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住宅,已经成为一枚“楼市网红”。
全国重点城市,都以其作为破解销售难题的制胜法宝。
甚至,不少城市在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注明“要求建设第四代住宅”。
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还没买房的人可以“大快朵颐”,毕竟出房率高到“公摊消失”。
买完房的人瑟瑟发抖,这会不会背刺已入市新盘的房价?
天津的滨海新区作为试点,已经有4个新盘确定要做第四代住宅。
开发区的格调地块、天保地块,海泰的苏司兰地块,以及响螺湾的合璟项目。
规模尚不算大。
那不妨来猜想一下,2025年,第四代住宅会不会蔓延到市区?
每一个新的产品形态,都要考量“三关”:
政策关、成本关、市场关。
政策关已突破,天津针对第四代住宅的规范已经发布。
成本关也没问题,房企能做就是能算得过来账。
重点在于市场关。
判断第四代住宅会不会蔓延到市区,要明确其对楼市有什么影响?
先看他山之石。
福州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2022年推出首个第四代住宅,2023年大规模入市。
溢价率和销售情况如何?
·主城核心地段:第四代住宅单方溢价6-24%,去化速度是普通住宅的3-4倍。
·主城区内边缘、有景观资源优势的第四代住宅,单方溢价7-13%左右,去化速度是普通住宅的2-4倍。
·主城区外围,第四代住宅单方溢价不明显,但去化速度相对可保障。
第四代住宅因出房率高、生活场景创新,平均可溢价15%。
销售速度更快,更跑量。
但这有个前提。
楼市还不错时,第四代住宅能实现15%的溢价。
如果楼市比较熊,它会出现“反溢价”——把周边房价拉下来15%。
以2025年天津的楼市环境来判断,第四代住宅“利于量,而不利于价”。
但问题是,2025年的“必达任务”是止跌回稳。
如果市区大规模铺开第四代住宅,仅以“100%得房率”这一项优势,就足以形成价格压制。
已经入市的新盘,以及次新二手房,又将迎来当头一棒。
这无疑与房价止跌的大方向相悖。
既然滨海是试点,那就得先试,快的话也得2025年中入市了。
所以,我们判断,市区的第四代住宅不会这么快就出现,会延迟。
大家也会猜想,2025年天津的建筑规范会不会再放松?
多样性规划的第一批、第二批都落地了,还有第三批吗?
同样的道理。
熊市产品升级太快,并不利于房价稳定。
2024年天津已经进行了一场大型“楼市实验”。
市区+环城,10个区的二手房价跌幅都在10%左右。
这根本不符合地段价值规律。
原因在于,这一波跌幅是产品换代造成的,技术性贬值。
如果后发优势继续增强,那现在市面上的房子还会加速落伍。
最终必然是“产品力不够,房价来凑”。
所以,2025年住宅建设规范也不会再大力度加速宽松。
产品迭代,开始进入低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