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文高于诗,骈文百篇,散文繁杂,游记寓言杂文篇篇精彩“写情叙事,动人以文”。
柳宗元的诗基本都是在他被贬之后写的,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山西运城是他的祖籍,运城临汾居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世人又称他为柳河东,有《柳河东集》。
司马一职在唐朝几乎没有权力,类似于顾问,白居易曾戏称之为“送老官”。
著名的“二王八马事件”,之中,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赴任的路上加贬为永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再次贬到广西柳州,登柳州城楼时诗兴大发,写了首七言律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先说诗题“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漳州,今福建漳州,漳州刺史指韩泰。
汀州,今福建长汀,汀州刺史指韩晔;封州,今广东封开,封州刺史指陈谏;连州,今广东连县,连州刺史指刘禹锡。
这四州刺史皆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再度贬谪远州,所以柳宗元在诗中着重提及。
首联开阔,虚写景,实写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城上高楼”指柳宗元已经登上的城楼,“大荒”泛指边远荒凉之地,在《山海经》中,“大荒”指向更远,指的是时空历史的远方。
简单地说,不仅是空间概念,还包括时间概念,首联充满着苍凉感。
“海天”是相对“大荒”说的,海天一线,茫茫不见;柳宗元用海天的意象表明愁思,虽目力不见,但“茫茫”存在。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乱飐”本义是风吹物使其颤动。
“芙蓉”,荷花;“薛茘”,一种攀援植物,无墙可攀时则匍匐于地。
芙蓉和薛荔的文化意象在屈原的《离骚》中出现,柳宗元用之,寓意人格的高尚芳洁。
作者用“惊”“乱”“密”“斜”等字眼,喻社会之险恶,人生之坎坷,“乱飐”说的是无规律可寻。
“斜侵”说的是有规律可寻,但对于我们这些被贬了又贬的同伴,只不过是需要正视规律和无规律,调整自己的心态罢了。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岭树”不仅是岭上之树,更是远观之景,如同“江流”不仅是江中之流,更是江水一体。
山岭由于郁郁葱葱的树木连成一片,层恋叠嶂,让我纵有千里目也看不到你们几位同伴,江流蜿蜒,如同我心肠之苦涩。
尾联写得实在,强调共情:“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共来”是指柳宗元与题目中的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他们被贬远州百越之地。
“文身”,即纹身,也叫刺青,是极古老的习俗,少数民族尤甚,先秦常用于黥刑,即在犯人脸上刺字。
百越之地,民风古朴,流行文身,但在柳宗元眼中,属于文化异象之地,所以他在最后说“音书滞”。
“音书”即音迅、书信,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往来是最重要的通信渠道。
他说,我们来到蛮夷之地,连我们之间的消息都是一样的阻滞,真认人渴望啊。