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第13世的王姒廑不愿上位?后面无奈了?

历史聆风 2025-04-27 10:56:47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夏朝那些事儿:姒廑的坎坷王位路。

惊雷破晓

斟鄩王城的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紫色光芒;接着一颗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从天边掠过。在观星台上的老巫师,抱着龟甲,惊慌失措地,瘫坐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荧惑守心,王星要掉了!”这句话传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十二世夏王姒扃耳中。其实姒扃艰难地维持着最后一口气,将象征权力的青铜钺递向了年幼的弟弟姒廑。

这王位的传承,来得着实太过突然;按夏朝“父死子继”之规矩原本该是太子姒皋继位。可偏偏在那年,黄河发生改道。有三成的良田被淹没。大祭司于太庙进行占卜,得出个“幼主克水”之卦象。如此这般,十八岁的姒廑被推上了王位。老百姓私下议论道,说这或许是东夷部落,给了大祭司三十车海贝,从而换得此“天命”。

天裂东南

那年冬天,老夏王姒扃的咳嗽越来越厉害,眼看就要不行了。按照老祖宗的规矩,王位该传给自己儿子,可朝堂上却吵翻了天。东边来的巫师说夜观天象,看到“三星贯日”,非说让先王姒不降的孙子孔甲继位才吉利。要知道当年姒不降就是因为自己儿子们不成器,才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姒扃。

当时姒廑正在老家斟鄩城静心疗养,却突然被快马疾速召回归宫。他身披羊皮袄,缓缓地跪倒在父亲的床边。老夏王牢牢地抓住他的手,声音微微颤抖着说道:“孩子为父给你留下了一件难以处理的事务……”话未说完,便已溘然长逝。史官在竹简上写道,“荧惑守心,王星陨坠”,所描述的正是这一事件。

三让太子

姒廑在接到诏书的时候,正蹲在田埂上啃着黍米饼。一听到需要让自己称王,竟然惊讶得把饼喷到了很远的地方。他赶忙连夜奔回王城,对着九鼎磕着头说道:“我才十八岁,既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德行;而我的堂哥孔甲已经四十岁了,还是先王的长孙,你们不如立他为王吧!”这话竟然把礼官气得胡子微微地翘了起来。

老臣们可不答应。大祭司拄着龟甲拐杖骂道:“孔甲整天在酒池肉林里鬼混,上次祭祀把牛头都烤糊了!”三公九卿全跪在大殿里,有个老司徒甚至威胁说:“你不当王,我今天就死在这儿!”姒廑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穿上了那件硌人的绿松石王袍。

九鼎移位

登基那天,可真是邪门儿了,那九鼎之中的火苗,居然突然“噌噌”地窜得有三丈高。姒廑刚刚接过玄圭,而且还没缓过神来,就听见“咔嚓”一声最大的那口鼎竟然裂了一条缝!巫师们都被吓得不轻。

更糟的是,姒廑刚刚当上王的时候,那黄河就发生了改道;并且还冲垮了王田。老百姓都在背后悄悄地嘀咕:“瞧老天爷竟然不认这个新王!”其实话得说回来,这件事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后来考古队在二里头挖掘出了那年用于祭祀的数量非常多的牛骨头,这表明当时确实遭遇了重大的灾害。

迁都西河

姒廑刚坐稳王位,就想迁都。他看着老丘斑驳的宫墙说:“这地方太破了,连耗子都不喜欢!”大祭司占卜说洛水西边有“龙气”于是就把都城迁到了西河。老百姓背着陶罐,一路上都在抱怨:“刚遭了旱灾又要迁都,这新王是不是糊涂了!”

考古学家在西河遗址发现了很多土地,这说明这次迁都的规模着实不小。不过新都刚刚建好,那洛水便断流了,并且从井里打上来的水,不仅腥气熏天,而且还散发着一股恶臭。姒廑晚上总是做噩梦,他梦到先王举着青铜钺在后面追他,嘴里不停地喊着:“让你迁都!让你迁都!”

云梦泽畔

云梦泽边,诸侯们前来朝贡,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荆州来的鄂侯,献上了三尺长的象牙,姒廑却盯着他腰间的玉柄铜刀看个不停。夜里值更的卫兵瞧见,新王一个人在仓库里,抚摸着先王征讨有扈氏留下的青铜戈,那些兵器都锈得,拔不出鞘了。

从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器能够看出,那个时候,长江流域的硬陶突然出现在了中原王城。姒廑或许也察觉到,诸侯们有些不对劲:西羌人进贡的粟米里,掺了发霉的;东夷使者敬酒时,故意把铜尊打翻。最要命的是,他信任的司工季杼,居然开始铸造前所未有的双耳方鼎,这工艺百年后商人才掌握。

十日凌空

姒廑在位的第八年,天上忽地出现了十个太阳。老巫师颤颤巍巍地记录道:“癸巳日天现妖孽。”(停顿十日并出,停顿金石融流。)《竹书纪年》中这仅十二个字,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灾难呢?庄稼都干枯得像黑炭一般,(停顿祭祀用的青铜爵被晒得变了形状,停顿而且王宫屋檐上的瑞兽竟都熔化成了铜疙瘩。)

老百姓没办法,凿开祖坟找陪葬的青铜器,熔了做成取水工具。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那个时期的青铜器少了很多,倒是多了些奇怪的陶制蒸馏器,估计是老百姓发明的新取水办法。姒廑把自己关在宗庙里三天,出来的时候眼窝深陷,整个人憔悴得很。

禅让风波

姒廑弥留之际,抓着堂兄孔甲的手说:“王兄我把这烂摊子留给你了..”这话有点怪,孔甲比他大二十岁,却要接这个麻烦的王位原来姒廑的亲信早就被孔甲架空了,就连他爱喝的青梅酒里都被掺了什么药。

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墓葬里,陪葬的玉器,出现了饕餮纹样,这其实是商朝才流行的图腾。没准儿孔甲,早就和东夷,勾结在了一起,而且还等着姒廑咽气呢。

个人观点

姒廑在夏朝十三世王里,格外特殊,仿若青铜鼎上那难以修补的裂痕般。他因天象缘由被推至王位,一生都在与“天命”预言、祖宗法统以及生存危机这三样束缚展开争斗。频繁地进行迁都,他在青铜文明同自然灾害之间的无奈挣扎之举。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四期的青铜器,大多存在着修补的情况,这与“九鼎裂隙”相互之间有了呼应。这些带有补丁的礼器,实际上是姒廑在修补王朝裂痕方面的一种体现。

孔甲夺取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巫觋与贵族开始相互融合,“敬天法祖”竟然成为了权力游戏的祭品,这便是夏从神权向集权转变的那个胎动时期。

夏朝第十三世的王:姒廑(jin)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

《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国语·鲁语》 《帝王世纪》《左传》《墨子·非攻》《大戴礼记·帝系》

《汉书·律历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