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青岛附近的一座小岛上,我国动物学家采集了21只中华凤头燕鸥的标本,谁也没想到,这一举动竟成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的最后记录。
此后,这种被誉为“神话之鸟”的生物,就像突然蒸发了一般,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了踪影。
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为什么会有“神话之鸟”这样浪漫的称号?又为什么会消失那么久?
翻开历史的扉页,中华凤头燕鸥的故事要从1861年说起。
那一年,它首次被人类发现并记录。这种白身黑头的海鸟,体态优美,飞行姿势矫健,却因数量稀少而显得格外神秘。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937年,在青岛附近岛屿上采集的那21只标本,成为了这个物种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此后63年,它就像一颗消失的星星,在浩瀚的天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当时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个物种可能已经灭绝了。”一位资深鸟类研究员回忆说,“毕竟,63年的时间太长了,长到足以让人们淡忘它的存在。”
好在,大自然总是充满惊喜。2000年,这只优雅的精灵才再次悄然现身,在马祖列岛被人们拍到了8只中华凤头燕鸥的身影。
这一发现,让全球鸟类学界沸腾了!失而复得的喜悦,让这种鸟获得了“神话之鸟”的美誉。
但现实并不乐观,即便在今天,全球的中华凤头燕鸥成鸟数量依然不足2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录,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好在,这只“神话之鸟”在浙江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浙江象山韭山列岛的中铁墩屿和温州平阳南麂列岛,成为它们重要的栖息繁殖地。
在浙江这些海岛上,一群默默的守护者正在上演着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岛上放置了200多个栩栩如生的假鸟模型,24小时不间断播放着鸟叫声,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华凤头燕鸥前来栖息。
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十年的坚持,成效开始显现。仅在浙江象山中铁墩屿,就有151只小生命降生。2022年更是创下新纪录,单年监测到93只中华凤头燕鸥,创下全球最高纪录!
而在浙江南麂列岛,今年也传来了好消息,首次实施的招引工作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孵化出幼鸟!
“这份成功来之不易。”浙江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总工程师蔡厚才感慨道,工作人员在无人岛上坚守了4个多月,经历了无水无电、狂风暴雨等重重考验,才等来了这份喜悦。
这些年轻的守护者们,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他们住在简陋的板房里,天天和蚊虫作伴,过着清苦却充实的日子。正是他们的坚持,让这个物种重现生机。
在浙江象山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丁鹏的电脑里,保存着近十年来拍摄的数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个难忘的瞬间:第一次发现筑巢的中华凤头燕鸥,第一只破壳而出的幼鸟,第一次看到幼鸟展翅飞翔......
如今,浙江中铁墩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栖息地。这个仅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小的小岛,见证着一个物种从濒临绝境到焕发生机的奇迹。
回望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物种的命运,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在浙江这片热土上,“神话之鸟”正在书写着属于它的新篇章。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