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元帅的子女,他们现在如何?哪位元帅的后代最优秀?

堇笔绘春 2025-01-17 17:41:31

建国初期,为了表彰将领们的功绩,中央举行了盛大的授勋仪式,十大元帅由此诞生,他们无一不是为新中国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大功臣。都说中国将门的儿孙辈是红二代红三代,那么这些红色后人如今都在做什么?谁的成就最大呢?

一、刘伯承的后人与血债

刘伯承元帅的后代中能人辈出,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刘家生了3个儿子,有的当了空军,有的热衷文学,做了编剧。老二刘蒙和父亲最像,拥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华,是军队中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从清华毕业后进入军校深造,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后来因为出众的表达能力,他还先后担任了外交官、军事观察员和顾驻外武官。如今的刘蒙已经获得了少将军衔,没有辜负刘伯承的殷切期望。

刘伯承爱看三国故事,他认为所有战将中最杰出就是吕蒙。为了激励后人,刘伯承便给儿子取了一个“蒙”字,而后来的刘蒙也的确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成为了新中国优秀的军事人才。

除了儿子,刘伯承还育有几个女儿,女儿们几乎没踏入军界,而是成为了白衣天使,大多数成了医生,救死扶伤,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在几个女儿中,二女儿刘华北的遭遇最让人难过。她出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在世上只活了短短5年。小华北的死亡并非疾病或天灾,是敌人为了动摇军心,故意搞出的一件残忍血案。

刘伯承给孩子取名都是出生在哪就取什么,所以小华北是在部队到华北时出生的。为了让将领们安心在前线作战,军队后勤部办了托儿所,专门照顾这些红色后代们,小华北就生活在这里。

虽然忙于公务,但刘伯承很疼爱女儿,有什么好的都想着她。一次刘伯承分到大西瓜,他舍不得吃,还专门把女儿接回来,一家人吃西瓜成为了华北记忆中难得的团聚时光。

1945年日本投降,举国上下都沸腾了。但去了日本人,国民党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积极筹备内战,特务们在解放区的破坏活动也越发猖獗。特务知道,延安托儿所里全是中央领导和将领们的子女,所以这里的孩子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当年8月18日,查房后便留下了两个值夜班的工作人员。晚上小一些的保育员突然腹痛难忍,便偷偷出去方便。回来后窑洞里黑漆漆的,没发现什么异样,其实这时小华北已经出事了。

第二天早起,孩子们活蹦乱跳穿衣洗漱,但华北的床上却毫无动静,一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保育员觉得不对,掀开被子一看,立刻吓得瘫坐在地。华北的身体早已凉透,血把床单被褥都浸透了 ,她的肚子被人用利刃割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发生了这样的事,托儿所炸开了锅,各部门开始严查当天的情况。听到噩耗的刘伯承夫妇失声痛哭,女儿的不幸就像一个尖刀,重重扎在他们的心里,这种刻骨铭心的痛一辈子都忘不了。

大家都想为小华北讨回这笔血债,但遗憾的是,当年的情况实在太特殊,托儿所又没有现在的监控,窑洞里全是不谙世事的小孩,根本没有能提供线索的目击者。这件案子最终成了悬案,是刘伯承将军一生的痛。

二、陈毅的后人

陈毅的后人很争气,大儿子陈昊苏出生于建国前,后来考入了中科大,毕业后他选择了入仕,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政府官员,后来官至北京市副市长。此外,他还担任了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二把手,在文艺界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据陈昊苏说,自己的家庭环境比较特别,父亲在家人面前非常慈爱,扮演严厉角色的反而是母亲。小时候陈毅忙于工作,几个孩子的生活教育全是母亲一人负责,担子很重。有时候部队紧急转移,不能带着孩子上战场,就请当地老乡代为照顾。平时跟着部队行军时,孩子们就被放在箩筐里,由毛驴驮着。在陈昊苏的童年记忆里,摇摇晃晃的毛驴和箩筐,可能比摇篮更亲。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红二代们的意志得到了锻炼,这些经历对他们未来的选择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陈毅小时候在四川长大,受当地的文化影响,一早想做个诗人。建国后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没事就写写诗,还向报纸杂志投稿。他的这个爱好也深深影响了儿子陈昊苏,比如那篇《梅岭三章》,就在陈昊苏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点燃了陈昊苏对诗词的热情。

陈毅去世后,陈昊苏便开始着手整理编撰陈毅遗留下来的诗稿文章,在这期间,他对父亲的创作风格有了深入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后来有熟人读了陈昊苏的诗,还诧异地以为是出自陈毅之手。

陈毅的二儿子叫陈丹淮,是解放军少将。除了这位继承衣钵的二儿子,陈毅还有个小儿子,他没有投身军界,也没有走入政坛,而选择了经商,生意做得很不错。

三、朱德的后人

朱老总的女儿叫朱敏,她虽然没有追随父亲进入军界,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朱敏是俄语专业的高材生,后来到了北师大任教,还做了学校教研室主任。这位红二代已于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但退休后她不闲不住,创办了一所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

都说隔代亲,在朱老总的后人中,女儿虽然没有继承衣钵,但孙子朱和平却走上了爷爷的路。他出生于1952年,当时距新中国成立不久,家中新添男丁,朱老总喜极而泣,便给小孙儿起了这个颇有寓意的名字“和平”,希望他能为国家和平昌盛做出贡献,

朱和平从小跟着朱老总夫妇生活,耳濡目染,便立下了要投笔从戎的壮志。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空军战士,历任处长、高级工程师等重要职务。

四、徐向前的后人

徐向前的儿子也是军人,上将军衔。这位红二代身上有着非常浓重的父辈气质,他小时候经常听父亲的战友讲起长征,但徐向前本人却很少提。1990年徐帅去世后,儿子便带着他的骨灰,自己重走了长征路,以此纪念表达对父亲的崇敬和缅怀。

五、罗荣桓的后人

罗帅育的几个子女中,儿子罗东进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解放军中将,在二炮任职。和徐帅的儿子一样,很多红二代都有着解不开的长征情结,2006年的时候,他发起了一场活动,组织这些革命后代重走长征路。

在这场长途跋涉中,他们尽己所能,给边远落后的山区捐钱捐物,捐建了20多所小学,还为孩子们修了图书馆,慰问走访了很多老红军和而他们的后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六、贺龙的后人

贺龙是草莽出身,在这样性格彪悍的家庭,贺家几个子女自然也与众不同。贺龙的女儿贺捷生不仅参军入伍,还成为了一名威武的解放军少将,专门从资料研究。

贺捷生是在战争中出生的,跟着部队到处跑,常常忍饥挨饿,因为战事紧急,贺龙常常无暇顾及她。每天扎营后给她换尿布,身上屎尿横流,熏得人直捂鼻子。为了把她养大,贺龙只能忍痛把女儿交给两个老部下代为照顾,承诺战争结束后就接回来。

艰难困苦中长大的贺捷生性格坚毅,话不多,但心里特别有主意,还想做一个女诗人。一直到14岁那年,她才被母亲接到身边,享受到了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长大成人后,贺捷生越发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她利用自己的爱好和专长,用手里的一支笔做武器,去记录和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等优秀作品。

八、叶剑英的后人

叶帅的后人比较多,大儿子做过政协副主席,其他几个儿子中有解放军中将、公司总裁,女儿们也都事业有成,叶楚梅在机械工业局工作,是典型的工科女;叶文珊则是商界女强人,在多家公司担任董事长。

在孙子孙女辈中,孙女叶明子是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人,还策划过大型艺术演出。小时候他跟着叶帅生活在北京,后来迁居香港,又出国念了设计,是红二红三代中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个。

九、聂荣臻的后人

聂帅的女儿是一名解放军中将,在科工委任职。其实聂荣臻在抗战时期还有一个“女儿”,是战场上的日本遗孤,聂荣臻收养了她,后来还为小女孩找到了亲生父母,送回了日本。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中年妇人的小女孩回到中国,专门来看望这位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父亲。

都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即使都出生于红色家庭,这些元帅的后人的人生选择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只要是从心所愿、无愧于心,就值得尊重。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