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万条,彻底解决贪腐只需一招

编中人 2025-02-01 08:08:51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腐败便有了存在空间。

每年的腐败案例,有些让人触目惊心,在没有出现问题时候,一些官员说一不二,塌房后一些受贿细节让人触目惊心动魄。

该如何遏制腐败,网友各显神通,发挥着聪明才智,大家都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体制内有些人说,强化监督机制。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遏制贪腐的关键,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绩效考核。

鼓励全民参与反腐,强化媒体舆论监督。

也有体制内的人认为,得完善制度建设‌。

以村为单位,细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审批流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白条列支、公款私存等乱象。

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账目明细。

只能说,网友乃明白人。

有些社区的书记,土皇帝的作风,随意扣员工工资,挪用公款他用,乡镇也不管。

想必就是在制度上,有一些明显的漏洞。

有一个无职党员提到,加强教育引导。

殊不知,深入学习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这些事情一直在坚持做,有人没入心入脑罢了,表面是一套,而背后里行另外一套。

有人说,保持政治定力和深化改革‌。

意在整合全链条力量,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的相互配合机制‌,保持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定力。

有群众高呼,高薪养廉与加重处罚‌并行。

严重怀疑群众当中藏有干部,借机提高干部工资福利待遇,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不过,按照公职人员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发展趋势,这的确是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何况,说加重处罚,也表明了态度,其实咱们的刑法已经严谨,最高是“死立执”。

还有一些“海龟”人士,强制财产公开。

他们认为,对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职务,要每年公开家庭和个人财产,并选取一定比例的人员进行调查核实‌,逐步全覆盖。

这种公开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反腐的线索。

以上的提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些也一直坚持做,但反受贿还有更强的招。

将此招纳入刑法,受贿可以根治。

为什么会行贿?大多就是为了办事方便。

用贿金礼品搞定了审批者,事情就好办,不能办的事也有变通的法子,腐败的土壤就会存在,这是最简单的朴素逻辑关系。

假如在刑法的解释里面有这么一条款:凡行贿者只要在一定期限之内举报受贿者,就可免除本人的行贿之罪,只追究受贿的那个人的问题。从而斩断腐败的利益链。

行贿者去举报自己的行贿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让所有责任均由受贿者承担,那么还有人敢受贿吗?

此法一旦推行,受贿者必会人人自危,贪官绝对不敢再接受贿赂,腐败一招解决。

1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