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温柔”刑罚,用动物的器官行刑,让人在欢声笑语中死去

嗨皮爱历史 2025-04-21 17:41:28

秦朝按照法家的理念来管理国家,在司法制度上搞了不少新花样,进步可大了。他们在制度的健全和提升上,真的是下了不少功夫。

直到现在,要是聊起古代的刑罚,不管是拿铁刷子像梳头一样,把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刮下来的那种梳刑,还是一刀挥下,直接把人劈成两半的腰斩,光是听听就觉得特别吓人,更别说要是亲眼看见了,那得有多残忍啊!

可奇怪的是,古代刑罚里有个叫“笑刑”的,真是挺特别。这个刑罚用的工具竟然是动物的部件。跟其他残酷的刑罚比起来,笑刑执行时不见血,受刑人身上也不会留下伤疤,最后竟然是笑着走的。

这事儿真让人琢磨不透,笑刑难道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种“不狠”的惩罚手段吗?

【“温柔”假象,无尽的痛苦与煎熬】

笑刑这东西,最开始是在欧洲那边出现的。听起来好像没啥大不了的,甚至有人会误以为它跟安乐死差不多,但其实它们差别大了去了。安乐死是为了让要走的人少受点罪,安安静静地走,可笑刑呢,在实施的时候,虽说没有那种血肉横飞的场面,但给受刑的人带来的痛苦,可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古罗马时候,他们怎么执行笑刑,过程都有详细的记载:

首先,会把受刑人的双脚长时间泡在盐水里,这就跟泡个热水脚似的,目的就是让脚皮变得松软些,好为接下来的刑罚步骤打下基础。

然后,几个大块头会把受刑的人牢牢绑住,这样笑刑就算布置妥当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来了,那就是要用到山羊。

看到这儿,大家心里头肯定直犯嘀咕,这行刑现场咋还牵来只山羊呢?莫非是仪式还没弄利索,想给那受刑的人先来顿羊肉宴,好让他吃饱了上西天?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找来山羊,咱们目的不在它那肉嘟嘟的羊腿,也不在它那锋利的羊角,而是要利用它的舌头。就让山羊在受罚的人脚底下个不停舔舐,这样就能达到笑刑想要的效果了。

为了让山羊持续干活,会给那人的脚底涂上蜂蜜还有其他一些东西,这也就是为啥得把他的脚长时间泡在盐水里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去那股味儿。

山羊开工了,一开始,受罚的人只觉得脚底痒痒的。但这山羊的舌头非同小可,上面布满了细小尖锐的突起,就像小刷子一样。再加上双脚先前被盐水泡过,变得特别敏感。这么一来,受罚的人根本受不了山羊这么舔,只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一开始,大家笑得挺欢,但很快就变成了笑到上气不接下气。这个过程快得让人根本分不清,啥时候受刑者就开始觉得难受了。

笑声渐渐淡去,受刑人的脸色白得像纸,直到他没了知觉,笑刑这才算是起了作用。可你瞧瞧那已经走了的受刑人,到死的时候,就算眼角泪水直流,脸上还是带着笑呢。

跟身体受伤那种疼比起来,笑刑更多是让人的心里受煎熬。一直不停地大笑,会让你感觉呼吸都上不来,就好像要憋死一样。这种感觉一来,就容易吐,甚至晕过去,各种反应一个接一个。心里明明清楚自己快不行了,但嘴里还是忍不住咯咯地笑个不停。

真没想到,笑得太过头竟然会引发那么大的动静。其实,笑这种咱们身上很自然的反应,背后的运作机制比咱们想的要复杂多了。一笑起来,身体里得有十多块肌肉跟着使劲哆嗦,这得消耗不少体力呢。

都说“一笑解千愁,年轻十岁不止”,但得记住啥事儿都不能过头。就像咱们平时听个搞笑段子,有时候笑得肚子疼,嘴角都扯得有点疼了。这跟跑步一个道理,你跑得快了,吸的氧气不够用,肌肉里的细胞就开始无氧呼吸,然后就开始酸疼。

时代一直在进步,笑刑的用处也慢慢多了起来。一开始,它是用来执行死刑的,但后来,人们开始用它来拷问犯人,想让他们招供。

汉朝那时候,宫里对待犯错的宫女,动不动就用狠招,经常弄得血淋淋的。这对汉朝皇室来说,可不是啥好事儿,而且宫女们身上还会留下一道道难看的疤痕,实在是不大好看。

所以,对付那些犯错宫女时,笑刑就成了常用手段。只要掌握好时间和火候,就能让她们尝到难以言说的苦头。这就像被蛇咬过一回,以后看到井口的绳子都会害怕,更别提这种能让人灵魂出窍的笑刑了。受过这罪的人,往后日子里一提起它,脸色都会吓得变白。

【酷刑数不胜数,令人听而生畏】

看古代宫廷剧时,总能碰到刑罚的情节,容嬷嬷拿针扎格格的场景真是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古代的刑罚可比电视剧里演的要狠多了。

首先说说凌迟吧,这个词儿咱们常听到,但要是问啥是凌迟,还有它具体咋弄,估摸着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

比起直接砍头,凌迟这种刑罚那真是让人活得比死还难受。简单说,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点点割下来,得割上千刀万刀。在这个过程中,犯人一般都撑不到刑罚结束,因为实在是太疼了,往往还没到头就先疼晕过去,最后因为流血太多而死。

凌迟这种刑罚在刀法使用上规矩很多,要看犯人犯的罪有多重。轻的可能会挨8刀就完事儿,重的得挨12刀,更重的甚至要挨上72刀才给结束。

不过随着事情一步步推进,后来又出现了好几千下的惩罚,所以就有了那种说法,叫做好几千刀砍下来。

为了让犯人深切感受肉体的极度痛苦,凌迟刑罚通常不会一次性执行完毕,而是分成好几次。犯人挨过第一次的“折磨”后,等待他的,只剩下无尽的煎熬与恐慌。

有种刑罚跟笑刑似的,不见血,叫“沉水”。这刑罚就是找块大石头绑在犯人身上,然后直接扔江河里头。就像它名字说的那样,简单直接。

不管游泳本事有多大,碰到绳子和大石头根本没用。一下子,水就从鼻子和嘴里灌到肺里,犯人心里头全是害怕,只能拼命乱动,可这一点用都没有。就像掉进了泥潭,越是动弹,就陷得越深。

【死刑人性化之因】

说起古代的刑法,那场面真是吓得人心惊肉跳,每句话、每个字都带着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惧。可让人想不明白的是,现在的死刑怎么就越来越讲究人道了呢?

主要的原因大概能分成三个方面。

首要之事是确保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也还是有他们基本的人性。咱们得尊重他们,因为这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基本权利。

从这点来看,死刑犯也是人,他们的命同样值得尊重,不能随便拿走。所以,法院判了死刑后,在真正执行前,得好好对待死刑犯,尊重他们的生命。以前那种让犯人受肉体疼、精神折磨的惩罚方式,现在法律可不认了。

学者陈兴良说过这么一句话:“刑法主要是保护咱们的权利。它是怎么做的呢?就是通过给国家的刑罚权,特别是司法权,戴上紧箍咒,不让它们滥用。这样一来,被告人的权利就有了保障,咱们普通人的权利也跟着沾光。”

所以,实施更人道的死刑方式,归根结底是为了确保每个人的人权都能得到最终保障。

第二点就是要让社会安安稳稳的。

人们心里头啊,既想着要守规矩,又盼着规矩能成为大家共同看重的东西。基于这种想法,国家在处理坏人坏事时,就不能啥手段都用,得讲道德,得有个底线。

要是这种平衡被打破,社会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在新闻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犯了大罪的人,明明晓得自首后还是会被判死刑,可他们还是选择了去自首。

反过来琢磨琢磨,要是死刑还是像古时候那么残酷无情,他们还会乖乖地去自首吗?这恐怕不太可能吧。

对老百姓来说,死刑在执行时一点不顾及人的感受,简直就是没人性。像那种把死刑犯整晚抽打,一直打到死的方法,根本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反而会让很多人心里难受,觉得同情。

法律严惩坏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不过要是手段太过狠辣,可能会让人心里对犯罪有点同情,这样一来,就跟法律想要达到的效果完全相反了。

第三点讲的是要守住道德底线。

美国大名鼎鼎的法律专家富勒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法律,那肯定是得讲道德的。”法律得跟社会大家伙儿都觉得对的道德观念对上号,还得听它的,这样才能站稳脚跟,真的管用。要是法律不按照这个来,乱搞一气,那可就要把道德伦理给搅和坏了。

如果在给死刑犯行刑时,用了不道德、不合伦理的方法,那肯定会动摇大家心里原有的道德观念。比如说,如果行刑过程特别残忍、暴力,那场面想想都吓人,可能还会让社会上一些人变得不尊重生命,变得残忍起来。

【结语】

不管是让人笑的刑罚、沉到水里的处罚,还是一点点割肉的凌迟,这些都展现了古代某个时候社会的状况。咱们国家的古代刑法历史很久远,从奴隶社会慢慢变到封建社会,期间有好多刑罚现在早不用了。不过,它们对现在法律制度的改进还是有点启发和参考价值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