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更要防尿路感染!做到这4点,让细菌无处可藏

王玮以 2025-04-22 08:54:55

有位 58 岁的患者,夏季时全身酸痛、发热,起初自行服药未见好转,到医院检查,竟确诊为败血症。深入询问得知,她平时就不爱喝水,天热出汗多,饮水量也未增加,尿液少。经进一步诊断,是尿路感染引发了败血症,根源就在于尿道细菌大量滋生。这警示我们,天热时尿路感染风险大增,预防刻不容缓。今天就讲讲如何在夏季预防尿路感染。

一、天热易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高温出汗致尿液减少

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量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通过皮肤、呼吸等途径散失一定水分,天热时散失水分更多。为维持体内水平衡,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 5℃,人体每天尿量可减少 200 - 300 毫升。尿液生成减少,对尿路的冲刷作用减弱。原本,尿液能将尿路中的细菌等病原体带出体外,冲刷作用不足,细菌就容易在尿路中停留、繁殖。据统计,夏季因尿液减少导致尿路感染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 30% - 40%。

局部环境利于细菌繁殖

天热时,人体私处及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高温潮湿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尿路黏膜有一定防御能力,能抵御少量细菌入侵。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相关研究显示,当局部环境温度超过 30℃、相对湿度高于 60% 时,尿路黏膜免疫细胞活性会降低 20% - 30%,细菌更容易突破防御引发感染。而且夏季人们穿着往往较为轻薄、紧身,进一步加剧了局部不通风,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免疫力因生活习惯受影响

夏季人们生活习惯常发生改变,影响身体免疫力。比如,天气炎热,很多人睡眠质量下降。据调查,约 60% 的人在夏季睡眠时间减少 1 - 2 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使身体抵御细菌能力降低。同时,夏季饮食结构也有变化,部分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喝冷饮,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间接影响全身免疫力。免疫力下降后,尿路系统对细菌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增加了尿路感染风险。

二、预防尿路感染的四点关键措施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饮用 1500 - 2000 毫升水,相当于 7 - 8 杯水。若出汗较多,如进行户外活动、体力劳动,或身处高温环境,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可每小时补充 200 - 300 毫升水。像外出散步、晨练后,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饮水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咖啡、浓茶等。含糖饮料会升高血糖,影响尿液酸碱度,不利于抑制细菌生长;咖啡和浓茶有利尿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刺激尿路黏膜。饮水时间安排: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养成定时饮水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 200 毫升左右的温水,可补充夜间身体流失水分,冲刷尿路;上午和下午每隔 1 - 2 小时喝一杯水;晚上睡前 1 - 2 小时适量饮水,保证夜间尿路有一定尿液冲刷,但避免睡前半小时大量饮水,以免影响睡眠。巧用饮水小技巧:可以准备一个带有刻度的水杯,方便直观掌握饮水量。也可将饮水与日常活动结合,如每工作 1 小时,喝一杯水;看电视时,旁边放一杯水,边看边喝。对于不爱喝水的人,可在水中加入柠檬片、薄荷叶等,增加水的口感和风味,提高喝水积极性。保持个人卫生外阴清洁要点: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会阴部清洁。清洗时,用流动水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到尿道。女性因生理结构特殊,尿道短且与肛门距离近,更要注意清洁顺序。清洗外阴的盆和毛巾要专人专用,定期用开水烫洗或在阳光下暴晒消毒。经期女性更要注意卫生,勤换卫生巾,每 2 - 4 小时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内裤选择与更换:选择纯棉材质内裤,其透气性和吸湿性好,能让私处保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避免穿化纤、蕾丝等材质内裤,这类内裤透气性差,易使局部潮湿闷热。内裤尺码要合适,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天更换内裤,换下的内裤及时清洗,单独手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洗完后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处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若遇阴雨天,可用烘干机烘干或用开水烫后晾干。性生活卫生注意事项: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女性在性生活后应及时排尿,利用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逆行感染机会。若性生活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对于有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的女性,可在性生活前半小时预防性服用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养成良好排尿习惯定时排尿:无论有无尿意,每隔 2 - 3 小时主动排尿一次。长时间憋尿,膀胱内尿液储存过多,压力升高,会使尿液中的细菌更容易逆行向上感染肾脏。据统计,经常憋尿的人患尿路感染风险比正常排尿者高 3 - 5 倍。上班族工作再忙,也要定时起身去厕所排尿;司机长途驾驶时,提前规划好休息站点,定时排尿。避免强行憋尿:当有尿意时,要及时排尿,不要因为各种原因强行憋尿。比如在开会、上课、乘车途中,若有尿意,应寻找合适时机解决,不要忍耐。强行憋尿会损伤膀胱黏膜,降低其防御功能,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而且长期憋尿还可能影响膀胱肌肉功能,导致排尿困难等问题。彻底排空膀胱:排尿时要尽量将膀胱内尿液排空,避免残留。一些人排尿时可能只排出一部分尿液,膀胱内仍有尿液残留,这会使细菌在残留尿液中繁殖,增加感染风险。可以在排尿结束后,稍等片刻,再尝试用力排尿一次,确保膀胱排空。对于老年女性,因盆底肌肉松弛,可能存在排尿不尽情况,可通过做盆底肌训练,如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排尿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菠菜、苹果、橙子等,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维生素 C 能使尿液酸化,不利于细菌生长,还可促进免疫细胞生成。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导致体内湿热,诱发尿路感染。同时,减少烟酒摄入,保持饮食清淡。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每晚保证 7 - 8 小时睡眠时间。良好睡眠能促进身体各器官修复和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中午可小憩 30 分钟 - 1 小时,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精神状态。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工作,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适度运动:每周坚持 15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运动时身体会排出汗液,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运动还可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保持身心愉悦。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暑。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天热时尿路感染风险高,做好这四点,增加水分摄入、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排尿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能有效降低感染几率,守护尿路健康。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尿路感染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