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海军最高学府的院长,肩扛少将军衔,心怀对家乡浙江舟山的眷恋,曾两次参与国庆大阅兵,以独特的方式带领阅兵队。而他就是李汉军,一位在海军军旅生涯中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的军人。
生平经历
1965年,李汉军出生于浙江舟山。在这片与海为邻的土地上,他度过了朴素的童年时光。舟山的海风、海浪、渔船,以及渔民们质朴的生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的性格。海边的孩子天生对海洋有着特殊的亲近感,李汉军也不例外。
因此,在1980年,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舟山中学。在读书过程中,他从书中了解到海军事业,这激发了他对海军的向往。两年后,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海军军旅生涯。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49年,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军事学校。该校主要培养海军舰艇指挥官,自创建之初就受到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李汉军能够考入这所学校接受培养,是非常优秀的。
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李汉军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和学习。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在其他领域展现了自己的天赋,特别是在指挥方面。
且此时的他,是海军方队第12排面的第3名队员,同时肩负着副排面长的重任。在那个年代,阅兵训练条件远不如现在,场地简陋、装备有限,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磨灭李汉军的斗志。
相反,艰苦的环境更激发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他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与战友们一起,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不分昼夜地练习正步走、摆臂、踢腿等动作,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训练。
正是这段经历,让李汉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他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自己的变化,这绝非夸张之词。在阅兵训练中,他不仅锤炼了过硬的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而毕业后,李汉军被分配到海军部队,起初他主要从事一些基础工作,并未参与太多军事演习。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积极服从组织安排,严格听从指挥。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上级领导看到了他的潜力和努力,逐渐让他参与到了军事演习中。
之后,他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演习和任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指挥官。他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表彰。
随着经验的积累,李汉军不仅能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还总能做得很好。因此,上级对他非常信任,逐渐让他参与一些重要任务。比如,在接下来的阅兵指挥部工作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他。
2009年,李汉军担任国庆60周年大阅兵联合指挥部徒步方队副指挥及海军学员方队队长。在阅兵中,他没有让党组织失望,此前对队员的严格训练和精心指挥在典礼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以严谨的态度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赢得了众多关注。
当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这使他的脚步更加坚定。从那以后,无论在部队中担任何种职务,李汉军都将阅兵时的执着与拼搏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这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之一。
阅兵的幕后
对于这次海军阅兵的成功,李汉军并不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尽管得到了夸奖,他并没有接受这些赞誉,而是始终强调团队合作的力量。在他看来,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将单一的荣誉归功于他个人。
此前李汉军担任过国庆35周年海军受阅方队队员,所以有着丰富的经验。而阅兵训练是集体的事情,因此他深知培养队伍的集体荣誉感非常重要。
而事实上,他在平常训练中也是这样激励队伍的。他经常强调“352-1=0”的观点,这一观点很好地体现了他对个体与团体关系的理解。
这352代表阅兵队伍中的每一位队员。在平常训练中,李汉军不断强调,352名队员必须心往一处想,齐心协力,才能展现出最完美的效果。因为一个人的失误会导致整个队伍的失误,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荣誉,所以他要求队员们时刻牢记自己是队伍的一部分。
因此,李汉军一直非常注重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要求队员们互相帮助,遇到错误时不能推卸责任,要共同面对困难。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对待队伍的。当有队员犯错或表现不佳时,他会主动上前指导,分析问题,直到该队员能够做好为止。
事实上,李汉军带领的阅兵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一点在他们的体能训练中得到了体现。在日常的阅兵体能训练中,队员们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站立,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们的脸颊上总是挂着汗水,衣衫几乎没有干过。
当他们正步走时,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确有力,脚掌与地面的摩擦声震耳欲聋,这使得队员们的脚掌感到疼痛。而摆臂时,手臂需要与身体保持固定的角度,时间一长,肌肉就会感到酸胀。
体能上的挑战固然艰巨,但心理上的挑战也同样巨大。队员们常常会受到教练和上级的批评和挑剔,有时甚至会遭到误解和不公正的批评,这极大地影响了团队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李汉军十分理解队员们的感受,因此他会亲自去安慰他们。
但正是这些压力,使李汉军更加坚定了要带好自己的阅兵队。他要求队员们顶住压力,因为这是磨练心理素质的最好过程。队员们也都十分坚强,夜以继日地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不断突破着自我。
在阅兵队伍中,竞争是存在的,但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李汉军一路走来,十分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在训练中积极营造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氛围。
每个排面中都有基准兵、钉子兵、框子兵,此外还有其他替补队员。每个队员的位置都是根据训练的综合成绩进行动态调整的。正是这种竞争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队员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在日常训练中更加认真。
同时,在不同排面之间,方队与方队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之前的国庆阅兵中,每个徒步方队的每个排面都需要参加方队指挥部组织的齐步比武,当时李汉军主动举手接受挑战。
通过层层选拔,他最终参加了全体徒步方队的比武,这使他更加明白要让队员们在竞争中相互学习,促进彼此的进步。
往后
正是这些与队伍共同历练的经历,促成了60周年国庆阅兵的成功。因此,李汉军认为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那次阅兵不仅提升了李汉军的知名度,还进一步锻炼了他的指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此后,他被任命为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后又担任院长。凭借自己作为过来人的深刻理解,他深知海军学员的成长之路,因此大力推动学院教育体制的改革。他十分注重实际战斗中的训练,所以他要求学员从实战需求上出发,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李汉军也非常注重学院与其他地方高校的合作,他经常出席各种高校活动进行演讲,以此为海军吸引人才。
而且,他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特别注重管理人才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在李汉军的积极推动下,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海军的各个方面,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有不少学生因此受到吸引而选择入伍。
2022年,在海军指挥学院开建院70周年大会上,李汉军说:“无论形式如何地变化,海军指挥学院的人一颗红心是始终忠于党的,这份信念从未动摇过,无论环境如何的变换,我们的使命从未懈怠过,无论战争如何地演变,我们一门心思谋海战的信念从未动摇。”
事实上,正是有许多像李汉军这样坚定的人,才推动了海军的不断进步。他们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守护了国家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