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8):如何区分正常焦虑和病态焦虑的HIV恐惧

恐艾干预心理 2023-12-07 22:59:27

上一篇15分钟消除恐艾心理系列文章之七,讲了咱们艾滋病恐惧咨询者很容易将焦虑认为是艾滋病感染风险的前奏和暗示,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讲恐友们应该如何区分普通焦虑和病态焦虑引发的HIV恐惧差别,并且希望各位恐友务必在前期理解恐艾症更容易产生躯体化症状,这种症状是随着心理恢复逐步消失,和所谓的艾滋病早期必有的症状没有一点点关系。

干预的核心在于解决莫须有的风险暗示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同样,产生了恐艾的感觉就一定预示着您自己和艾滋病毒存在着某种关系连接吗,显然这个说法也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是我们的艾滋病恐惧咨询者(俗称恐友),在受到艾滋病恐惧点刺激以后,产生了应激反应,很容易将其无限放大,或许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只是轻微的一点点刺激,就会觉得自己又和艾滋病形成交互作用了,但是我们也同样的惊讶发现,有一些人常年游走在高危性体验之中,从来都不会佩戴安全措施,却一点都不恐惧性病艾滋病。最后就造成了一种现象,约95%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群体大都不是高危行为,让自己恐惧的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然他们也绝不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反而去医院检测出有问题,大都是觉得性病艾滋病离自己很远的人。

恐艾群体在中心进行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的时候说:“张老师,其实我也知道我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我的心就是放不下去,就是没办法踏实。”放不下去,无法踏实,老师特别能够理解恐友们身处恐惧的痛苦体验,这是一种焦虑形成的心境体验每个人都有对未来不可掌控的焦虑。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比如,绝大多数人在过马路的时候,都会刻意去关注马路左右两边是否存在着车辆。要解决艾滋病恐惧症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首要是利用艾滋病恐惧严重程度自测量表先给自己进行自评测试估分,并且向您的咨询求助老师真实的提供您是否存在着既往的恐艾史,此次恐艾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具体的行为是否是高危等等。如果已经确定非真正的高危行为,我们就需要去分离正常焦虑和病态焦虑的差别。在中心十五年面对的一对一恐友中,内心认知出现的误区是导致错误恐艾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而不是我一旦开始内心有点忐忑,一想到艾滋病产生糟糕至极结果的不可及性,就开始进入暴走状态了,那才是让自己越陷越深,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中心老师受邀参加腾讯医生的防艾交流

轻微的恐艾,只是属于普通的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迎接挑战的驱动力和警觉力,它一般持续时间不长。换成任何人,就算长期从事艾滋病防治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也会产生焦虑,也会在某些时候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这些都是属于正常范围内。因为适当的焦虑是我们人转换压力的方式之一,就像常常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死念想造就的心理防御本身就是三大本能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焦虑是病理性的呢,它可能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甚至是非现实层面的。比如我们已经明确自己没有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了,但是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总惴惴不安,觉得有不好的“万一”将要发生,有种哪天疾控中心的电话就打过来说大难临头了。这种病理性焦虑一般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且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似乎带有强迫性成分在里面。我们发现自己很难控制住这种情绪,面对它时更多的是无助、混乱、不知所措,病理性焦虑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躯体化症状较为明显,结合在艾滋病恐惧症恐友身上就变成了所谓的恐艾症症状,这类症状和艾滋病初期症状有些相似,如发热,皮疹,肠胃功能失调的慢性腹泻,肌肉系统的肌肉酸痛、活动不灵活、肌肉及肢体的抽动。

而长期持续的焦虑是非常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这种迅速让我们身体变得很不自在的症状感,是远远超过艾滋病早期症状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艾滋病传播具有隐蔽性,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样轻微的症状睡一觉就过去了。以前有一句不成文的经验判断标准,就是在您自认为的初期,症状越多越明显,越能说明这些症状不是艾滋病毒产生的。

不断的案例交流可以增加老师临床经验

那么什么是病理性焦虑症状呢,比如感觉系统的视物模糊、忽冷忽热、软弱无力、浑身刺痛,红疹发痒。心血管系统的心悸、胸痛、血管搏动感、昏倒感等。呼吸系统的胸闷、窒息感、叹息、呼吸困难等。胃肠消化系统的吞咽困难、嗳气、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体重减轻等。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尿急、停经、性冷淡、过早射精、勃起不能、阳痿等。神经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口干、潮红、苍白、易出汗、易起“鸡皮疙瘩”、紧张性头痛、毛发竖起。综合来说,病理性焦虑产生的症状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通常用一些抗炎症药物无法消除。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艾滋病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贩卖恐艾焦虑的人群多了,自然而然症状论就成为很多艾滋病恐惧人群判断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标准。很多恐友迟迟无法脱恐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初入恐艾之中对症状的“刻板印象”,明明已经检测了几次甚至十几次,每一位医生都表示说他可以排除感染了,但是他总觉得身上的症状还存在,或者说在本来认为自己已经脱恐了,身体又出现了一些在网上查阅到的初期症状,开始变得紧张易激惹。其实,十五分钟消除恐艾心理并不难,对网络上各种说法有自我的辨别意识,善于去总结分析归纳,而不是人云亦云,任信息冲击自己脆弱的心灵。希望各位恐友务必要具备自我辨别的能力,分清是非曲直,坚定地跟着对您负责的机构或老师走下去,终将走出这一片叫做恐艾的灰暗天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