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一
东北餐饮军团,在全国赫赫有名,如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喜家德、米村拌饭;东北菜饭馆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
但要说起东北菜连锁品牌,却想不起来,东北菜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甚至东北菜也没有进八大菜系。
就连被称为“美食荒漠”的杭州,也出了外婆家、绿茶、新白鹿等连锁,在江浙一带颇受欢迎,更不用说西北菜有西贝,徽菜有小菜园。
为什么东北菜没有跑出餐饮头部,甚至是连地方连锁餐饮都没跑出?
一.为什么东北菜没有出米其林?曾经的东北美食非常美味,在全国都很知名。相声里报的菜名,前几名都是东北菜。当然,这个“曾经”是在30-40年以前了。
以前有句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极言东北物产之丰富。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湖里游的,都可以成为东北菜的食材。尤其是山珍野味。
首届全国烹饪大赛总冠军是做东北菜的刘敬贤师傅,做的就是东北菜兰花熊掌。
等等,熊掌?这……能吃吗?
是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东北的大饭店都是这些菜,当时是允许吃的。
只不过1988年11月,《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大的动物保护起来了,小的动物都是仙儿,不能吃,于是东北菜的辉煌止步于此,东北菜的地位也一落千丈,逐渐衍生出一个新的名称“东北家常菜”。
有人说,把30-40年前的东北菜谱拿出来,就是一本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大全,是半部刑法典。东北菜不是不太行,是太“刑”了。
图|来源网络
以前的东北菜:蒸鹿茸、蒸熊掌;现在的东北菜:锅包肉、猪肉炖粉条、铁锅炖大鹅。看到食材的变化了吗?
东北菜里还有一个名菜,小鸡炖蘑菇。从它的身上,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食材的变化。最初,它的名字是蘑菇炖飞龙,飞龙是一种花尾榛鸡,后来成了保护动物。于是就改成了蘑菇炖山鸡,再后来,山鸡也成了保护动物,遂改为蘑菇炖小鸡。
很多人疑惑过,茄子土豆辣椒怎么能配得上地三鲜这个名字呢?但其实,地三鲜,在东北菜里叫地三仙,是指老虎、熊、梅花鹿。
图|来源网络
食材其实是每个菜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云南的菌菇、湖北的鱼虾、湖南的辣椒,这些都构成了当地菜系的根基和特色。
那东北菜的特殊食材有什么?
有梅花鹿(鹿茸)一级保护动物,黑熊(熊掌)二级,鳇(龙筋)二级,花尾榛鸡(飞龙)二级,人参(野生)二级,狍子三级,野鸡三级,蝲蛄入濒危红色名录。
如果说八大菜系记录在菜谱里,那东北菜就记录在刑法里。
东北菜独具特色的食材都是一些野味,当这些野味变成保护动物,东北菜的食就无法持续,东北菜的魅力也自然会逊色不少。
另外,想要入选米其林,可不止好吃这一个维度,摆盘、命名、呈现方式甚至餐厅环境,各个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准。
即便是在各大菜系里,美食也要讲究色香味俱全,但东北菜呈现出来可能是“黑乎乎的”。比如,东北的铁锅炖大鹅,喜欢放黄豆酱、酱油多,所以色泽偏暗,热腾腾一大锅,直接端上桌。
图|来源网络
拿粤菜作为对比,烧鹅这道菜就是色香味俱全,讲究鹅的色泽,红润油亮,而且摆盘也很精致,看起来就想流口水。
除了颜色、摆盘,命名方式也要有所考究。东北菜的命名,和东北人一样粗狂豪爽,比如铁锅炖大鹅、东北大乱炖、杀猪菜、东北血肠,东北菜名过于接地气,而且听起来还有一些血腥,因此菜名也不入主流。而八大菜系的菜名比如,佛跳墙、鱼香肉丝,就考究多了。
另外,东北菜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定位“模糊不清”。
不同的菜系千差万别,但从口味上能清晰概括,比如江浙菜可能是偏甜,川菜偏辣,有些地方菜则可能是咸鲜口。
但是东北菜的口味是什么,你好像说不出来,只能想到的是锅包肉、铁锅炖这些个别的代表菜,没有一个整体的口味偏好。
所以,东北菜于大多数人而言,大概就如“乱炖”一样,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黢黑、齁咸、稀泞、胶黏”,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东北菜的印象。
东北菜其实是好吃又管饱,但不够精细、不够考究,就很难支撑一个菜系向前发展。
二.为什么东北菜没有出连锁?东北菜太“硬”了。
所谓“硬菜”,是以鸡、鸭、鱼肉等为主的荤菜,是餐桌上的几道重头戏,足够有分量,又能镇住场面。
“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味,也意味着“耗时”。
东北菜馆走到全国,一定会有铁锅炖的身影。铁锅炖,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不再用保护动物做食材,而是用常规的食材,比如酸菜、豆角、排骨、鸡、大鹅。但要煮、要炖,做法仍然很耗时间。
像江西小炒也好,川湘菜小炒也好,提前把净菜准备好,直接现炒,速度也是很快的。但做一个铁锅炖,需要等待,再烀上饼,这些都是在“慢”场景下完成的。所以有人说,如果你很饿,建议不要去吃铁锅炖。
山珍吃不了以后,只能用普通食材,而且犹如东北人的豪爽性格一样,东北菜本来就以量大实惠著称。这就造成了东北菜的客单价低。而且东北菜的量大,配的主食也很足,这样人们吃了1-2个菜就饱了,也很难再去加菜。因此,客单价很难做起来。
图|来源网络
再加上,东北菜最有特色的就是“炖”这个烹饪方法了,而这种烹饪方法又耗时。这就造成了东北菜的翻台率低。
客单价低、翻台率相对低,“双低”加在一起,不利于东北菜的商业化。
而很多做铁锅炖的东北餐馆,投资也更大一些。它没有办法走粉面小吃那种小档口,即买即走的模式;也没有办法像火锅一样,虽然用餐时间也长,但以涮菜、涮肉为主,主食为辅,顾客可以不断加菜,客单价可以做得比较高。
此外,东北菜的口味也不具备成瘾性。
川湘菜为什么能在全国流行,就是因为“辣”是一个全国性的口味,尤其颇受年轻人欢迎。哪怕是现在流行的贵州酸汤火锅、泰国菜,也都是酸辣口感。
所以,东北菜的口味缺乏成瘾性,这就限制了其复购率。
但是,以上这些可能会限制东北菜向全国扩张,那东北当地人肯定是爱吃东北菜的,为什么当地也没有出连锁呢?
作为对比,都说杭州是美食荒漠,但杭州菜很受江浙区域人民的欢迎,杭州菜的连锁品牌也拓张到了江浙,而且生意不错。
湖北菜在全国不出名,也走不出去,甚至菜系也不清晰,但湖北本地也是有一批连锁餐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生意也很好,比如专做小龙虾的肥肥虾庄、靓靓蒸虾。
所以,为什么东北当地没有出连锁呢?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的冬天长,冬天温度低至零下20-30度,大家都宅在家、烧炕、嗑瓜子,而且餐馆里的大乱炖,东北人家家都能做、会做。去外面餐馆就餐的需求就会减少。
图|来源网络
第二,东北人太分散。
也是由于气候寒冷,大量东北人到外地谋生路,比如三亚就被称为“东北省三亚市”。东北的冷可能连东北人自己都受不了,于是东北人分布了到全国各地。
三、经济条件受限。
社会化餐饮的指标之一一定是经济基础,以前有个词叫“下馆子”,就是因为人们经常在家做饭吃,在家做饭省钱,偶尔因庆生或聚餐,才会去餐馆“奢侈地”吃一次。
作为昔日的重工业城市,东北的经济不够发达,工作机会不多。留在东北当地的年轻人不多,因此有些城市空心化,比如花1-2万元就能全款买一整套房的鹤岗、阜新。这就导致支撑社会餐饮甚至更发达的业态连锁餐饮的经济基础不够。
三.东北菜其实也在“突破”随着去年“尔滨”旅游爆火,出现一个新的词“南方小土豆”,冻梨、锅包肉、铁锅炖又火了一把。特别是铁锅炖这个品类,已经有一些品牌做得小有规模了。
比如山河屯铁锅炖,已经在全国开了300多家店,其他铁锅炖品牌也开了几十家店。
图|来源网络
东北铁锅炖连锁品牌,同时带着东北文化一起向外输出,比如东北大花袄等等。现在的东北铁锅炖连锁品牌在广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已开出十几家到几十家店。
图|来源窄门餐眼
而且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东北菜量大实惠的优点也凸显出来,在商场,3-4个人吃一份铁锅炖,人均可能只要50元,性价比相当高。因此一些铁锅的品牌生意不错,甚至是商场的排队王。
餐观局就曾目睹其排队盛况,一个工作日的下午1点半,饭点刚过,商场其他餐饮店都没几个顾客,而一家铁锅炖品牌的门店里座无虚席,外面还排着队。
也有东北菜馆入选了米其林,比如福德汇·北京分店止观小馆,就摘得了北京的米其林一星。其主厨常龙山也多次公开分享将东北菜做成米其林的思路。其实主要的思路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为东北的物产很丰富,山珍海味都有。比如松茸、榛蘑等山珍,肥厚滩涂里的蛤类和鱼虾、渤海湾鲜活海鲜,盘锦大米和时蔬、渤海湾海鲜、草原沙葱、牛羊肉……其实能吃到的美味很多。
可以把这些地域性的食材保留,但具体的做法和食材的选择又很精致。
比如,止观小馆把小鸡炖蘑菇这个菜进行了升级。蘑菇可以用个头饱满、口感鲜嫩的野生榛蘑。鸡肉可以用“溜达鸡”的鸡腿部位,并且仔细剔去骨头,方便食用的同时,也更香滑入味。仍然是炖的烹饪方法,却不是“乱炖”,而是山珍配笨鸡。
图|止观小馆·鲜海蜇炖肉|来源网络
再比如,东北的灌肠、血肠,听着不雅观,看着也不雅观。
止观小馆就把灌肠技艺做延展,在口味上做创新,鸡腿肉剁馅,混入炒香的榛蘑和松子,灌入肠衣煮熟熏制,“小鸡炖榛蘑”与东北熏酱肉食相结合,以香肠形式呈现。再片成类似烧鹅那样的形式,一下子就变得雅观。看起来色香味俱全。
再比如,海参也是渤海的特产。止观小馆的海参沿用了传统的葱烧,而又区别于大多数餐厅用海参配五谷杂粮,止观小馆配的是纯手工黑豆腐,既有口感层次,又有新意。
图|止观小馆|来源网络
不管是高端的米其林餐厅,还是铁锅炖等大众餐饮,东北菜都已经在突破的路上。任何征程,只要出发了,只要有了起点,就会不断向前发展前进。
东北菜应该是可以做成连锁的,不然全国也不会有那么多东北菜小馆存活着,并融入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
而且,东北坐拥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还有渤海,其实食材相当丰富,完全可以把地产优势更好地运用起来。东北菜这个菜系可以继续发扬光大,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东北菜跑不出餐饮头部,原因是“真刑”,但不能“止于”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