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宇:恐艾的朋友你放心,我会陪着你一步步走出艾滋病恐惧焦虑

恐艾干预心理 2024-03-20 22:37:05

大家好,我是陈晓宇,一名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的一线艾滋病防治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国家统考的心理咨询师,陈老师每天除了既定工作以外,进行运动健身,其他最大的时间精力消耗就是花在艾滋病恐惧心理人群的个案分析及个人心理成长的学习上。作为一名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的老师,你是必须保证有大量的专家督导,同辈督导,以及个人成长体验来武装自己。

陈晓宇在和心理老师交流艾滋防治知识

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技术是需要通过以聊天的形式来完成,但是并不是聊天就等于心理咨询了。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发现,反复的保证可以暂时让恐艾人群缓解焦虑应激刺激,但是反复的保证并不能真正脱恐,脱恐不是靠一句话,而是靠一段时间的反复持续干预,使用一套有效的方法去逐步改变恐友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促使恐艾人群认知被矫正和心态被改变。陈老师希望利用自己和张珂博士,郭海燕老师共同参与艾滋病恐惧人群的心理干预研究所获得的经验,力所能及的帮助到信任陈老师的恐艾朋友们。

最近陈老师接到一个奇怪的艾滋病恐惧心理咨询的个案,因为在外省,距离四川有上千公里。他无法短时间赶过来进行面询,选择了视频和陈老师进行交流,在打开视频的第一时间,他就希望陈老师捏一下自己的脸,看到陈老师略带着疑惑捏了捏自己的脸,这名恐艾心理咨询者满意的点了点头,告诉了陈老师缘由。他曾经有过性高危生活史,偶然间在网上看视频刷到了艾滋病相关信息,联想到自己有过高危性接触没有检测,会不会感染,吓得他疯狂在网上搜索,越搜越害怕。

他在网络上找了好几个恐艾咨询老师进行文字沟通,对方保证他已经没有艾滋病感染的风险,他想进一步和对方增进了解,提升信任,提出视频沟通,但是对方拒绝了他的建议,他无法获得用以脱恐的安全信号,在网络询问了不少人,最终找到陈老师愿意为他提供视频咨询,但在CCTV2的315晚会上他又听说目前AI技术可以合成视频图象,以假乱真,只有用手触摸面部不变形才能证明视频对面的人是真实的。

每周六晚上陈晓宇都会在Q群答疑

听这名艾滋病恐惧咨询恐友的解释,陈老师不由一阵感慨,他太激进,太没有安全感了。一个小小的艾滋病恐惧心理,活生生将一个生活工作正常的成年人变得防御过激,变得没有太多的判断能力,强迫的念头也是在一次一次的不断假设和反复验证的过程中,被强化出来的。如果从一开始,就远离网络,就将所有的连接和稳定关系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也许世界上就没有很多的焦虑症患者,也没有很多因艾滋恐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

艾滋病恐惧产生的灾难化想象,产生的濒死感窒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会体会到,就算是作为恐艾症人群的亲人,大多数都无法理解自己家的孩子或者自己的丈夫会因为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陷入到非常魔怔的困境之中。心理的难过之处就是孤独,孤独是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状态,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有切身体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在网上同一些恐友志愿者聊天以后,就对对方高度认同,感觉到内心有一些平静,有一丝依靠呢。那是因为志愿者在自己还是歇斯底里恐友的时候,产生过一些思考和感悟,会给后来经历恐艾的人一些参考,带来共鸣,让大家少走弯路。比如大多数的恐友最初会认为艾滋知识懂得越多,就越能脱恐,从而拼命去进行网络搜索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最终没有想到变得越来越恐。

志愿者为恐友提供了一些支持的信念,但是绝大多数志愿者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防艾培训和恐艾心理培训,很多时候在一对一同恐友深度沟通的时候,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意志去硬抗恐艾咨询者反复询问的负向强迫和投射性认同带来的心理伤害。人的心理承受都有一个上限,这也是很多志愿者最初非常活跃,风风火火苦口婆心劝导恐友,最终又昙花一现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主要原因。没有人愿意在别人的暗示下又重新恐上艾,就算是陈老师,为恐艾人群做咨询承受的压力也是远远大于为感染者做咨询,恐友的需求远远大于志愿者所能提供的支持,如何让更多的恐艾症恐友获得过渡客体,走出恐艾症一直是陈老师思考的问题。

陈晓宇永远欢迎各地恐友来四川面询脱恐

无论怎么样,双方培养互信和稳定的恐艾咨询关系是整个脱恐的关键点,和陈老师越熟悉关系越稳定的恐友,他们脱恐会更快。为什么陈老师更喜欢恐友们视频或面询呢,那是因为视频或一对一面询能获得更多的安全信号,能让恐友们更好的放松,不是陈老师做恐艾有多么的厉害,而是视觉所展示的有效信号是最多也是最可靠的,在咨询过程中,这样坦诚相见,反而让恐艾症的恐友们更愿意将心中的压抑,都能全部抛给陈老师。在下一篇文章中,陈晓宇想谈谈为什么那么多恐友能彻底走出恐艾症,祝各位越来越好。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