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五:叫板财政局,儿子反腐喜提死缓

堇笔绘春 2025-01-17 17:38:27

几十年立足经济建设之路,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体,多少人物如北斗明灯那般,又有多少人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周家的故事却令人唏嘘:老子周冠五承载着一代改革人的命运,儿子周北方却在研究如何才能保住一条命。

风光无限的老周

周冠五的人生,是经历过炮火考验的。

他于1936年3月参加革命后,很快加入党组织的大家庭,抗战期间还担任过山东金乡县抗敌后援会干事,县政府县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凭借优异表现一举成为江西贵溪军分区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周冠五也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工作当中,从石景山钢铁厂一路奋斗至首钢。

在治理企业的过程中,他的思维始终是大胆的,到了1979年,新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国家经委、财政部等单位的联合发文下,8家大型国企开始了自主权试点改革,首钢正是其中之一,当时周冠五已经有61岁了。

找准新路子后,周冠五最先解决的事情就是打破平均主义。

为此,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就连工人在车间不戴安全帽都要被扣奖金,违章严重的人都要直接回家。

雷霆手段确实促使了改革的效率,但也同时为他树起了一批“敌人”,经常有人跑去主管部门告状。

1981年,首钢需上缴的利润高达2.7亿,问题是若是把利润全上缴,职工的福利问题就成了空谈,他又想了个好办法:超额利润自主分配,用于激励员工。

大家干劲十足,成功为首钢留下了4000多万可支配收入。

在他的“利润递增包干”模式下,1983年到1991年,首钢钢产量逐渐提升,逐步逼近500万吨。

明明形势正走向一片大好,可周冠五又想到了个新问题:钢铁生产势必带来污染,国家一定会限制。

于是,周冠五带领首钢于90年代走向了投资立项、对外经贸等活动,成立起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还与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联手收购了东荣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得到迅速扩张。

在一系列杰出的决策面前,周冠五在1994年就把首钢推向巅峰时刻,这年的首钢可谓傲视群雄,他本人也成为了先行者。

快速的兼并发展之路同样给首钢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甚至陷入了盲目扩张兼并的误区。

漫长的战线已经使得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连首钢普通员工都知道公司的症结所在:盛景过后,将会是还不完的外债。

从改革风云人物的标签到黯然退场,周冠五只用了3个月。

周冠五于1995年2月与自己一手带大的公司划清了界限,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往后的几年,首钢拖着庞大的身躯进入了低迷不振的阶段。

回过头来看,周冠五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超前的目光,这是难能可贵的,即便身处国企,他同样意识到只有体制改革才能带来活力,而体制改革又是离不开政策支持的,有了政策支持也得居安思危,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若是周冠五给自己留下了缓冲期,及时调整首钢的发展战略,再着手培养一位合格的接班人,或许对他自己也是极大的好处。

问题是,仓促换帅的最终结果已成现实,周冠五只好退休。

公司内外对他的评价从这一刻开始多了起来,有人觉得他是个极为“霸道”的人,时常独断专行,也有人认为他浪费。

首钢遇到的问题虽然没有在他在位时彻底表现出来,但绝不能说与他没有关系。

很多老首钢人还记得90年代中期的悲凉场景,那时周冠五已经退休,大家都觉得只有他有能力把首钢重新扶起,而周冠五只能眼睁睁看着首钢在痛苦中挣扎。

而且,就在周冠五离任之前,首钢购买了通用公司两个亏损工厂,就当要成交时,通用竟然反悔,对方看到周冠五离职,甚至直接把工厂给拿回去了,其中一个还组建了“上海通用”。

这其实也足以见得他的梦想:将首钢改造成类似日本三菱、韩国大宇这种类型的财团型企业。

“成也周冠五,败也周冠五”便成了最后的评价。

退休之后,周冠五生活在西长安街的一处院落中,附近的居民也总能看到他一个人在街上散步,落寞的身影总显得遗憾与不甘。

可他自己却说:“心胸要开朗,再大的事都过去了,我现在能吃能喝,也不忌口,平日里吃油特别多。”

光辉过往是他自己缔造的,但至于黯然退场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决策过于激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儿子周北方。

锒铛入狱的小周

老周离开后,首钢渐渐很难有人去制约小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也上演在小周身上。

这个周北方是周冠五的二儿子,他的一生与家庭、与时代紧密相连。

1954年出生后,在小学还没毕业的年纪就赶上了国家的特殊时期,他也搞不清自己的人生将要往哪边走,干脆就在街上游荡了几年,“胆子”也在这段时期被磨炼出来了。

老周以前当过兵,战友相聚的时候人家发现小周无事可做,就提议送他去部队去。

周北方进入部队后同样没有得到严格对待,毕竟那会的他只有十来岁,班长也没让他加紧锻炼,闲来无事的他就拎着把猎枪四处游荡,几乎把营房外面的鸟都打完了。

1972年周北方转业,干脆进入父亲掌舵的首钢,不得不提周北方是个“人精”,不仅背靠父亲这棵参天大树,自己的头脑也极为灵活,很快就升任了首钢助理总经理,再到后来一步一个脚印升上了首钢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老周走得是快速扩张之路,小周看得非常清楚,他还对父亲的决策提出过批评:“机构臃肿,层次过多,运转不灵;还是一言堂,导致了形式主义极为严重。”

当周北方总揽了首钢对外贸易的完全实权后,能管住他的只有父亲。

公司上下都知道周冠五与周北方的关系,也就有人说:“首钢都要成周家父子承包的公司了,周北方身份也高贵起来,出国都要住在总统套房。”

要与重要外籍商团会面时,周冠五通常只带着他这一个儿子。

首钢准备在香港借壳上市时,李嘉诚也瞅准机会出资5.8亿协助周北方,后来周北方出任了董事会主席。

靠着这些震惊商界的举动,周北方成功进军北京、上海、广州、珠海等十多个大中型城市搞起了房地产,为了能铺平道路,周北方通常会直接采取行贿的方式。

在北京,他分给原北京市安全局副局长李敏、北京市市长秘书陈健以及副市长秘书何世平每人20万。

他们周家人的个人生活也是极为奢靡,首钢刚刚在香港上市,周北方的妻子就闹着要去办赴港单程签证,且他本人在香港、北京、珠海共有6套豪华住宅,尤其是在香港的3套,全部买在富人区。

平日里,周北方在北京生活时通常会在东湖别墅吃住,仅仅1989年到1990年一年间就花掉了42万。

哪怕是周冠五离开首钢的前一年,周北方都在东湖别墅花了52万。

为了能让一家人放心吃首钢这碗饭,周北方还把自己的妻子调入海外总部,她根本就不用上一天班,反倒每个月都能拿到高工资,还能乘坐高级轿车。

从业务能力来说,小周确实不如老周,他的独断专行也直接让首钢损失了十多亿;且在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同时,他还凭借自己身处的位置收受了928.2万元港币的贿赂。

周冠五的立场与周北方有一定的关系,但周北方的恶,也是周冠五放纵的结果,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1994年6月,新兴实业总公司经理邓斌等人非法集资32亿元引发了一批企业因巨额资金逾期导致的停产难题,企业之间互拆借集资,纷纷债务缠身无法自拔,此案一度震惊中央。

中纪委常委亲自来到无锡督查此案,最终牵出了时任北京市安全局副局长的李敏。

在李敏的证词中也交代了周北方拿出60万港币的事情,这下,周北方彻底逃不掉了。

1995年2月的一天,酒足饭饱的周北方刚要驾车离开,警车跟随将其逮捕,他当时哭得稀里哗啦,全部都交代出来了。

次年10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周北方构成行贿罪、受贿罪,情节特别严重应该予以严惩,鉴于他在到案后主动供述一切罪行且有悔罪表现,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周北方被判刑之后,还在挣扎的周冠五选择了辞职。

就算没有挨枪子,周北方也应该在监狱中蹲到头发花白,可没想到2005年一则报案传来:保外就医中的周北方带着30多个人直接闯入饭店,绑架了一位商人,胁迫他们划走账面资金1053万。

原来,1999年周北方被减为无期徒刑后,蹲了几年就申请到了保外就医,出狱后的他不甘心就这么告别了繁华的日子,想要到外面再闯一闯。

碰巧他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个老板,2005还投资了一家咨询公司,算是“入伙”。

结果后来他又听说这个老板实际上是个骗子,平日里就是无业游民,气不过的他就带着人强迫对方划走投资款。

骗子老板也咽不下这口气,当即报案称周北方是抢劫,最后这个假老板就被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

周北方接连三番的惹是生非,使得有关机构对周冠五也进行了几次调查,不过发现老爷子确实没有什么违法违纪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2007年,89岁高龄的周冠五因病去世,他没能见到儿子真正成才的那天,他或许也知道,这一天不会再到来了。

周北方也不再愿意抛头露面,或许他早已适应了现在的生活,随着父子俩一个退休、一个入狱,过往一切都宛若云烟,成为他们家族历史上的一段精彩历史。

哪怕只是下错了一步棋,很多事情就再也回不去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