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个战士,她是个军医,相爱的时候,战争在蔓延。
她牺牲了,他发誓守节,六年,过得艰难又坚决,最后相亲三面就结婚,他说:“办完事,我好去打仗。”是什么让他如此决绝?他守了谁,又为何匆匆?
相逢在战火中刘贤权和王晴的相遇,不是偶然,却也充满意外。
1940年的一个冬天,刘贤权带着伤寒,倒在了行军的路上,没人知道,他的伤寒有多严重,发着高烧,浑身冰凉。
医生们忙得脚不沾地,没人顾得上他。
直到王晴走进了他的视野,一个扎着短发、眼神清亮的女人,二话不说就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额头。
“送到后面卫生所!”她的声音不容置疑。
就这样,刘贤权被抬到了卫生所,交给王晴亲自照料,不是温柔的呵护,而是冷静的医治。
换药,喂水,抬起他的头喝下一口苦汤药,手法利索,没有半点停顿。
刘贤权每次睁眼,看到的都是她那张冷峻而执着的脸。
战火中,这段相逢不带任何浪漫,可正是这样,王晴的果断和坚强,让刘贤权记住了她。
王晴也看到了他伤愈后,训练场上的专注,作战时的无畏。
渐渐地,他们互生情愫,不多话,心里知道,这是战场上的默契。
牺牲与守节他们的相爱,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战场上的默默守护和相互信任。
习惯了在枪林弹雨中,交换一个眼神,在紧张的战斗后,互相确认对方的平安,正是这样的默契,使得他们在彼此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战争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多时间去享受平静的生活。
1943年初,突围的号角响起。
齐河县的大李庄成了战场的焦点,敌人围得紧,四处都是枪声和爆炸声。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几乎每一个战士都必须拿起武器应战,王晴作为卫生所的所长,她的责任不仅是救治伤员,还要指挥整个卫生所的撤离。
那天一早,王晴便在卫生所里忙碌着。
伤员太多,医疗物资严重不足,只能尽力分配,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治疗。
刘贤权此时在前线,没有办法知道王晴的情况,心里却一直挂念着她。
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刘贤权知道,王晴一定在用尽全力救助那些伤员,而这种情况下,她的处境是危险的。
突然,敌军的进攻更加猛烈,子弹如雨点般袭来,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
王晴迅速反应,必须马上撤离,否则卫生所里,这些重伤员根本无法生还。
立刻组织起医护人员,命令他们抬起伤员,迅速往后方撤退。
王晴亲自扶着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士,一边指挥其他人撤离,一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撤离的过程中,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王晴的肩膀突然感到一阵剧痛。
低头一看,鲜血从肩膀上涌了出来,子弹击中了她。
可没有时间停下来,紧紧咬住牙关,强忍着疼痛,继续指挥着撤退,在这个时候,任何的停顿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敌人的进攻,没有给她更多的机会。
刘贤权
就在她转身想要帮助另一名伤员的时候,第二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胸口。
身体失去了平衡,猛地倒了下来,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耳边是混乱的枪声和呼喊声,努力地想要站起来,可是身体已经不听使唤。
王晴躺在地上,艰难地呼吸着,视线开始模糊,还能听到那些医护人员的呼喊声,知道他们在努力撤退。
想要再说些什么,想让他们快走,可是声音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消息传到了刘贤权的耳朵里,那是在激烈战斗后的一个夜晚。
刘贤权正坐在临时的帐篷里,整理战斗报告,突然,一名战士匆匆跑了进来,神情凝重:“刘政委,王晴同志她……牺牲了。”
刘贤权手中的笔停了下来,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
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帐篷。
走到外面,看着夜空中稀疏的星星,沉默了很久,战争就是这样,死别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么不可预料,即便是这样,心中的痛苦却依旧无法抑制。
从那一天起,感情上,刘贤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王晴,也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软弱。
只是把那张唯一的照片,王晴的影像,贴身藏在口袋里。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拿出来,看一眼,然后默默地把它放回去。
守节六年,不是为了别的,只因为心里的那个承诺。
答应过她,要一起看到胜利的曙光,她没能等到,但他必须替她看到。
再婚的抉择六年的时间,对于刘贤权来说,这六年是他人生中艰难的六年。
没有了王晴的陪伴,战场上的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一次冲锋,都希望能用自己的命换回战友的生命;每一次胜利,他都希望王晴能在身边,一起分享那份激动。
刘贤权(左四)
战争不会因为谁的悲伤而停下,革命的路仍然要走下去。
组织看在眼里,心疼这个忠诚的战士。
1948年,刘贤权接到了组织的命令,要他考虑个人问题,组织上认为,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个可以让他在战斗中有后盾、有牵挂的家庭。
对刘贤权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自己心里始终有王晴的位置,再婚意味着必须面对新的生活,心情非常复杂。
最终,选择了顺从组织的安排,与一位解放军女战士安绍杰见面,安绍杰听说过刘贤权的名字,也知道他过去的故事。
见面的时候,两人坐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刘贤权的态度很直接,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是开门见山地说:“我不是想拖着你,也不是要找个伴儿。我只是想,办完这些事,好去打仗。”
安绍杰看着刘贤权,眼前的这个男人,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眼神中却透着坚毅。
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她明白他的心情,也知道这样的男人,心里有太多的重量。
再见面的时候,两人聊得更多了一些,安绍杰问他:“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刘贤权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了一句:“战争还没结束,我得继续打下去。”
等到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两人已经决定结婚了。没有任何的浪漫,也没有任何的仪式。
刘贤权(右三)
两人去驻地的登记处,草草地填好了表格,办好了结婚证。
刘贤权把结婚证往怀里一揣,踏上了前往前线的路。
婚后的生活,对刘贤权来说并没有太多改变,安绍杰守在后方,负责后勤工作,而刘贤权依旧在前线冲锋陷阵。
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有那些简单的书信。
信件的内容很简短,没有多余的情感表达,更多的是战场的消息和后方的情况。
字里行间透着的关心和信任,却是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比拟的。
安绍杰了解刘贤权的过去,从来不提王晴的事情,可每年的清明节,都会陪着刘贤权到齐河,为王晴扫墓。
刘贤权站在烈士碑前,神情肃穆,没有哭,目光却显得异常柔和。
安绍杰理解他,尊重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而安绍杰的这种理解和包容,让他对她心生敬意。
他们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战友之间的默契和信任。
安绍杰用她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刘贤权的事业,照顾家里的一切,让刘贤权没有后顾之忧。
每当刘贤权从前线回来的时候,安绍杰都会为他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两人坐在一起,聊聊战场的事情,聊聊家里的情况。
这样的生活,简单而真实。
彼此的怀念1992年,刘贤权走完了他的一生。
他的子女,陪着安绍杰回到了王晴的家乡,找到了她的故土。
两个人的故事,终于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
烈士的魂归故里,刘贤权的执念,也终于得到了安慰。
刘贤权少将夫人安绍杰
这一生,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彼此的承诺,战场上的守护,以及漫长等待后的安静相守。
战争带走了太多的人,也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而在这些故事里,刘贤权和王晴,还有安绍杰,都是普通,却也令人动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