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一程
餐观局出品
91年的杜伟强名字虽然港台风,却是地地道道上海人
给人第一印象跟其他魔都青年不同,既没有遗传爷叔们的精致打扮,也没有年轻人的潮流派头,而是凌乱的发型与朴素衣着。
收租和优越感是很多一线城市土著青年天然资源,杜伟强偏偏对自己卷出天际。日语专业的他毕业后做过旅游,干过会展,甚至还跑到麦当劳餐厅打过两年工。在发现餐饮装修工程的利润十分可观时,他也能跑到工地从零学起,后来竟然成为高档餐厅的工程老板。
在麦当劳工作期间,杜伟强发现超大连锁餐企从人员、产品、原料、制度等方面标准化程度足够高,自此,开店做品牌的种子正式在心里生根。
几年餐饮装修工程干下来,杜伟强几乎学会了一家餐厅的各个环节,产品研发、门店运营、广告营销等等,他认为自己开店的时机已经成熟。
2022年,疫情最后阶段,杜伟强决心开店。通过对市场及品类调研和评估,他判断餐饮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卷的时代即将开始。此时如果想单打独斗创造一个新品牌,除非家里有矿或有差异化资源,否则失败概率一定很大。
“只有借助一个好品牌好平台,才有机会在竞争中首先活下来,然后再考虑赚多少钱。”他说。
经过严谨分析和充分考察,他决定加盟一个靠卖豆浆和油条起家的老牌餐饮。
图|餐观局制作
01魔都青年在奋斗2013年,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杜伟强并没有像许多魔都青年一样,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而是进入强度很大的旅游行业,从辛苦现场搭建做起。
“那时侯很多我所在公司主要以旅游会展为主,忙完工作后老外都会让我带他们去品尝各种中国特色美食,通过跟他们聊天,让我对什么是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杜伟强回忆道。“包括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高管,我们都服务过,就算是聊上几分钟都受益匪浅。”
彼时,每天跟老外打交道不仅让他视野和认知得到提升,也有开始有了基本商业逻辑。
几年后,肯干、能吃苦是客户和同事给他的标签。换来的也是大家认可与日渐丰富的资源。
折腾是90后一代最大的特色。杜伟强认为,凭借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队创业,才是年轻人该干的事业。
2016年左右,利用上海展览展出的独特资源,他跟几个小伙伴做了一个专注会展的公司。凭借外语专业优势和早前积累的资源,创业项目虽有起色,但依然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被现实无情的毒打。
用杜伟强的话来说,几年折腾下来,没饿死,也没赚到什么钱。
“年轻时的有些想法太简单了,自认为有经验资源和基础商业认知,创业就能必胜,感觉自己就是来改变一个行业的。”他说,“会展这个行业没啥技术壁垒,我能干,你也能干,最后还是拼规模和人脉,小公司在这种竞争下只能喝点汤。”
看透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和行业后,杜伟强决定逐渐退出,他可以接受做一个平庸的人,却不想让青春时光碌碌无为。
杜伟强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一次偶然机会,他对餐饮行业萌生了想法。
“有一次我跟几个老外客户谈完工作后,他们很想品尝一下上海的美食,我带他们去外滩附近一家本帮菜,吃了几口后发现味道跟以前不太一样,问了服务员才知道,最近刚刚换过厨师,新老厨师对本帮菜理解不同,所以口味上做了一些微调。”
而在此之前,杜伟强认为一家餐厅的味道应该始终如一,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无论在哪个城市,口味都是统一的。
正是这次小插曲,让他意识到,餐饮如果能坚持好口味,并且口味持之以恒的稳定和统一,一定是个有的做的生意!
02萌生开店计划杜伟强天真了!
当做餐饮的心思在杜伟强心中逐渐萌发,他就开始有心留意和考察。发现非常多的中餐品牌,光是做中餐标准化都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而且想形成品牌必须在菜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开许多的店,但是真正能在市场中存活且经营得不错的品牌,特别是中式餐饮品牌真的少之又少。
为了搞明白餐饮标准化问题,杜伟强决定去麦当劳餐厅打工。结果一干就是两年多。
“在麦当劳工作了两年多时间,标准化的东西根本学不完,也很难真正学会。”他客观的评价道,“起初以为麦当劳只是产品和口味标准化,后来发现员工操作、动线、运营等专业标准化程度极高,就连员工洗手都有流程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在不断优化调整,必须持续培训,根本学不完。”
虽然在麦当劳工作期间,杜伟强对餐饮标准打开了新世界认知,对后来做餐饮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但他也清醒的认识到,餐饮标准化很难,想把中式餐饮做成西式快餐统一标准化更是难上加难。而偶然的一次机遇,却让他涉足了餐饮装修工程。
疫情前,一位发小找到杜伟强说,几个老外朋友想在上海繁华地方开高级餐厅,想找一个懂餐饮工程的人帮忙装修,而且价格十分可观。
彼时,杜伟强从未干过工程类项目,但凭借两年多餐饮工作经验以及当初会展行业积累的一些装修资源,他大胆地接下了这个活。
“那时候我觉得对餐饮确实有认知和了解,而且在做展会时也对装修有过经验,还有几个靠谱的伙伴帮忙,有什么不敢干的呢?”他认真地向餐观局介绍,“经过几个月努力,我们设计出来的风格,装修的质量都得到了老外的认可。”
杜伟强接受采访中|餐观局制作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让杜伟强在一群想开餐厅的老外中名声在外。高档餐厅工程项目连续接了五六个。就在他认为自己以后可以扎根在餐饮工程这个领域并深耕时,三年的黑天鹅事件爆发了。
停滞,让杜伟强有些措手不及。
随着类似黑天鹅事件不断反复,他预判未来开高档餐厅必会困难重重,装修工程自然也就没有前途可言。杜伟强将目光瞄准了刚需餐饮,想自己做个品牌。
通过行业调查和市场调研,杜伟强发现即使黑天鹅事件没有发生,餐饮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供给早已大于需求,一旦有催化剂事件发生,必将进入疯狂内卷时代,再想开店做个新品牌除非有家里有矿或者有强大资源,否则必将成为炮灰。
餐饮市场正如杜伟强判断的模样,黑天鹅事件结束后,2023年全国餐饮闭店数量达到354万家,而新开店数量298万家,相当于开一家闭店一家还不止。而202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闭店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家。
看清现实的杜伟强决定,想做餐饮最可靠的模式就是倚靠好品牌大平台,共同抵御风险。
经过对开放加盟的诸多品牌仔细的研究和评估,他发现目前市场上加盟现象大致有三种情况,割韭菜的品牌占多数,强势品牌普通人加盟门槛太高,正在势能中的品牌没有经过时间检验,未来前景很难预料。
图|来源网络
彼时的杜伟强打起了退堂鼓:“自己做品牌太难,成功概率很低,加盟又找不到好品牌,我已经决定放弃做餐饮了!”
03做餐饮年入千万2022年中,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卖豆浆油条和卤肉饭的永和大王开放加盟了,这个消息让他眼前一亮。
作为地道的上海人,杜伟强从小就经常在家门口的永和大王喝豆浆,上学来不及时也经常一手拿着油条一手拿着豆浆追赶公交车。工作以后,也会把卤肉饭经常当成工作餐来吃。因此,他很对这个品牌既有感情也充满兴趣。
杜伟强开始上网搜取资讯,经过多次了解以及和品牌方的充分沟通,在黑天鹅事件进入尾声,杜伟强果断决定逆势加盟永和大王。上海七宝万创,面积29平米,投资四十万,他的第一家纯外卖永和大王餐厅就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中开业了,两个月的尝试,杜伟强发现一个小小外卖店日均营业额最高可以一万多,平均每个月有二三十万营收,整体投资回报比非常符合经济规律。
杜伟强的第一家加盟店永和大王七宝万创店开业|受访者供图
对于为什么坚定的选择与永和大王合作?杜伟强告诉餐观局,这个品牌是在上海起家,近30年来本地人都有一定认知和了解,品牌经过这么久的时间检验肯定没问题。在对品牌充分了解后,永和大王的产品、设备、操作等标准化程度也非常高,投资更在承受范围内。
“现在有些餐饮品牌加盟后最快能在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回本,这种看起来好像很赚钱,但风险也会非常大,如果餐饮回报率都那么高,人人都成巴菲特了。”杜伟强认为,“任何一个商业投资都要看能否长期持续,哪个品牌说可以三个月回本,我也不会投,不符合我的价值观。”
同年12月,杜伟强再开出一家永和大王73平米标准店,月均营收40-50万元。通过对标准和外卖店不断观察,他发现永和大王品牌近30年来没有被市场淘汰的根本原因是稳扎稳打和不停进化。
永和大王融创浦兴店|餐观局制作
“有些品牌一年就开出几百甚至上千家店,永和大王二十九年多只开出500家店左右,这种稳扎稳打调性才是一个做品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杜伟强表示,这些年来,永和大王没有被上海人的挑剔味蕾所淘汰,关键是在于不停进化,从口味校准到产品创新迭代,再到店铺不断升级等“餐饮就该这样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去做”。
“平时店里的事情我管的很少,月底对对帐,偶尔处理一些公司业务或顾客关系,大部分时间都不用被拴在店里,品牌方全部托管运营。”他说。
通过两年的运营经验,杜伟强在2024年5月再次开出永和大王上海浦江生活广场店及城南路店,总投资200多万元,店均面积100平米。
永和大王上海浦江生活广场店及城南路店|受访者供图
他对餐观局介绍,最近大半年,很多餐饮人都吐槽消费降级、生意下滑,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或对需求的改变是事实,但连锁餐饮品牌业绩屡创新高也是事实。“我们新开的两家店月均营收都能做到五六十万,净利润四万左右,差不多两年内回本,并没有像大家说的卷出天际那么难。”
“永和大王全托管模式十分符合现在的餐饮大环境,门店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派遣,设备、物料、标准化这些都是公司统一运营,外卖平台的营销品牌方全部负责设计好,是否合作,我们自己决定。”杜伟强告诉餐观局,“当下竞争环境,如果自己做一个品牌或餐厅,从厨房到前厅肯定要亲历亲为,即便全年被套牢在店里,赚钱的又有几个呢?”
对于未来的规划,杜伟强感慨道,我们正处在经济环境复杂的时期,一个长期稳定且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生意才符合商业逻辑,我认为花时间和心力去筛选一个适合投资的项目,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无论做不做餐饮,都不能盲目相信高回报的项目。同时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未来三年左右成为永和大王最优秀加盟商,开出更多高质量的店铺,跟品牌方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杜伟强加盟的门店|餐观局制作
下午两点,专访即将结束时,永和大王浦江餐厅依然上座率超过60%,外卖小哥穿梭着取餐,店员们有序的忙碌着……“只要需求还在,相信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可以从品牌纷争的内卷中脱颖而出。”杜伟强在餐厅门口总结道。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今年餐饮行业哀鸿片野![哭哭]
这个不是加盟文?
说了半天不就是加盟了一个永和大王!开加盟店能年入千万?你如果说景区内的MC KFC 还勉强有可能!台湾人的预制菜毛利率给你算的死死的!能不亏钱已经算做得好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