡拾一切,则无疑是更为沉重的负担。
有一部分退休的长者,虽然手头并不拮据,却依旧每日穿梭于垃圾桶之间,将那些可能派得上用场或能变卖换钱的物品一一拾回。
想象一下,当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又有谁能感到舒适呢?尤其是当老人与子女同住,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子女感到不满,甚至引发激烈的争执。
若家庭中有孩子,他们在垃圾堆中搜寻玩具,这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一旦被儿媳或女婿发现,很可能会招致一顿责骂,进而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保持生活的纯净与整洁,本身就是一种福分。
退休的长者应该这样思考,在繁华的都市中,还有许多来自农村、生活困窘的长者,他们翻捡垃圾桶,实属无奈。我们应当理解他们的处境,或是将家中的废品赠予他们,这也是一种积累善行的表现。
整理好家庭环境,不让污秽之物入侵,这不仅维护了家庭的和谐气氛,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或许退休的长者会感到困惑,既然闲暇不宜做无谓之事,那么究竟该做些什么呢?如何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呢?
实际上,生活中充满了有意义的事情等待我们去探索。当然,我们需要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跟从他人,故意让自己忙碌。
可以考虑进入老年大学,与同龄人一同学习新知识,重温少年时代的读书乐趣。
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钓鱼、打门球、跳舞、唱歌或阅读,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踏上旅程,沿途欣赏美景,拍摄短视频,传递生活中的美好。
可以发挥余热,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例如,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或是前往偏远山区支教。
真正的悠闲,并非空洞无物,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忙碌与休息之间找到平衡,并因此感到愉悦与崇高。
真正的悠闲,犹如一首诗篇,其中描绘了“约友不至夜半时分,独自敲棋子,落下的声音在灯花中显得格外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