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方修改芯片规则,导致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运作受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本土的芯片产业链。中国毫无疑问的在先进半导体领域展开布局,继华为麒麟芯片断供之后,基于国产供应链的麒麟芯片重新投入市场,也给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上了一针“强心针”。
近期,在荷兰ASML就光刻机设备的出货问题表态过后,台积电前研发处处长杨光磊明确发声。倪光南院士之前所发出的呼吁果然有远见!

据悉,荷兰ASML在美方出台新一轮管制之后,就无法将先进一些的DUV光刻机销售到中国内地市场。这也就导致了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在14纳米领域的投产受到限制,长江存储的高管曾明确表示“若ASML无法为这部分设备提供售后,那就应当按照购买价格回购它们。”
显而易见,当时荷兰ASML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已经开始受到影响,为了稳固国内市场的份额。ASML前不久就光刻机设备的售后问题进行了表态,其明确表示将扩大自身位于北京的售后部门,同时还要在国内设立研发部门。

言外之意,荷兰ASML并不愿意丢失中国市场的份额,只是碍于美方出台的芯片管制措施,无法进一步扩大其位于国内市场的份额罢了。而台积电前高管杨光磊的公开发声,更是直接刺破了美国芯片封锁的内核。杨光磊明确表示——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封锁注定会失败。
首先,杨光磊指出,中国之所以不惧美国的技术封锁,关键是在于其庞大的内需市场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美国芯片价格高,国内就会通过更加低价的解决方案来进行替代,除了部分高端芯片产品短期内无法被替代之外,95%以上的成熟芯片都已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

这其中,就包含了英伟达以及高通、英特尔的芯片产品。国产芯片可能在性能上有所差距,但价格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倒逼部分美企申请有关的豁免,进而将部分芯片再次销售到中国市场。
其次,国内通过成熟制程的规模化生产,已经逐步实现了技术积累与资金反哺。以中芯国际为例,在梁孟送的带领之下已经解决了N+2代工艺的投产问题。
该工艺基于DUV光刻机,可以做到等效台积电7纳米的水准。而7纳米又是先进工艺的起点,后续工艺良率可控就可以满足90%以上的国内需求。

此时此刻,倪光南院士之前所描述的愿景,正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交相辉映。
在美国实施芯片管制的初期,倪光南院士就明确表示“国内不需要紧抓7纳米等先进制程工艺的发展,应当立足当下优先发展成熟制程工艺,尽快满足国内市场所需”。之后,更是提出了国内厂商,要基于开源Risc-V架构来设计芯片产品
美国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垄断市场的芯片高价销售过来,进而获取超期利润。从美国限制台积电为华为等中企提供芯片代工,再到英伟达发起对ARM的收购,再到美国将RISC-V架构相关专利纳入出口管制体系。老美在芯片领域的阴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若不是国内有倪光南院士这样的专家学者,我们在芯片行业的发展上势必会走更多的弯路。

综上所述,无论是荷兰ASML方面对于光刻机的态度转变,还是台积电前高级工程师对国内芯片产业链的自信。最终,都要归功于国内芯片产业链的全面突围。而之所以我们能够用这么快的速度解决成熟芯片的供应问题,也与倪光南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有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一些前人选择负重而行,后人才能享受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举全国之力,加大对上海微电子的投入,向全世界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尽早实现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