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江湖,究竟藏了多少“行业顶流”?

有何高教 2023-01-07 18:47:12

提起黄埔军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座堪称将星云集的顶尖军事学府,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中就有5位出自于此。随着时代的变迁,真正的黄埔军校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后人仍习惯用“黄埔军校”来形容那些培养了济济人才的知名学府。

今天,小何就带大家细数高校圈那些颇具实力的“行业黄埔”:

以上内容为不完全统计,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夯实工业,紧抓经济命脉

石油是现代工业国家的经济命脉,油气类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新时代建设提供能源动力的历史使命,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便是这些油气类高校中的佼佼者。

图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石油”二字贯穿了这所学校的发展脉络。建校以来参加了新中国所有大型油气田和石油化工厂的开发建设,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光辉历程。

作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中石大建校至今培养了3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两弹功臣”曹本熹、我国人造石油学科创始人朱亚杰、我国著名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沈忠厚,“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等均出自该校。近些年来,在强化石油学科的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朝着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学科不断拓展,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发展,堪为能源科学领域的“风向标”。

和石油一样,有色金属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而中南大学则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排头兵,继承了1952年成立的中南矿冶学院的薪火,拥有世界级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链,特别在铝冶炼、铝加工领域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被学界、产业界赞誉为“没有矿山的有色金属之都”,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图源:中南大学

作为一所综合类院校,除有色金属外,中南大学在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领域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参与中南合并的长沙铁道学院,被誉为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为我国铁路六次大提速、高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素有“南湘雅”之名的湘雅医学院更是中南一块闪亮的“金招牌”,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之高超,深受国人称赞。新世纪以来,中南以工、医为优势特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文理医工等各个学科领域全面发展。

深耕制造,造就能工巧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而在众多的纺织类高校中,东华大学足可担当“常青树”之名,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纺织学科,不仅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历次全国评估中也稳坐“冠军”宝座,实力全国领先。

图源:东华大学

如今,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下,我国纺织产业也迎来了绿色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东华大学再次站在了这一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瞄准纺织业节能降耗、纺织废水处理等新兴领域,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力。

在发挥自身优势学科的同时,东华也在不断拓展着学科发展领域。从神舟航天员专用服装到蛟龙号潜水器缆绳,再到北斗、天通卫星金属网材料、人体内心脏支架......一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喜报频传。

“吃饱穿暖”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除纺织外,食品行业也历来引人注目。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吃的饱”,食品需求呈现出愈加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食品科学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食品行业的龙头高校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又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集结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食品学科力量,汇集了食品工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江南食品”的品牌享誉中外,甚至在国际上也力压麻省理工、哈佛等世界名校,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图源:江南大学

据了解,国内白酒企业的品酒师接近百分之百来自于江南大学,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的总工程师绝大多数出自该校,市场上所熟知的茅台、五粮液、光明乳业、泸州老窖、西凤酒、汾酒等众多著名食品企业都与江南大学有着密切合作。

不过,若只说江南大学是食品行业的先锋,未免太过狭隘。食品科学之外,江南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也是独步全国,实力稳居全国第一,纺织材料、工业设计、工业发酵、环境工程.....“轻工高等院校明珠”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

如果说,江南大学在白酒行业有“绝对发言权”,那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便是在葡萄酒行业独占鳌头。世人皆知,西农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卓著。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西农在葡萄酒行业的地位几乎无可匹敌。

西农大葡萄酒学院师生共品葡萄酒

图源:陕西日报

葡萄酒产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西农是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二者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早在1994年,西农便建立起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并带动了全国18所高校开办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20多年来,西农为葡萄酒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科技成果,全国葡萄酒行业2/3左右技术人才都有着西农求学背景,目前已上市的11家葡萄酒骨干企业中,有8家的技术总监或总工程师由西农校友担任,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

正如葡萄酒行业的蓬勃发展,西农也在新时代的发展里呈现出繁荣向上之景。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生态文明等领域,西农屡屡破关,敢于亮剑,收获外界一众好评。

观云测天,化变数为有数

与石油、食品等诸多行业相比,气象行业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其实这一行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成为覆盖面最广、社会普及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

图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而提起气象,就不得不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级学府,南信大手握“大气科学”的王牌,气象学亚洲排名第一、世界领先。在气象装备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孵化,商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等产业方向产出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同时,南信大还走出了一大批国家各级气象部门业务和管理骨干,被誉为“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中国气象局原局长郑国光曾这样评价南信大:“一个学校服务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支持一个学校”。

近些年来,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南信大的学科群不断壮大,形成了“气象+”“+信息”的学科品牌,助力学科间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新材料、应急减灾等一批新工科专业相继建设,曾经的“一枝独秀”已演变为如今的“百花齐放”。

图源:南开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有着不只一个“黄埔军校”的头衔,例如周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作为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南开既是我国率先开办旅游本科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学人才培养的重镇。

培养出的知名校友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等,充分体现了南开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型特色。“中国旅游业的黄埔军校”“中国社会学人才培养黄埔军校”的双头衔,南开实至名归。

高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不同行业的“黄埔军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肩负着服务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使命,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各相关高校,陕西日报,中国气象局,投资界、中鉴酒业等网络渠道

1 阅读: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