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历史——打窖匠

长安一块 2024-02-12 10:21:58

在陕西旱塬水窖,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据记载,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了水井,吃水离不开挖井人,也就是从那个时代起,打窖匠这个职业应运而生。在咸阳境内,打窖匠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小型洛阳铲,民间俗称“覇墩”,用于垂直往下墩土,以保持窖筒笔直,一把小锄头,用于刨土,一把小铁锨,用于把窖内挖的土装筐(笼)或装袋,由地面上的人用辘轳绞上地面倒掉。

打窖匠既吃的是力气饭,也是有智慧和经验的。打窖之前,一般都是按照老皇历,挑个黄道吉日动土。动土前,主家会选好地点,然后再揳上橛子,以橛子为中心开始动土。打井窖匠就用三根木椽捆扎成一个三角架子,在架子的顶端固定一个滑轮,滑轮是用来往上吊“起”出来的泥土,也有用辘轳绞土的。

窖要下挖到地下近两到三米米深的地方,只靠两盏油灯照亮,窖筒很窄,只有半臂宽,挖窖时大多站不起身,要双膝跪倒,掏出的土用吊篮从竖井运出去,这样干一天能够前进1.5米。以前,打窖匠人往窖面上吊土和泥,都不用箩筐。

因为窖底下太窄狭,箩筐一下去,就没有人站立的地方了,于是,他们都是用一块正方形的厚布,拿绳子绑住布的四角来“出土”,这块布,行话就叫“泥兜”。

用泥兜装泥土,既不占地方,往上吊的时候,也不会像箩筐那样会刮伤、擦伤、砸伤底下的人。这是一般浅一点窖的打法。还有几十丈的深井,井筒就大一些,因为它要用双吊桶绞水,一只上,一只下,打井的工艺就更复杂。打井匠要穿过黄土层后,再穿透底下的石层,才会有地下水渗出。为了扩大积水空间,最下方的井筒就会扩大,淘的土和砂石也就多了。

如果是打窖,一般在2米多深的窖筒以下要逐渐向四周逐步扩大,形成一个梨形的空间,便于储水,这个空间打好后,打窖匠们要用红胶泥搓成泥条,在窖壁和窖底凿洞封裹,形成一个保护层,以便储存窖水,俗称订窖。

井(窖)的最上端,都要用砖砌成圆形井(窖)筒,有地方还专门找来大块石板凿出圆口砌在最上端。用砖砌成井(窖)台,井口还要安装铁把辘轳。用粗井(窖)绳,年深日久,井(窖)口的石块也会被井绳磨出深深的沟槽。

打窖匠也叫淘窖匠,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售后服务之类的。淘井(窖)有几种原因:一是逢干旱,地下水下降,老井濒临干涸时淘井;二是有投井(窖)轻生者,需要将井(窖)里净一净;三是有家禽家畜掉进井(窖)后需要淘井(窖);四是遇到汛期,积水将窖口溢满后需要淘窖。淘井(窖)时,打井(窖)匠显得很实在,每次都把井(窖)淘得很彻底,不但清理了井(窖)中的淤泥、砖石,还向下淘深了一截,向下淘完的窖必须再用红胶泥封订后方可蓄水。

到20世纪60年代后,用铁锨掘大口井,再到用螺旋钢钎挖井,一直到用细长的钢钎打压水井,以至于现在的打井机,不断进行技术更新。而今,随着自来水在城乡普及,打井匠的身影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那一代人最淳朴的记忆。

1 阅读:2

长安一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