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摘要:2021年8月至今,北京君正最大跌幅接近70%,以6月30日收盘价计算,跌幅仍然超过50%计算。
作者|股伯通
在北京君正创始人刘强出生前一年的1968年,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宣布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创立英特尔集成电子公司。
两年后,英特尔推出了第一款产品,一种名为DRAM的芯片,这种芯片可以通过晶体管反复给电容器充电,而被称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诺伊斯和摩尔相信,只要不断缩小晶体管,DRAM芯片就能征服计算机存储器业务,而英特尔就能够主宰DRAM芯片业务。
英特尔最终没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但刘强把它变成了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今年4月25日,北京君正召开线上电话交流会,谈及美光事件的影响时表示,在2021年市场需求突然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所有产品线中DRAM的产能供应是相对最好的,未来的需求增长预计不会带来产能方面太大的问题。
角力仍在继续今年3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5月21日,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依法要求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不过,美光公司并没有放弃在中国市场的努力。6月16日,该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对其位于西安的封装测试工厂投资逾43亿元人民币。美光公司已决定收购力成半导体(西安)有限公司的封装设备,还计划在美光西安工厂加建新厂房,并引进全新且高性能的封装和测试设备。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三星电子以43.20%、美光以28.20%、SK海力士以23.90%的份额位居前三位。
根据WSTS于6月发布的最新预测,全球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周期下行阶段,存储芯片市场销售额预计2023年将下降35.2%至840亿美元,2024年需求复苏后将强劲反弹43.2%至1203亿美元。与此相比,北京君正2022年实现的40.55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显得微不足道。
不过,北京君正等本土企业拥有的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国产化替代的机遇。东方证券指出,存储是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的底座。目前全球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正从计算中心、信息中心、云中心逐步进入算力中心阶段,存储需求随之大幅增长,2020年我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为161亿元,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增至489亿元,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5%。
今年5月,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市场”,美国半导体协会总裁约翰·纽菲尔也表示,“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不能缺席”。
他山攻玉之石英特尔是存储芯片市场的先行者,但却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在1974年之前,日本一直对美国公司在日本国内销售的芯片数量实行配额限制,即使后来取消配额限制,但日本公司仍然很少从硅谷购买芯片。
与此同时,日本DRAM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它们与大型长期贷款的银行联系密切,在股票市场和其它投资收到严格限制的时代,日本银行获得了大量低成本存款,可以保证日本DRAM公司以比硅谷公司低处许多的成本获得资金。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生产设备方面的投资比美国竞争对手高出60%,市场份额也快速飙升。在64K DRAM芯片推出5年后的1981年,英特尔的全球份额只剩下1.70%。1985年,日本公司在半导体上的资本支出占全球的46%,而美国为35%。到1990年,日本公司在芯片制造工厂和设备方面的投资占全球的一半。
早在1980年3月,惠普公司负责芯片标准的理查德·安德森就发现,三家日本公司的芯片在前1000小时的故障率低于0.02%,而三家美国公司的芯片最低故障率为0.09%,最差的芯片故障率为0.26%。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美国公司遭遇碾压的重要原因。
美光公司正是诞生于日本公司开始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1978年,不久以后,与英特尔、AMD、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一样,它在与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不过,在爱达荷州亿万富翁杰克·辛普劳的帮助下,美光公司进入了一场削减成本的生死之战。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公司使用的生产步骤已经比竞争对手少了许多,每批处理250个硅晶圆片,大大高于行业标准的150个。
在之后的每一代DRAM芯片的存储容量方面,美光公司学会了如何与东芝、富士通等日本对手竞争,凭借在个人电脑市场实现的突破和削减成本的技巧,美光终于走出了长达十年的痛苦经历。
在疫情三年连续大手笔投入研发的北京君正,是否也如美光公司一样找到了市场突破口,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触底是否来临6月29日,美光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Q3营收为37.5亿美元,好于分析师预期的36.8亿美元;调整后的每股亏损为1.43美元,好于分析师预期的每股亏损1.57美元。
此外,美光公司预计Q4营收在37亿美元至41亿美元之间,预计调整后每股亏损为1.12美元至1.26美元。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存储芯片行业的收入低谷已经过去,随着行业供需平衡逐渐恢复,预计利润率将会改善。
半导体作为周期性行业,自2021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至2023年上半年仍未进入上升态势,WSTS预计今年美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将分别收缩9.1%和15.1%。
富凯财经注意到,北京君正未能置身事外,经历了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1165.27%之后,其2022年营收虽然同比微涨2.6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4.79%。比较惨烈的是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4.3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0.50%。
回望北京君正股价,在2021年7月底盘中触及199.70元/股(前复权价)之后,至今仍处于回调的状态,期间于2022年10月最低触及61.77元/股(前复权价),最大跌幅接近70%。以6月30日收盘价88.31元/股计算,跌幅仍然超过50%。
半导体行业的剧烈调整也影响到了韦尔股份的增持动作。2021年10月,韦尔股份以自有资金5.5亿元认购北京君正定增,持有北京君正1.1%股份;去年3月24日至5月19日,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增持北京君正186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4.96%,逼近举牌红线。
2022年5月22日,韦尔股份审议审议通过了增持关联方北京君正议案,计划通过全资企业绍兴韦豪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的股票,总投资金额不超过40亿元,且增持后累计持有公司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0.38%。
今年6月8日,北京君正收到韦尔股份的《告知函》,签署增持北京君正的交易有效期已于2023年6月7日届满,本次交易已完成。至此,韦尔股份共持有北京君正2408万股,占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总股本比例的5%。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