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监狱”是他发明的?一不小心还促进了文化以及历史的发展?

历史聆风 2025-04-24 11:50:57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大家知道四千年前的监狱长啥样?那时候没有铁丝网和摄像头。

夏朝第八任君王姒槐,是大禹的玄孙。当时他有个问题,战场上抓了很多东夷战俘,没地方关了。

他爹姒杼,十分擅长打仗,还发明了长矛与铠甲,周边的那些部落,被打得够呛,抓来的俘虏,自然是很多。姒槐不想在打仗这件事上输给老爹,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监狱“圜土”[yuán tǔ]便诞生了,其位置就在黄河 南岸。

夏朝传至姒槐之时,其疆域从山西这一地域,进而扩展到了山东的海边。

不过这也存在一个大问题,俘虏越来越多,以往那种随便将他们捆在树上或者关在山洞里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有的人会逃跑,还有人会闹事。

姒槐望着宫门外那一大片俘虏,忧愁得很,心里想着必须想出一个长久的办法来管理他们。

公元前的一个雨天,姒槐找巫师占卜后决定:“筑圜土![yuántǔ]”工匠们在老丘城西挖了个直径二十丈的圆坑夯土【hāngtǔ】墙特别厚,野猪都撞不破顶上搭着茅草棚,门口插着画有獬豸(xiè zhì)的旗子据说獬豸(xièzhì)专吃坏人

战俘们白天被铁链拴着去修筑水渠,晚上还要一起唱认罪的曲子。他们就像被禁锢的鸟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努力求生存。而且如果敢逃跑,卫兵手里的铜钺可是不会客气的。听说第一批关进去的畎夷俘虏,三个月就学会说夏朝话,喊“我服了”。

处理完监狱的相关事务之后,姒槐未曾停歇,立刻着手向外发展。他的眼神,十分坚毅,牢牢地、紧紧地锁定在淮河边的九个部落上,比如“畎夷”,“于夷”,“方夷”等等。这些部落一直与夏朝为敌,他那充满决心的目光,居然能够突破所有的阻碍;而那些部落呢,反倒如同一块又一块异常坚硬的磐石,始终顽固地与夏朝保持对立状态。

在一次朝廷极为重要的会议当中,他拿出父亲留存下来的青铜质地的地图,决然且坚毅地宣告:“今年于东边的这些部落而言,都务必归顺我们。”春分这个时节,他引领着从那“围起的土地”归来的已然投降的士兵充当先锋部队,接着朝着泗水流域急速行进而去,不断且深切地推进着。

第一仗打黄夷部落,很有意思。黄夷崇拜太阳,非要等太阳升得高高的才打仗,姒槐偏偏在鸡叫的时候偷袭,把还在睡梦中的黄夷战士堵在了被窝里。

白夷族格外特殊,其全身皆涂抹满了白泥,将它当作铠甲。不过夏军改用以带有火焰的箭矢,致使他们被烧得,束手无策,只得无奈地,纵身跳入淮河当中。

最难打的玄夷,躲在云梦泽。没想到姒槐的造船队从汉水顺流而下,直接把他们的芦苇寨子撞翻了。

仗打了三年,到秋天九夷的酋长们都来老丘城献宝贝。风夷送来,会学说话的鹦鹉;阳夷扛来,三尺长的巨蚌;赤夷姑娘跳的火祭舞,差点把祭坛烧了。姒槐坐在青铜宝座上,很高兴让人在龟甲上刻下:“槐三年九夷服”。而且还有件趣事,于夷献上咸鱼干,王宫臭了三个月。(哈哈哈)

姒槐给圜土定下了三条铁律:日出之时,挖沟劳作;日中之际,舂米不停;日落时分,回牢房歇息。典狱官手持刻着刑律的玉璋,来回巡视查看。一旦看到有人偷懒,便在那人脸上盖上一个墨印。倘若脸上累计三个墨印,就会被拽去祭祀河神。

除此之外,还有个“连坐竹筒”制度把十个犯人绑在一起串上竹筒,只要有人逃跑,竹筒就会响。有一回羽夷俘虏半夜撬墙想逃跑,结果竹筒不停响。守卫赶来时,他们已经被倒下的竹筒埋了,只剩脑袋露在外面。

这些外族俘虏给夏朝带来了许多成果,而且白夷十分擅长制盐,他们将用陶罐煮卤水的方法教给了夏人;实际上玄夷的独木舟技艺格外高超,这样的话,造船效率提升了一倍有余;这个时候,赤夷贡献出了高温烧陶的技术,他们烧制的黑陶酒器居然能够照出人影。

姒槐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俘虏,会“给予减刑”,本来终身在这里后面改为二十年的期限。就如同在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那三只脚的陶罐,乃是当年风夷族俘虏所构思、所设计出来的,用以蒸煮米饭。它的造型格外独特,这为研究古代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每天傍晚的认罪大会成了文化交流场合。

畎夷人表演钻火圈,于夷人唱渔歌,阳夷人耍贝壳占卜。有个羽夷俘虏叫猗,因为会学八种鸟叫,被提拔成典狱官助手。

最受欢迎的是玄夷巫师的祈雨舞,虽然十次有九次不灵,但大家就爱看他头插羽毛跳舞的样子。

这些外族方言,后来渐渐地、慢慢地融合成了夏朝官话。姒槐上朝讲话的时候,居然还带点山东口音,而且日常交流也有着这样的地域特色。

九夷的贡品,轻松愉快地改变了夏朝贵族的生活。风夷进贡的朱砂,而且让王后们喜爱,她们将牙齿染得血红,称作“凤凰吻”;

阳夷的砗磲贝壳,做成腰带扣,走路时便会叮叮当当;赤夷的茜草汁,染出的暗红绸衣,一开始老祭司觉得不太吉利,不过后来自己竟也偷偷穿上。姒槐最爱玄夷的龟甲酒,喝多了就会在龟壳上刻字,有人说甲骨文或许就是这般而来的。

夷族的食谱渐渐成了宫廷里的新宠。羽夷的酸笋,炖上雉鸡,成了一道名菜;于夷的咸鱼酱,被称作“东方奶酪”;畎夷的烤蝎子串,也十分特别。有次姒槐宴请诸侯,端上了油炸蝗虫配蜂蜜,竟把西羌使者给吓吐了。

考古队在二里头宫殿区发现的陶罐,经检测有鱼露发酵的痕迹,这可是于夷俘虏研制出来的秘方。

夷族与华夏族通婚存在诸多麻烦。

赤夷的新娘需要跨越火盆,玄夷嫁女儿要用龟来进行占卜,而风夷则更为繁杂,新郎得亲自去捕获一头野猪。

姒槐的妹妹嫁给畎夷酋长的时候,依照夷族的习俗在婚礼上互相投掷牛粪,竟然把三个来自夏朝的送亲官员弄得晕头转向。

实际上混血儿格外聪明,姒槐的外甥姒莽,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够驯服烈马,之后成为了最年轻的战车指挥官。

看着繁荣的夏朝,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九夷送来的巨蚌中,爬出了毒虫,竟咬死了三个宫人;羽夷进贡的鹦鹉,每天都喊“姒槐短命”;各部落之间还在暗暗较劲,于夷和风夷为了“贡品之首”的名头在祭典上大打出手,而且还撞翻了祭坛上的铜鼎。姒槐开始沉迷于龟甲占卜,凡事都去询问巫师。

到了姒槐的晚年,危机开始爆发。他将亲弟弟姒枼流放,不过姒枼却勾结淮夷发动叛乱,在这当中,九个部落竟然一下子有六个倒戈了。最为讽刺的是,在叛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那些人,好多其实都是当年从圜土中被放出来的人。

或许是因为多年的操劳,姒槐最终患病去世了,而且还葬在了安邑附近,这样的话,一代君王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帝王世纪》《古本竹书纪年》

《中国帝王小传》《墨子尚贤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