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屹立不倒的天安门是谁设计的?设计师只有18岁,你听过他么

我是居间呀 2025-01-18 17:38:52
前言

“门脸”这个词相当讲究,它意味着大门的地位不仅仅是一扇门,更是代表了这户主人家的脸面,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修大门都是要怎么体面怎么来的。

那么我们就不禁想到了身为紫禁城大门的天安门,这个“门脸”可是从1420年建成开始就稳稳的屹立在整个皇城的前方,一直到今天足足有600多年了!

这天安门不仅有着功能性的作用,象征的意味更强,它代表了整个紫禁城的威严和尊贵,是皇家的脸面,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你知道么?这道天安门的设计师不是什么经验丰富的工匠,而是一个仅仅只有18岁的青年人,他就是蒯祥,这样一个年轻人是如何被委任了这么重要的任务的呢?

一、蒯祥锋初露

太湖是苏州一景,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然而只要有心人稍加深入探寻就会发现,这里竟然还盛产能工巧匠,“香山帮”就是起源于此。

这个木工派别是怎么来的呢?那就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了,当时这里出了个叫蒯富的木匠,因为在苏州远近闻名,于是在朱元璋修建南京皇宫的时候被喊过去帮忙了。

由于蒯富手艺实在是好,因此从一个临时工混到了正式编制,成为了隶属于工部的“木工首”,因此香山帮也跟着与有荣焉,扬名了开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并不是香山帮,而是蒯富的儿子蒯祥,这蒯祥从小就是看着父亲做木工活长大的,因此在家学熏陶下,对木工活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加上这孩子聪明伶俐又肯下功夫,因此技术很快就赶上了经验丰富的父亲,甚至有超越的态势,着实是让蒯富骄傲得不行。

转眼间,蒯祥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而蒯富也因为年纪大了告老还乡,但是在这之前,他为了给儿子谋一份前程,就将儿子的名字挂到了工部留用。

巧的是,没过几年明成祖朱棣就准备迁都北京,因此就要修建北京的皇宫,于是开始全国招募工匠,而蒯富虽然退休了,但是不代表不能返聘,于是就带着儿子从苏州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蒯祥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也见识到了各种风格的建筑,大大增长了他的经验,让他激动得恨不得立刻就动手设计一座属于自己的建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一天朱棣给工部派发下去了任务,说是要皇城正门的设计方案,蒯祥一听心就开始痒了,于是立刻拿出纸笔开始勾画起来。

他琢磨,这皇城正门可是脸面工程,得既大气又庄重,但是大明此前的都城南京位于江南地区,因此还得有点江南的细腻柔美。

于是他大胆创新,设计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案:融合南北建筑风格,门楣上镶嵌彩绘龙纹,屋脊上饰以琉璃瓦,看起来既富丽堂皇又不失雅致。

当朱棣看到蒯祥的设计图果然眼睛一亮,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的眼光竟然这么高级,于是当场拍板,决定让蒯祥担任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新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建设。

二、天安门的精心建造

蒯祥深知天安门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因此在接到任务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组织工匠们开始根据图纸施工。

在施工材料的选用上,蒯祥可是下了大功夫。他亲自跑到全国各地去挑选木材,什么紫檀木、楠木、樟木,只要是上等的,他都要。

但建筑最关键的是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建筑才能稳固,于是蒯祥还特意选购了一批缅甸的优质紫檀木作为天安门底座的基材。这些木材不仅质地坚硬,而且纹理美观,是天安门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蒯祥更是精益求精地要求工匠们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允许有丝毫偏差。

为了保证质量,他还亲自到现场监督,只要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因此挽回了很多损失,比如有一次,工人就把一批珍贵的缅甸紫檀木给切割错了。

蒯祥那是又生气又心疼,但是光生气也没用,于是赶紧想出了个办法补救:他把这些木料改制成可拆卸的门槛,既解决了浪费问题,又增加了建筑的实用性。

除了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外,蒯祥还特别注重细节,毕竟皇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建筑自然也是越精致越好,于是他就在天安门的装饰上下足了功夫。

在解决排水问题上,他设计了一千条琉璃龙头作为排水口,每当暴雨来临,这些龙头的口中就有水柱喷出,简直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画卷,这样既做到了实用,又增添了建筑的威严和气势。

经过三年的努力,天安门终于在1421年竣工了,这座气势恢宏的城门就像一位威武雄壮的将士,永世守护着紫禁城的宁静与祥和。

竣工那天朱棣还亲自前来验收,他仰望着这座雄伟的城门,心里那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于是出于对蒯祥的赞赏,他当场就封蒯祥为“蒯鲁班”,给予了极高的荣誉和赞誉。

三、蒯祥的建筑成就

完美完成了天安门的修建任务之后,蒯祥毫无疑问地凭本事证明了自己的年龄根本不是问题,还正式成为了工部的官员,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然而这天安门其实只是蒯祥一生丰富的建筑成就中最显眼的一个,当了皇家御用建筑师之后,他还为皇家设计建造了很多精美的建筑。

比如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以及明英宗的裕陵就都是他的杰作,给皇家修建陵墓,这就不是只是荣耀的问题了,还展现了皇家对工匠的信任。

随着蒯祥负责修建的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他的名声也跟着越来越大了,然而他却非常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还拒绝了宦官的巴结,在老了之后一心只想回到家乡过平平淡淡的日子。

于是他就跟皇帝申请了退休,随后回到了苏州香山的老家颐养天年,不过回家之后,蒯祥也没闲着,他干了一辈子木工活,已经打了每天手里没木头就浑身不得劲程度。

于是蒯祥就开了个小作坊,继续做他的木工活儿,他还收了几个学徒,每天就跟徒弟们混在一起,教他们怎么干木工活儿,怎么把手艺练到极致。

你别说,蒯祥还真是个教育人才的好手,他的这些学徒有的是木匠世家的后人,有的是想要学一门手艺而来的寻常百姓,但蒯祥对他们从来都不在意身份,只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手艺。

跟他学过手艺的这些徒弟们个个都有着飞一样的进步,有的凭借这份手艺成家立业,也有的成了人人追捧的大师。

就这样,蒯祥在香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八任皇帝,每个皇帝都对他很看重,但他却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

他的名字虽然不像那些大官儿一样家喻户晓,但在建筑界也是响当当的,甚至后来“香山帮”的木匠们还将他奉为了这一派的鼻祖,可见虽然蒯祥不张扬,但江湖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结语

如今,天安门在600年间经历了风霜雪雨和战火纷飞的洗礼,却依然屹立在北京的市中心,见证着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

而蒯祥的名字也会随着天安门矗立在这里,让后人们知道这段传奇的故事。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