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结构上,而且在它背后所传递的情感上,在明清时期,它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尽管今天,我们生活中,对联这一文化形式存在的痕迹淡了一些,但它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节日、婚礼等场合下,都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对联也是当今部分年轻人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情侣之间,活用对联,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大家的交流方式。
如网上的一副经典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衣(一)少食(十),读来就令人忍俊不禁。
对联,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他们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多得令人数不胜数。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是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
当他调任山东潍坊,担任知县时,为了表明自己的廉洁奉公,还专门在衙门两旁写上了一副对联“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以表明自己不收受贿赂的做事准则。
除了文人群体对它爱不释手外,对联还常常被用于古代女子招亲。有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就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江南地区,周小姐是家中独女,父亲周老爷更是精通为商之道。
周老爷有一独女,平日里更是宠得不得了,从小对她没什么要求,只求她开心便好。周小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内并没有被养歪,反而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不过到了一定年龄后,看着父母恩爱的周小姐,对爱情、婚姻,也同样向往不已,想要找一个能够和她共度一生的人。在她向父母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后,父母鼓励她通过对联招亲的方式,来寻找另一半。
周小姐也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能知晓对方的外貌,又能见识到对方的学识。
不过,她对报名的人,有两个要求:一是男方未曾娶妻纳妾,二是必须通过自己的测试,就以对对子的方式。
周老爷自然同意女儿提出的要求,并对外宣布了这件事,没想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这个要求,其实并不苛刻,还是有很多人能够达到的。因此,在招亲那天,前来报名的人也有很多。
到时间后,周小姐把自己的对联公布出去“燕把春泥筑宝垒”。
“燕”常被视为春日和爱情的象征,“筑宝垒”则寓意建立一个家庭的基础,可以说表达了她的美好愿望。
在众多回答中,周小姐对李公子的下联“莺穿杨柳织翠丝”印象深刻。
“莺”是快乐和美好的象征,“织翠丝”表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象征着婚姻生活的丰富。
于是,周小姐和李公子就这样结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双方都觉得对方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就这样相携步入了婚姻殿堂。
新婚夜当天,周小姐又想考验一下李公子,脱口而出一句上联“鸳鸯戏水凤开口”,李公子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期待,很快就说出了“龙虎争斗狮抬头”。
“戏水”和“争斗”表现出了夫妻间的情趣,有一种和谐的美蕴含其中。
“凤开口”与“狮抬头”这两句对仗工整,展现了威武雄壮和美好祝愿。整句对联更是暗含双方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待。
两人的婚后生活确实也如当初预料得一般,幸福和谐,他们对联招亲的故事更是在当地广为流传,激励了更多年轻男女去追求爱情。
周家父母在看到他们感情如此甜蜜的同时,也将手中的生意,交给了他们打理,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将周家的生意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