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诛。
这不是孔子的原话,圣人在《论语·尧曰》中的原话是:“不教而杀谓之虐。”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咋才能处理好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不教而诛,就是孔子眼中的四种恶政之一。
如果吴柳芳的账号有问题,你就应该指出来,让她有改正的机会。啥也不说,也不给理由,然后就禁止关注啥的,也是不教而诛。
孔子虽然反对不教而诛,但他自己也做不到,他杀了少正卯。
孔子当了鲁国代理国务卿之后,想要树立威信,在没有对少正卯进行教化,没有给他改正机会的情况下,悍然出手,杀了少正卯。
虽然孔子列了一大堆少正卯的罪状,但实际上孔子杀少正卯,可能是有私心的。
少正卯这哥们是孔子的对头,也开了私人学校挣大钱。因为少正卯辅导的学生,就业率高,孔子的学生越来越少,“三盈三虚”,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结果都跑人家那去了,造成孔子肉干收不上来,生活水平下降的局面。
补充一句,孔子办学校是要收学费的。这个学费现在看起来不太多,一束干肉。所以许多不明白历史的人,还就这件事大唱赞歌,看人家孔子,真是君子啊,收点肉干意思意思就教那么多的学生。
说这话的人,真是无知者无畏。孔子生活在什么年代,是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只有当官的才有资格吃肉,而且还不是每天都能吃着。
孔子的接班人孟子,他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什么样的?七十可以食肉!普通老百姓七十岁可以吃上肉,这就是最最最理想的社会了。而当时人们的平均最多四十来岁。你想象一下,在一个平均寿命四十岁的社会里,普通老百姓还要七十岁才能吃上肉,在当时肉得珍贵到什么程度!
你说肉都这么珍贵了,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肉干是不是更珍贵呢?因为它需要更多的肉来制作,还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咱们小人一把,计算一下孔子的教学生涯能捞多少好处。孔子有弟子三千,一个人十条肉干,三千人就是三万条肉干,而且还不知道孔子学院是不是和现在一样,学费年年收。
现在大家可能明白孔子的老婆为啥从来没有露过面了,人家在后堂开肉干店,为孔子的四处奔忙挣路费呢!
孔子不教而诛,是为了钱,封杀吴柳芳的可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