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对赌
什么是最残酷、残忍的冬天?不是气温低到零下40度,而是你被曾经支持、信任、投资你的人背刺。
2024年的第四季度,从2019年投资以来五年投资担保时间触发,凡是当初融资CEO用个人信用担保回购的条款,按时间轴均被触发。
大部分在疫情前融资的创业公司及CEO业绩对赌失败,依照融资中的回购条款,他们需要个人回购VC手中大部分或者全部的股权。
如果无法回购,则构成违约。
尽管中国证监会三令五申,将股权对赌视为无效。但在庞大的创业者圈子和板下市场这片江湖,“KPI对赌”及其附属的担保回购条款,是VC行业不可或缺的潜规则。
创业者想尽办法利用,指望能赢过机构,当然这并不多见。
VC机构也不会放弃,在条款中埋下无数钉子。不指望执行,执行便是双输,只希望多一份保障。
2024年冬天到2025年的1月份,VC行业为期5年的对赌整批次落幕,个人回购触发,不愿意被回顾、被提及的条款要执行了。
创业圈人性残酷的一幕揭开。
北丐东邪
融资圈就是一个江湖,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心术。
2024年年底涌动的起诉潮,按地域东南西北分成四大流派,各有代表性的机构。
京圈代表机构为“北丐”,为知名投资机构,创始人本身是中国排名前十大的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X。
该机构2022年以来,第八期美元融资消息迟迟没有公布,外界怀疑该机构美元后续资金无法顺利到账,“没有子弹了”。
机构第七期美元就有点问题的。号称融资4亿美元,最后靠着过去投资的公司帮忙,截止期才勉强到账了3.99亿美元,也是呈现后继无力。
X过去几年成绩较好,有点飘,热衷于打德州,输赢数目还比较大。
京圈传言,创业者如果想融资,就去牌桌上找X。
几轮牌打下来,甭管牌技好不好,故意输给X几万元钱,搏得X老师
一笑,和该机构会谈的门就开了。
这样运作,成绩会好吗?
好案子的CEO,多数都是立身正派,谁会和你这样谈?
因此X被LP评论为“坏案子没有踢掉,好案子又没有吃到合适的份额”。


整个2024年才三个IPO案例,多数只投了天使和早期。
2023年IPO数量则为零,故在融资路演上屡被质询。
团队嘴巴也很老,爆出了融资冷门,没有大牌的LP支持他家。
该天使投资人一方面隐身幕后,一方面整理手上投资案,试图回血。他要求创业者执行个人回购条款,没想到90%的CEO都拒绝了他。
该天使投资人一方面隐身幕后,一方面整理手上投资案,试图回血。他要求创业者执行个人回购条款,没想到90%的CEO都拒绝了他。
当初拿钱时候可不是这副嘴脸啊。X一怒之下,机构法务机器开动,一次性在北京地面批量起诉三十多宗项目回购。
签署投资协议时候,法院地址都写了机构有把握的地区法院,否则不投。这条还是守住了。
杭州投资圈出现“东邪”,投资人W批量起诉项目回购。
首先排除卫哲。嘉御资本年底有和创业者协商担保回购,但没有批量起诉。
第二个人选,W被怀疑是杭州原质资本的创始人吴宗方。
吴宗方在创投界有“晓明哥”的称号,他领导的原质资本创立于2015年,由爱学贷、老阿里人和知名天使投资人共同发起成立,主要关注大学生创业。
吴宗方和原质资本也没有批量起诉行为。
第三位,W是不是梅花资本的实控人吴世春?
据了解,梅花创投的实控人吴世春并没有在起诉创业者或他投资的公司CEO。相反,是梅花创投的LP(有限合伙人)苏女士向梅花创投及其实控人吴世春发出了律师函。
苏女士曾是梅花创投的个人LP,她指控吴世春没有允许她提出的相关请求且微信拉黑了她。苏女士的诉求是与梅花创投进行正面沟通,而不是现在的拒绝交流。
还真够乱的。
南帝西毒
“北丐”和“东邪”都不是最辣手的,最怕遇到“南帝”和“西毒”。
前两者都是私募机构和个人,亏得起,怎么都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
后二者都是国资,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不容有失。这条规则一来,谁也扛不住,创业者基本都跪了。
“南帝”深创投,绝对的投资界王者、国资投资机构皇帝。
据公开消息,从2023年5月9日至2024年7月23日,深创投密集向被投企业提起回购诉讼,共达38起批量诉讼,涉及半导体、网游、软件、智能硬件、机器人等多个项目。
深创投方面解释,这些诉讼多数由业绩对赌或上市对赌失败触发,也有个别项目因严重损害股东权益的情形而触发回购权。
“当年签署时候,就是看在个人连带无限责任,才投的。”
机构是有了保障,个人可惨了。
38宗中的31个案例,深创投和被投公司、融资个人因回购纠纷走到诉讼阶段。



深创投的行为只是创投圈的冰山一角,不少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退出压力,执行5年期对赌失败不容忍条款,都在启动类似诉讼。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较为活跃的主流国有资本方,不少基金的封闭期都在8年左右,LP要求撤资或赎回,GP面临业绩压力,都在寻求法律途径要求创业者执行回购股份条款。
美元LP不再接受募资,国内IPO又受阻,赎回渠道不通畅,大量资本方堆积在板下资产,要求成立S基金托底、伞形基金的呼声越来越高,深创投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西毒”川创投,本来是业内默默无闻的新晋机构,却因为冒险投资了锤子手机而跃上行业C位。
川创投执行回购条件,成也锤子败也锤子,起诉也是因为锤子和罗永浩。
双方在法律仲裁调解下,签署了罗永浩个人赔偿的和解协议,这才有了老罗直播,一年赚6个亿来还债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罗永浩怕的是国资,不怕私人机构和个人。所以,在一众投资失败、本金都保不住的机构中,川创投是唯一全身而退的,不得不说国资旗号威力巨大。

2024年,川创投背后的大LP四川省教育基金要求赎回,川创投只能执行项目回购。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批量起诉了20多宗项目回购,要求CEO个人回购。
执行不了的个人将遭遇三重“追杀”:
1、董事会其他股东追诉:
川创投只是董事会的小股东,本来就投得不多。可它第一家起诉CEO,其他股东,例如大股东不甘心潜在利益受损,也跟着起诉CEO个人。
2、银行抽贷:
很多创业公司当年融资成功了,花好稻好,根据扶持政策,有知名投资机构入驻可以配比一部分银行资金。
可好的时候是很好,坏的时候各自跑,你和银行永远只是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银行从风控后台上发现你被股东起诉了,立马要求抽贷。公司账目被冻结,日常运作受阻。
3、个人破产清算难:
上述两重困境后,一般CEO已经个人抵房抵车去还款了,还不够,就只能申请个人破产。但中国破产法是不齐全的,无法保护破产人利益。
那就是长期僵持,非常折磨人。
有个被执行回购宣布破产的创业者问我借500元,说是去睡在广州地道,很多人都选择这条路。
他后悔当年签约,“个人回购”这条不该签。“假如懂的话,应该写‘第三方回购’。至少有个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