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人群规模约两百万已知最小的艾滋病恐惧咨询者年龄仅9岁

恐艾干预心理 2023-12-01 15:01:58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艾滋病宣传日121了。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把12月1日作为艾滋病宣传日呢?那是因为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是在1981年12月1日被诊断出的。这个时间,也许比现在很多艾滋病恐惧者的年龄都还要大,但正是因为一个长期被误解和歧视,这个被称之为世纪瘟疫的疾病存在,才有了如今中国两百多万的艾滋病恐惧群体的存在。三年新冠疫情,让部分人群对卫生防护变得更过激,对身体健康和传染病流行变得更敏感,再则少部分自媒体喜欢烘托话题,诸如性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恐惧种子就在焦虑不断地贩卖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滋生了下来。

恐艾人群构成复杂 也急需被社会重视

很多恐艾症朋友的痛苦并不被他人理解,社会关注度也不高,都是在艾滋病宣传日附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被关注的时候,他们才同样被提及。按照估算,目前恐艾人群大概约为已知感染者人数的2-3倍,目前中心已知最小的恐艾者年龄只有9岁,恐艾原因是偷偷玩了他哥哥的飞机杯后去网络搜素使用飞机杯后如何不被发现,结果网络给他一个“飞机杯有可能导致艾滋病毒传播”的结论。一个成年人恐艾都尚且痛不欲生,何况他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突然遭受恐艾应激反应的无助和害怕极有可能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非常希望他能尽快的调整自己,回到自己的花样年华岁月,同样也希望有缘来到咱们中心的恐友,都能多自学,多内化,少走弯路,顺顺利利的脱恐。

如果世界上没有艾滋病毒,那么很多家庭都是圆满的,在特定对象恐惧者的领域,中国将减少数百万人。正如张老师昨晚做客腾讯新闻直播间时想表达的,恐艾其实并不可怕,恐艾仅仅是一个刺激,我们如何在这个刺激还是星星之火时候将它扑灭,它就不会变成后面的恐艾症,是我们每一位恐友都需要重视的。我们恐友不能因为害怕感染艾滋病,过度将其妖魔化,长期在网络上搜索问询,没办法从网络建立有效的咨患关系获得安全感。在持续对艾滋病相关信息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焦虑、恐惧,逐渐转移和泛化到对日常生活接触也开始怀疑、害怕,便产生了诸如对其他特定传染类疾病恐惧强迫的人群。

线下的人文关怀是消除恐艾症的利器

世界艾滋病日从1988年设立,到现在已经是第36个年头了,每一年艾滋病日都有不同的主题口号,在今年2023年,中文主题口号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我想这个口号对于在成都从事社会工作的朋友来说,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成都是一个包容接纳的城市,正是因为包容接纳,成都呈现出了全面发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社会配套配置,社区机构整合完善,多样资源整合自然划上了日程。就像经常有恐艾朋友问特色的防艾心理干预机构为什么只有成都才有,或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无论从事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十五年,还是针对青年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十五年,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才是真。

成都作为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桥头堡城市之一,目标人群构成多样,干预环境复杂。在过去的新冠疫情的三年,所有在防艾一线的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是非常辛苦的。一边防新冠,一边防艾滋,双线作战,看着一些熟悉的年轻面孔从小伙子和姑娘变成了面容沧桑但眼神坚定的战士,不由感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一方水土的疾病预防工作做出的贡献。

蚂蚁再小 他也可以做出超乎力量的壮举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作为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者,作为基层防艾机构和社会组织,我们很清楚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快乐与痛苦并存,在逆境中铿锵前行,及早发现隐匿在普通人群中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控制传染源,广泛宣传艾滋病科学防治知识,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预防减少艾滋病恐惧的产生。

愿各位平安,身心健康,我们永远是您努力脱恐的靠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